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傳·文公
關燈
小
中
大
」郄缺曰:「非吾力不能納也,義實不爾克也。
」引師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弗克納也。
此晉郄缺也 ,其稱人何?貶。
曷為貶?不與大夫專廢置君也。
曷為不與?實與而文不與。
文曷為不與?大夫之義,不得專廢置君也。
(經十四·十)九月甲申,公孫敖卒于齊。
(經十四·十一)齊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傳)此未逾年之君也,其言弑其君舍何?己立之,己殺之,成死者而賤生者也。
(經十四·十二)宋子哀來奔。
(傳)宋子哀者何?無聞焉爾。
(經十四·十三)冬,單伯如齊。
(經十四·十四)齊人執單伯,齊人執子叔姬。
(傳)執者曷為或稱行人?或不稱行人?稱行人而執者,以其事執也;不稱行人而執者,以己執也。
單伯之罪何?道淫也。
惡乎淫? 淫乎子叔姬。
然則曷為不言齊人執單伯及子叔姬?内辭也,使若異罪然。
文公(經十五·一)十有五年 春,季孫行父如晉。
(經十五·二)三月,宋司馬華孫來盟。
(經十五·三)夏,曹伯來朝。
(經十五·四)齊人歸公孫敖之喪。
(傳)何以不言來?内辭也。
脅我而歸之,筍将而來也。
(經十五·五)六月辛醜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經十五·六)單伯至自齊。
(經十五·七)晉郄缺帥師伐蔡;戊申,入蔡。
(傳)入不言伐,此其言伐何?至之日也。
其日何?至之日也。
(經十五·八)秋,齊人侵我西鄙。
(經十五·九)季孫行父如晉。
(經十五·十)冬,十有一月,諸侯盟于扈。
(經十五·十一)十有二月,齊人來歸子叔姬。
(傳)其言來何?闵之也。
此有罪,何闵爾?父母之于子,雖有罪,猶若其不欲服罪然。
(經十五·十二)齊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其郛。
(傳)郛者何?恢郭也。
入郛書乎?曰:不書。
入郛不書,此何以書?動我也。
動我者何?内辭也。
其實我動焉爾。
文公(經十六·一)十有六年 春,季孫行父會齊侯于陽穀,齊侯弗及盟。
(傳)其言弗及盟何?不見與盟也。
(經十六·二)夏,五月,公四不視朔。
(傳)公曷為四不視朔?公有疾也。
何言乎公有疾不視朔?自是公無疾,不視朔也。
然則曷為不言「公無疾不視朔」?有疾猶可言也 ,無疾不可言也。
(經十六·三)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齊侯盟于犀丘。
(經十六·四)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
(經十六·五)毀泉台。
(傳)泉台者何?郎台也。
郎台則曷為謂之泉台?未成為郎台,既成為泉台。
毀泉台,何以書?譏。
何譏爾?築之譏,毀之譏。
先祖 為之,己毀之,不如勿居而已矣! (經十六·六)楚人、秦人、巴人滅庸。
(經十六·七)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處臼。
(傳)弑君者曷為或稱名氏?或不稱名氏?大夫弑君稱名氏,賤者窮諸人;大夫相殺稱人,賤者窮諸盜。
文公(經十七·一)十有七年 春,晉人、衛人、陳人、鄭人伐宋。
(經十七·二)夏,四月癸亥,葬我小君聖姜。
(傳)聖姜者何?文公之母也。
(經十七·三)齊侯伐我西鄙。
(經十七·四)六月癸未,公及齊侯盟于穀。
(經十七·五)諸侯會于扈。
(經十七·六)秋,公至自穀。
(經十七·七)冬,公子遂如齊。
文公(經十八·一)十有八年 春,王二月丁醜,公薨于台下。
(經十八·二)秦伯罃卒。
(經十八·三)夏,五月戊戌,齊人弑其君商人。
(經十八·四)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
(經十八·五)秋,公子遂、叔孫得臣如齊。
(經十八·六)冬,十月,子卒。
(傳)子卒者孰謂?謂子赤也。
何以不日?隐之也。
何隐爾?弑也。
弑則何以不日?不忍言也。
(經十八·七)夫人姜氏歸于齊。
(經十八·八)季孫行父如齊。
