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傳·僖公

關燈
一·三)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會于霍,執宋公以伐宋。

     (傳)孰執之?楚子執之。

    曷為不言楚子執之?不與夷狄之執中國也。

     (經二一·四)冬,公伐邾婁。

     (經二一·五)楚人使宜申來獻捷。

     (傳)此楚子也,其稱人何?貶。

    曷為貶?為執宋公貶。

    曷為為執宋公貶?宋公與楚子期以乘車之會,公子目夷谏曰:「楚,夷國也 ,強而無義,請君以兵車之會往。

    」宋公曰:「不可。

    吾與之約以乘車之會,自我為之,自我堕之,曰不可。

    」終以乘車之會往,楚 人果伏兵車,執宋公以伐宋。

    宋公謂公子目夷曰:「子歸守國矣。

    國,子之國也。

    吾不從子之言,以至乎此。

    」公子目夷複曰:「君 雖不言國,國固臣之國也。

    」于是歸設守械而守國。

    楚人謂宋人曰:「子不與我國,吾将殺子君矣。

    」宋人應之曰:「吾賴社稷之神 靈,吾國已有君矣。

    」楚人知雖殺宋公,猶不得宋國,于是釋宋公。

    宋公釋乎執,走之衛。

    公子目夷複曰:「國為君守之,君曷為不 入?」然後逆襄公歸。

    惡乎捷?捷乎宋。

    曷為不言捷乎宋?為襄公諱也。

    此圍辭也,曷為不言其圍?為公子目夷諱也。

     (經二一·六)十有二月癸醜,公會諸侯盟于薄。

    釋宋公。

     (傳)執未有言釋之者,此其言釋之何?公與為爾也。

    公與為爾奈何?公與議爾也。

     僖公(經二二·一)二十有二年 春,公伐邾婁,取須朐。

     (經二二·二)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

     (經二二·三)秋,八月丁未,及邾婁人戰于升陉。

     (經二二·四)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師敗績。

     (傳)偏戰者日爾,此其言朔何?《春秋》辭繁而不殺者,正也。

    何正爾?宋公與楚人期,戰于泓之陽。

    楚人濟泓而來。

    有司複曰: 「請迨其未畢濟而系之。

    」宋公曰:「不可。

    吾聞之也:君子不厄人。

    吾雖喪國之馀,寡人不忍行也。

    」既濟,未畢陳,有司複曰: 「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

    」宋公曰:「不可。

    吾聞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

    」已陳,然後襄公鼓之,宋師大敗。

    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 列,臨大事而不忘大禮,有君而無臣,以為雖文王之戰,亦不過此也。

     僖公(經二三·一)二十有三年 春,齊侯伐宋圍缗。

     (傳)邑不言圍,此其言圍何?疾重故也。

     (經二三·二)夏,五月庚寅,宋公慈父卒。

     (傳)何以不書葬?盈乎諱也。

     (經二三·三)秋,楚人伐陳。

     (經二三·四)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僖公(經二四·一)二十有四年 春,王正月。

     (經二四·二)夏,狄伐鄭。

     (經二四·三)秋,七月。

     (經二四·四)冬,天王出居于鄭。

     (傳)王者無外,此其言出何?不能乎母也。

    魯子曰:「是王也,不能乎母者,其諸此之謂與?」 (經二四·五)晉侯夷吾卒。

     僖公(經二五·一)二十有五年 春,王正月丙午,衛侯毀滅邢。

     (傳)衛侯毀,何以名?絕。

    曷為絕之?滅同姓也。

     (經二五·二)夏,四月癸酉,衛侯毀卒。

    宋蕩伯姬來逆婦。

     (傳)宋蕩伯姬者何?蕩氏之母也。

    其言來逆婦何?兄弟辭也。

    其稱婦何?有姑之辭也。

     (經二五·三)宋殺其大夫。

     (傳)何以不名?宋三世無大夫,三世内娶也。

     (經二五·四)秋,楚人圍陳,納頓子于頓。

     (傳)何以不言遂?兩之也。

     (經二五·五)葬衛文公。

     (經二五·六)冬,十有二月癸亥,公會衛子、莒慶,盟于洮。

     僖公(經二六·一)二十有六年 春,王正月己未,公會莒子、衛甯遬,盟于向。

     (經二六·二)齊人侵我西鄙。

    公追齊師至酅,弗及。

     (傳)其言「至酅,弗及」何?侈也。

     (經二六·三)夏,齊人伐我北鄙。

    衛人伐齊。

    公子遂如楚乞師。

     (傳)乞者何?卑辭也。

    曷為以外内同若辭?重師也。

    曷為重師?師出不正反,戰不正勝也。

     (經二六·四)秋,楚人滅隗,以隗子歸。

     (經二六·五)冬,楚人伐宋,圍缗。

     (傳)邑不言圍,此其言圍何?刺道用師也。

     (經二六·六)公以楚師伐齊,取穀。

    公至自伐齊。

     (傳)此已取穀矣,何以緻伐?未得乎取穀也。

    曷為未得乎取穀?曰:患之起,必自此始也。

     僖公(經二七·一)二十有七年 春,杞子來朝。

     (經二七·二)夏,六月庚寅,齊侯昭卒。

     (經二七·三)秋,八月乙未,葬齊孝公。

     (經二七·四)乙巳,公子遂帥師入杞。

     (經二七·五)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

     (傳)此楚子也,其稱人何?貶。

    曷為貶?為執宋公貶,故終僖之篇貶也。

     (經二七·六)十有二月甲戌,公會諸侯盟于宋。

     僖公(經二八·一)二十有八年 春,晉侯侵曹,晉侯伐衛。

     (傳)曷為再言晉侯?非兩之也。

    然則何以不言遂?未侵曹也。

    未侵曹則其言侵曹何?緻其意也。

    其意侵曹,則曷為伐衛?晉侯将侵 曹,假塗于衛,衛曰不可得,則固将伐之也。

     (經二八·二)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之。

     (傳)不卒戍者何?不卒戍者,内辭也,不可使往也。

    不可使往,則其言戍衛何?遂公意也。

    刺之者何?殺之也。

    殺之則曷為謂之刺 之?内諱殺大夫,謂之刺之也。

     (經二八·三)楚人救衛。

    三月丙午,晉侯入曹,執曹伯、畀宋人。

     (傳)畀者何?與也。

    其言畀宋人何?與使聽之也。

    曹伯之罪何?甚惡也。

    其甚惡奈何?不可以一罪言也。

     (經二八·四)夏,四月己巳,晉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于城濮,楚師敗績。

     (傳)此大戰也,曷為使微者?子玉得臣也。

    子玉得臣則其稱人何?貶。

    曷為貶?大夫不敵君也。

     (經二八·五)楚殺其大夫得臣。

     (經二八·六)衛侯出奔楚。

     (經二八·七)五月,癸醜,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莒子,盟于踐土。

    陳侯如會。

     (傳)其言如會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