秦 觀

關燈
自來被稱為婉約之宗,與蘇轼的豪放詞是分庭抗禮的。

    原來宋詞自柳永發展長調以後,才形成唐詞未有的盛況,秦觀雖屬蘇門,可是詞風與柳永、蘇轼都不同。

    柳詞大氣磅礴,善以白描手法鋪叙羁旅行役之情,色澤卻不甚講究;蘇轼更是洗淨脂粉,大開詞境,自尚清雄,一新天下耳目。

    秦觀詞不着力,不使氣,從它的音樂性來看,它不是急管繁弦的快速,也不是哀絲豪竹的高亢,它的氣度緩慢和平,從容不迫,語言則是工整、凝煉,力求自然、深刻,況蕙風評他的詞如“初日芙蓉,曉風楊柳”,可以想見他的詞風。

    他兼收《花間》、南唐的詞風,而以長調抒情,比起晏殊、歐陽修等僅僅局限于小令一途來,已經進了一步。

     秦觀詞頗受民間樂曲影響,他有十首《調笑令》(王昭君、樂昌公主、崔徽、無雙、灼灼、盼盼、崔莺莺、采蓮、煙中怨、離魂記),每首詠一古代美女故事,一詞之前,都有一詩,這便是宋代歌舞相兼的傳踏體,這種體制和這類故事都是民間普遍流行的。

    他還有《鵲橋仙》一首,也是根據民間流傳牛郎織女的故事寫的: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首詞寫得明白、自然,情深一往,而又恰合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傳說,極富有浪漫主義氣息。

    他作的《滿庭芳》,其中有雲:“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晁無咎以為“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

    ”蘇轼愛賞這首詞的情景交融,因為開頭一句是“山抹微雲”,就稱他為山抹微雲君,而範元實當時且以山抹微雲女婿自豪,可見此詞盛傳一時的情況。

     由于他的身世遭貶,到處飄流,所以他詞中的感傷情調特别濃厚,如“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都可看出。

    當他被貶到郴州時,曾作了一首《踏莎行》,為蘇轼所激賞: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驿寄梅花,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潇湘去。

     前面寫出孤館獨處的悲哀,後面抒發懷念故人無限的深情。

    蘇轼最愛末尾兩句,曾在扇上寫道:“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可見蘇轼對他悼念之深。

     秦觀詞中,也有一些留連歡場的作品,如贈婁婉的《水龍吟》以及贈陶心兒的《南歌子》之類,卻是封建文人和市民階層庸俗的一面。

    至于《河傳》涉及色情,更是須要批判的了。

     在詞史上,秦觀詞既麗且清,卓然自成一派,李清照就很受他的影響,後來的詞人也不斷地受着他的影響。

    關于秦觀的事迹,也是不斷地流傳于民間。

    如宋锺将之有《長沙義娼傳》,元鮑天祐有《王妙妙死哭秦少遊》雜劇,明代《今古奇觀》中也有《蘇小妹三難新郎》的小說,清李玉還有《眉山秀》的傳奇,雖所述未必合乎事實,但可以說明自來人民對他喜愛的情況。

     (《雨花》1962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