(經十八·九)莒弑其君庶其。
(傳)稱國以弑何?稱國以弑者,衆弑君之辭。
」引師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弗克納也。
此晉郄缺也 ,其稱人何?貶。
曷為貶?不與大夫專廢置君也。
曷為不與?實與而文不與。
文曷為不與?大夫之義,不得專廢置君也。
(經十四·十)九月甲申,公孫敖卒于齊。
(經十四·十一)齊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傳)此未逾年之君也,其言弑其君舍何?己立之,己殺之,成死者而賤生者也。
(經十四·十二)宋子哀來奔。
(傳)宋子哀者何?無聞焉爾。
(經十四·十三)冬,單伯如齊。
(經十四·十四)齊人執單伯,齊人執子叔姬。
(傳)執者曷為或稱行人?或不稱行人?稱行人而執者,以其事執也;不稱行人而執者,以己執也。
單伯之罪何?道淫也。
惡乎淫? 淫乎子叔姬。
然則曷為不言齊人執單伯及子叔姬?内辭也,使若異罪然。
文公(經十五·一)十有五年 春,季孫行父如晉。
(經十五·二)三月,宋司馬華孫來盟。
(經十五·三)夏,曹伯來朝。
(經十五·四)齊人歸公孫敖之喪。
(傳)何以不言來?内辭也。
脅我而歸之,筍将而來也。
(經十五·五)六月辛醜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經十五·六)單伯至自齊。
(經十五·七)晉郄缺帥師伐蔡;戊申,入蔡。
(傳)入不言伐,此其言伐何?至之日也。
其日何?至之日也。
(經十五·八)秋,齊人侵我西鄙。
(經十五·九)季孫行父如晉。
(經十五·十)冬,十有一月,諸侯盟于扈。
(經十五·十一)十有二月,齊人來歸子叔姬。
(傳)其言來何?闵之也。
此有罪,何闵爾?父母之于子,雖有罪,猶若其不欲服罪然。
(經十五·十二)齊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其郛。
(傳)郛者何?恢郭也。
入郛書乎?曰:不書。
入郛不書,此何以書?動我也。
動我者何?内辭也。
其實我動焉爾。
文公(經十六·一)十有六年 春,季孫行父會齊侯于陽穀,齊侯弗及盟。
(傳)其言弗及盟何?不見與盟也。
(經十六·二)夏,五月,公四不視朔。
(傳)公曷為四不視朔?公有疾也。
何言乎公有疾不視朔?自是公無疾,不視朔也。
然則曷為不言「公無疾不視朔」?有疾猶可言也 ,無疾不可言也。
(經十六·三)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齊侯盟于犀丘。
(經十六·四)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
(經十六·五)毀泉台。
(傳)泉台者何?郎台也。
郎台則曷為謂之泉台?未成為郎台,既成為泉台。
毀泉台,何以書?譏。
何譏爾?築之譏,毀之譏。
先祖 為之,己毀之,不如勿居而已矣! (經十六·六)楚人、秦人、巴人滅庸。
(經十六·七)冬,十有一月,宋人弑其君處臼。
(傳)弑君者曷為或稱名氏?或不稱名氏?大夫弑君稱名氏,賤者窮諸人;大夫相殺稱人,賤者窮諸盜。
文公(經十七·一)十有七年 春,晉人、衛人、陳人、鄭人伐宋。
(經十七·二)夏,四月癸亥,葬我小君聖姜。
(傳)聖姜者何?文公之母也。
(經十七·三)齊侯伐我西鄙。
(經十七·四)六月癸未,公及齊侯盟于穀。
(經十七·五)諸侯會于扈。
(經十七·六)秋,公至自穀。
(經十七·七)冬,公子遂如齊。
文公(經十八·一)十有八年 春,王二月丁醜,公薨于台下。
(經十八·二)秦伯罃卒。
(經十八·三)夏,五月戊戌,齊人弑其君商人。
(經十八·四)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
(經十八·五)秋,公子遂、叔孫得臣如齊。
(經十八·六)冬,十月,子卒。
(傳)子卒者孰謂?謂子赤也。
何以不日?隐之也。
何隐爾?弑也。
弑則何以不日?不忍言也。
(經十八·七)夫人姜氏歸于齊。
(經十八·八)季孫行父如齊。
(經十八·九)莒弑其君庶其。
(傳)稱國以弑何?稱國以弑者,衆弑君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