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中使用疊字舉例

關燈
客西來送客行。

    ”(蘇轼《南鄉子》) 三字:“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溫庭筠《更漏子》) 四字:“寸寸柔腸,盈盈粉淚。

    ”(歐陽修《踏莎行》) 五字:“玉漏迢迢盡,銀潢淡淡橫。

    ”(秦觀《南歌子》) 六字:“照野彌彌淺浪,橫空暖暖微霄。

    ”(蘇轼《西山月》) 七字:“錦帳重重卷暮霞。

    屏風曲曲鬥紅牙。

    ”(秦觀《浣溪沙》) 宋才婦李清照作《聲聲慢》,一開頭連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疊字,最為人所稱道。

    清人史震林《西青散記》中記載丹陽農家女子賀雙卿曾作《鳳凰台上憶吹箫》,自述身世之苦雲: 寸寸微雲,絲絲殘照,有無明滅難消。

    正斷魂魂斷,閃閃搖搖。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從今後,酸酸楚楚,隻似今宵。

      青遙。

    問天不應,看小小雙卿,袅袅無聊。

    更見誰誰見,誰痛花嬌。

    誰望歡歡喜喜,偷素粉、寫寫描描。

    誰還管、生生世世,暮暮朝朝。

     通篇用疊字組合,似一片血淚凝成,極真摯,極悲痛,誠前所未見之傷心詞篇。

    相傳雙卿十八歲時,适周姓農家子,日夜操勞家務,卻受公婆夫婿之虐待,嘗用粉寫詞于蘆葉上,以寄其哀思。

     在元人散曲中,通篇使用疊字,則有喬吉之《天淨沙》雲:“莺莺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風風韻韻。

    嬌嬌嫩嫩。

    停停當當人人。

    ”此外更無他人。

    短篇寫人物風流,聲韻巧合,實亦不易。

    元人雜劇中,使用三字相疊最為新異,如“虛飄飄、暖溶溶、滴溜溜”之類,據清人梁廷柟《藤花亭曲話》所統計,竟有二百多種,大抵盡量使用人民口語,以表現當時之真情實感。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中,曾舉元無名氏《貨郎旦》劇第三折雲: (貨郎兒六轉)我則見黯黯慘慘無涯雲布。

    萬萬點點潇湘夜雨。

    正值着窄窄狹狹溝溝塹塹路崎岖。

    黑黑黯黯彤雲布。

    赤留赤律潇潇灑灑斷斷續續。

    出出律律忽忽魯魯陰雲開處。

    霍霍閃閃電光星柱。

    正值着飕飕摔摔風,淋淋渌渌雨,高高下下凹凹答答一水模糊。

    撲撲簌簌濕濕渌渌疏林人物。

    卻便似一幅慘慘昏昏潇湘水墨圖。

     寫風雨夜行之艱苦情景,淋漓盡緻。

    王氏以為元劇于新文體中自由使用新言語,“在我國文學中,于楚辭、内典外,得此而三”。

    其推許元劇使用疊字,誠為有見。

    餘觀清人洪昇《長生殿·彈詞》據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颦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語,亦大量使用疊字如下雲: (貨郎兒六轉)恰正好嘔嘔啞啞霓裳歌舞。

    不提防撲撲突突漁陽戰鼓。

    刬地裡出出律律紛紛擾擾奏邊書。

    急得個上上下下都無措。

    早則是喧喧嗾嗾、驚驚遽遽、倉倉卒卒、挨挨拶拶、出延秋西路。

    銮輿後攜着個嬌嬌滴滴貴妃同去。

    又隻見密密咂咂的兵、惡惡狠狠的語。

    鬧鬧吵吵、轟轟剨剨四下喧呼。

    生逼散恩恩愛愛、疼疼熱熱帝王夫婦。

    霎時間畫就了這一幅慘慘凄凄絕代佳人絕命圖。

     寫安祿山陷京,明皇與貴妃逃亡情況,文筆一氣奔騰,如火如荼,顯然是受元劇影響而寫成之名作。

     (《河北師院學報》198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