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傳·僖公
關燈
小
中
大
後會也。
(經二八·八)公朝于王所。
(傳)曷為不言公如京師?天子在是也。
天子在是,則曷為不言天子在是?不與緻天子也。
(經二八·九)六月,衛侯鄭自楚複歸于衛。
(經二八·十)衛元咺出奔晉。
(經二八·十一)陳侯款卒。
(經二八·十二)秋,杞伯姬來。
(經二八·十三)公子遂如齊。
(經二八·十四)冬,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婁子、秦人于溫。
天王狩于河陽。
(傳)狩不書,此何以書?不與再緻天子也。
魯子曰:「溫近而踐土遠也。
」 (經二八·十五)壬申,公朝于王所。
(傳)其日何?錄乎内也。
(經二八·十六)晉人執衛侯歸之于京師。
(傳)歸之于者何?歸于者何?歸之于者罪已定矣,歸于者罪未定也。
罪未定,則何以得為伯執?歸之于者,執之于天子之側者也, 罪定不定,已可知矣。
歸于者,非執之于天子之側者也,罪定不定,未可知也。
衛侯之罪何?殺叔武也。
何以不書?為叔武諱也。
《 春秋》為賢者諱。
何賢乎叔武?讓國也。
其讓國奈何?文公逐衛侯而立叔武,叔武辭立而他人立,則恐衛侯之不得反也,故于是已立 ,然後為踐土之會,治反衛侯。
衛侯得反,曰:「叔武篡我。
」元咺争之曰:「叔武無罪。
」終殺叔武,元咺走而出。
此晉侯也,其 稱人何?貶。
曷為貶?衛之禍,文公為之也。
文公為之奈何?文公逐衛侯而立叔武,使人兄弟相疑,放乎殺母弟者,文公為之也。
(經二八·十七)衛元咺自晉複歸于衛。
(傳)自者何?有力焉者也。
此執其君,其言自何?為叔武争也。
(經二八·十八)諸侯遂圍許。
曹伯襄複歸于曹。
遂會諸侯圍許。
僖公(經二九·一)二十有九年 春,介葛盧來。
(傳)介葛盧者何?夷狄之君也。
何以不言朝?不能乎朝也。
(經二九·二)公至自圍許。
(經二九·三)夏,六月,公會王人、晉人、宋人、齊人、陳人、蔡人、秦人,盟于狄泉。
(經二九·四)秋,大雨雹。
(經二九·五)冬,介葛盧來。
僖公(經三十·一)三十年 春,王正月。
(經三十·二)夏,狄侵齊。
(經三十·三)秋,衛殺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
(傳)衛侯未至,其稱國以殺何?道殺也。
(經三十·四)衛侯鄭歸于衛。
(傳)此殺其大夫,其言歸何?歸惡乎元咺也。
曷為歸惡乎元咺?元咺之事君也,君出則己入,君入則己出,以為不臣也。
(經三十·五)晉人、秦人圍鄭。
(經三十·六)介人侵蕭。
(經三十·七)冬,天王使宰周公來聘。
(經三十·八)公子遂如京師,遂如晉。
(傳)大夫無遂事,此其言遂何?公不得為政爾。
僖公(經三一·一)三十有一年 春,取濟西田。
(傳)惡乎取之?取之曹也。
曷為不言取之曹?諱取同姓之田也。
此未有伐曹者,則其言取之曹何?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諸 侯也。
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諸侯,則何諱乎取同姓之田?久也。
(經三一·二)公子遂如晉。
夏,四月,四蔔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
(傳)曷為或言三蔔?或言四蔔?三蔔,禮也;四蔔,非禮也。
三蔔何以禮?四蔔何以非禮?求吉之道三。
禘、嘗不蔔,郊何以蔔? 蔔郊,非禮也。
蔔郊何以非禮?魯郊,非禮也。
魯郊何以非禮?天子祭天,諸侯祭土。
天子有方望之事,無所不通。
諸侯山川有不在 其封内者,則不祭也。
曷為或言免牲?或言免牛?免牲,禮也;免牛,非禮也。
免牛何以非禮?傷者曰牛。
三望者何?望祭也。
然則 曷祭?祭泰山、河海。
曷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潤于百裡者,天子秩而祭之。
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爾。
河海潤于千裡。
猶者何?通可以已也。
何以書?譏不郊而望祭也。
(經三一·三)秋,七月。
(經三一·四)冬,杞伯姬來求婦。
(傳)其言來求婦何?兄弟辭也。
其稱婦何?有姑之辭也。
(經三一·五)狄圍衛。
(經三一·六)十有二月,衛遷于帝丘。
僖公(經三二·一)三十有二年 春,王正月。
(經三二·二)夏,四月己醜,鄭伯接卒。
(經三二·三)衛人侵狄。
(經三二·四)秋,衛人及狄盟。
(經三二·五)冬,十有二月己卯,晉侯重耳卒。
僖公(經三三·一)三十有三年 春,王二月,秦人入滑。
齊侯使國歸父來聘。
(經三三·二)夏,四月辛巳,晉人及姜戎敗秦于殽。
(傳)其謂之秦何?夷狄之也。
曷為夷狄之?秦伯将襲鄭,百裡子與蹇叔子谏曰:「千裡而襲人,未有不亡者也。
」秦伯怒曰:「若 爾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爾曷知!」師出,百裡子與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爾即死,必于殽之嵚岩,是文王之所辟風雨者也, 吾将屍爾焉。
」子揖師而行。
百裡子與蹇叔子從其子而哭之。
秦伯怒曰:「爾曷為哭吾師?」對曰:「臣非敢哭君師,哭臣之子也。
」弦高者,鄭商也,遇之殽,矯以鄭伯之命而犒師焉,或曰往矣,或曰反矣。
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輪無反者。
其言 及姜戎何?姜戎微也,稱人亦微者也。
何言乎姜戎之微?先轸也,或曰襄公親之。
襄公親之,則其稱人何?貶。
曷為貶?君在乎殡而 用師危,不得葬也。
詐戰不日,此何以日?盡也。
(經三三·三)癸巳,葬晉文公。
(經三三·四)狄侵齊。
(經三三·五)公伐邾婁,取叢。
(經三三·六)秋,公子遂率師伐邾婁。
(經三三·七)晉人敗狄于箕。
(經三三·八)冬,十月,公如齊。
(經三三·九)十有二月,公至自齊。
(經三三·十)乙巳,公薨于小寝。
(經三三·十一)隕霜不殺草,李、梅實。
(傳)何以書?記異也。
何異爾?不時也。
(經三三·六)晉人、陳人、鄭人伐許。
(經二八·八)公朝于王所。
(傳)曷為不言公如京師?天子在是也。
天子在是,則曷為不言天子在是?不與緻天子也。
(經二八·九)六月,衛侯鄭自楚複歸于衛。
(經二八·十)衛元咺出奔晉。
(經二八·十一)陳侯款卒。
(經二八·十二)秋,杞伯姬來。
(經二八·十三)公子遂如齊。
(經二八·十四)冬,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婁子、秦人于溫。
天王狩于河陽。
(傳)狩不書,此何以書?不與再緻天子也。
魯子曰:「溫近而踐土遠也。
」 (經二八·十五)壬申,公朝于王所。
(傳)其日何?錄乎内也。
(經二八·十六)晉人執衛侯歸之于京師。
(傳)歸之于者何?歸于者何?歸之于者罪已定矣,歸于者罪未定也。
罪未定,則何以得為伯執?歸之于者,執之于天子之側者也, 罪定不定,已可知矣。
歸于者,非執之于天子之側者也,罪定不定,未可知也。
衛侯之罪何?殺叔武也。
何以不書?為叔武諱也。
《 春秋》為賢者諱。
何賢乎叔武?讓國也。
其讓國奈何?文公逐衛侯而立叔武,叔武辭立而他人立,則恐衛侯之不得反也,故于是已立 ,然後為踐土之會,治反衛侯。
衛侯得反,曰:「叔武篡我。
」元咺争之曰:「叔武無罪。
」終殺叔武,元咺走而出。
此晉侯也,其 稱人何?貶。
曷為貶?衛之禍,文公為之也。
文公為之奈何?文公逐衛侯而立叔武,使人兄弟相疑,放乎殺母弟者,文公為之也。
(經二八·十七)衛元咺自晉複歸于衛。
(傳)自者何?有力焉者也。
此執其君,其言自何?為叔武争也。
(經二八·十八)諸侯遂圍許。
曹伯襄複歸于曹。
遂會諸侯圍許。
僖公(經二九·一)二十有九年 春,介葛盧來。
(傳)介葛盧者何?夷狄之君也。
何以不言朝?不能乎朝也。
(經二九·二)公至自圍許。
(經二九·三)夏,六月,公會王人、晉人、宋人、齊人、陳人、蔡人、秦人,盟于狄泉。
(經二九·四)秋,大雨雹。
(經二九·五)冬,介葛盧來。
僖公(經三十·一)三十年 春,王正月。
(經三十·二)夏,狄侵齊。
(經三十·三)秋,衛殺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
(傳)衛侯未至,其稱國以殺何?道殺也。
(經三十·四)衛侯鄭歸于衛。
(傳)此殺其大夫,其言歸何?歸惡乎元咺也。
曷為歸惡乎元咺?元咺之事君也,君出則己入,君入則己出,以為不臣也。
(經三十·五)晉人、秦人圍鄭。
(經三十·六)介人侵蕭。
(經三十·七)冬,天王使宰周公來聘。
(經三十·八)公子遂如京師,遂如晉。
(傳)大夫無遂事,此其言遂何?公不得為政爾。
僖公(經三一·一)三十有一年 春,取濟西田。
(傳)惡乎取之?取之曹也。
曷為不言取之曹?諱取同姓之田也。
此未有伐曹者,則其言取之曹何?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諸 侯也。
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諸侯,則何諱乎取同姓之田?久也。
(經三一·二)公子遂如晉。
夏,四月,四蔔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
(傳)曷為或言三蔔?或言四蔔?三蔔,禮也;四蔔,非禮也。
三蔔何以禮?四蔔何以非禮?求吉之道三。
禘、嘗不蔔,郊何以蔔? 蔔郊,非禮也。
蔔郊何以非禮?魯郊,非禮也。
魯郊何以非禮?天子祭天,諸侯祭土。
天子有方望之事,無所不通。
諸侯山川有不在 其封内者,則不祭也。
曷為或言免牲?或言免牛?免牲,禮也;免牛,非禮也。
免牛何以非禮?傷者曰牛。
三望者何?望祭也。
然則 曷祭?祭泰山、河海。
曷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潤于百裡者,天子秩而祭之。
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爾。
河海潤于千裡。
猶者何?通可以已也。
何以書?譏不郊而望祭也。
(經三一·三)秋,七月。
(經三一·四)冬,杞伯姬來求婦。
(傳)其言來求婦何?兄弟辭也。
其稱婦何?有姑之辭也。
(經三一·五)狄圍衛。
(經三一·六)十有二月,衛遷于帝丘。
僖公(經三二·一)三十有二年 春,王正月。
(經三二·二)夏,四月己醜,鄭伯接卒。
(經三二·三)衛人侵狄。
(經三二·四)秋,衛人及狄盟。
(經三二·五)冬,十有二月己卯,晉侯重耳卒。
僖公(經三三·一)三十有三年 春,王二月,秦人入滑。
齊侯使國歸父來聘。
(經三三·二)夏,四月辛巳,晉人及姜戎敗秦于殽。
(傳)其謂之秦何?夷狄之也。
曷為夷狄之?秦伯将襲鄭,百裡子與蹇叔子谏曰:「千裡而襲人,未有不亡者也。
」秦伯怒曰:「若 爾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爾曷知!」師出,百裡子與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爾即死,必于殽之嵚岩,是文王之所辟風雨者也, 吾将屍爾焉。
」子揖師而行。
百裡子與蹇叔子從其子而哭之。
秦伯怒曰:「爾曷為哭吾師?」對曰:「臣非敢哭君師,哭臣之子也。
」弦高者,鄭商也,遇之殽,矯以鄭伯之命而犒師焉,或曰往矣,或曰反矣。
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輪無反者。
其言 及姜戎何?姜戎微也,稱人亦微者也。
何言乎姜戎之微?先轸也,或曰襄公親之。
襄公親之,則其稱人何?貶。
曷為貶?君在乎殡而 用師危,不得葬也。
詐戰不日,此何以日?盡也。
(經三三·三)癸巳,葬晉文公。
(經三三·四)狄侵齊。
(經三三·五)公伐邾婁,取叢。
(經三三·六)秋,公子遂率師伐邾婁。
(經三三·七)晉人敗狄于箕。
(經三三·八)冬,十月,公如齊。
(經三三·九)十有二月,公至自齊。
(經三三·十)乙巳,公薨于小寝。
(經三三·十一)隕霜不殺草,李、梅實。
(傳)何以書?記異也。
何異爾?不時也。
(經三三·六)晉人、陳人、鄭人伐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