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傳·僖公
關燈
小
中
大
及夫人姜氏會齊侯于陽穀。
(經十一·三)秋,八月,大雩。
(經十一·四)冬,楚人伐黃。
僖公(經十二·一)十有二年 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經十二·二)夏,楚人滅黃。
(經十二·三)秋,七月。
(經十二·四)冬,十有二月丁醜,陳侯處臼卒。
僖公(經十三·一)十有三年 春,狄侵衛。
(經十三·二)夏,四月,葬陳宣公。
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鹹。
(經十三·三)秋,九月,大雩。
(經十三·四)冬,公子友如齊。
僖公(經十四·一)十有四年 春,諸侯城緣陵。
(傳)孰城之?城杞也。
曷為城杞?滅也。
孰滅之?蓋徐、莒脅之。
曷為不言徐、莒脅之?為桓公諱也。
曷為為桓公諱?上無天子, 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也。
然則孰城之?桓公城之。
曷為不言桓公城之?不與諸侯專封也。
曷為 不與?實與而文不與。
文曷為不與?諸侯之義不得專封也。
諸侯之義不得專封,則其曰實與之何?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 相滅亡者,力能救之,則救之可也。
(經十四·二)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來朝。
(傳)鄫子曷為使乎季姬來朝?内辭也。
非使來朝,使來請己也。
(經十四·三)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傳)沙鹿者何?河上之邑也。
此邑也,其言崩何?襲邑也。
沙鹿崩,何以書?記異也。
外異不書,此何以書?為天下記異也。
(經十四·四)狄侵鄭。
(經十四·五)冬,蔡侯肸卒。
僖公(經十五·一)十有五年 春,王正月,公如齊。
(經十五·二)楚人伐徐。
(經十五·三)三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
(經十五·四)公孫敖率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
(經十五·五)夏,五月,日有食之。
(經十五·六)秋,七月,齊師、曹師伐厲。
(經十五·七)八月,螽。
(經十五·八)九月,公至自會。
(傳)桓公之會不緻,此何以緻?久也。
(經十五·九)季姬歸于鄫。
己卯,晦,震夷伯之廟。
(傳)晦者何?冥也。
震之者何?雷電擊夷伯之廟者也。
夷伯者,曷為者也?季氏之孚也。
季氏之孚則微者,其稱夷伯何?大之也。
曷為大之?天戒之,故大之也。
何以書?記異也。
(經十五·十)冬,宋人伐曹。
楚人敗徐于婁林。
(經十五·十一)十有一月,壬戌,晉侯及秦伯戰于韓,獲晉侯。
(傳)此偏戰也,何以不言師敗績?君獲,不言師敗績也。
僖公(經十六·一)十有六年 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
是月,六鹢退飛,過宋都。
(傳)曷為先言隕而後言石?隕石記聞,聞其嗔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
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
何以不日?晦日也。
晦則何以不 言晦?《春秋》不書晦也。
朔有事則書,晦雖有事不書。
曷為先言六而後言鹢?六鹢退飛,記見也,視之則六,察之則鹢,徐而察之 則退飛。
五石六鹢,何以書?記異也。
外異不書,此何以書?為王者之後,記異也。
(經十六·二)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
(傳)其稱季友何?賢也。
(經十六·三)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
(經十六·四)秋,七月甲子,公孫慈卒。
(經十六·五)冬,十有二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于淮。
僖公(經十七·一)十有七年 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經十七·二)夏,滅項。
(傳)孰滅之?齊滅之。
曷為不言齊滅之?為桓公諱也。
《春秋》為賢者諱。
此滅人之國,何賢爾?君子之惡惡也疾始,善善也樂終 。
桓公嘗有繼絕,存亡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
(經十七·三)秋,夫人姜氏會齊于卞。
(經十七·四)九月,公至自會。
(經十七·五)十有二月乙亥,齊侯小白卒。
僖公(經十八·一)十有八年 春,王正月,宋公會曹伯、衛人、邾婁人伐齊。
(經十八·二)夏,師救齊。
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于甗,齊師敗績。
(傳)戰不言伐,此其言伐何?宋公與伐而不與戰,故言伐。
《春秋》伐者為客,伐者為主。
曷為不使齊主之?與襄公之征齊也。
曷 為與襄公之征齊?桓公死,豎刁、易牙争權不葬,為是故伐之也。
(經十八·三)狄救齊。
(經十八·四)秋,八月丁亥,葬齊桓公。
(經十八·五)冬,邢人、狄人伐衛。
僖公(經十九·一)十有九年 春,王三月,宋人執滕子嬰齊。
(經十九·二)夏,六月,宋人、曹人、邾婁人盟于曹南。
鄫子會盟于邾婁。
(傳)其言會盟何?後會也。
(經十九·三)己酉,邾婁人執鄫子用之。
(傳)惡乎用之?用之社也。
其用之社奈何?蓋叩其鼻以血社也。
(經十九·四)秋,宋人圍曹。
(經十九·五)衛人伐邢。
(經十九·六)冬,公會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
梁亡。
(傳)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
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
僖公(經二十·一)二十年 春,新作南門。
(傳)何以書?譏。
何譏爾?門有古常也。
(經二十·二)夏,郜子來朝。
(傳)郜子者何?失地之君也。
何以不名?兄弟辭也。
(經二十·三)五月乙巳,西宮災。
(傳)西宮者何?小寝也。
小寝則曷為謂之西宮?有西宮則有東宮矣。
魯子曰:「以有西宮,亦知諸侯之有三宮也。
」西宮災,何以 書?記災也。
(經二十·四)鄭人入滑。
(經二十·五)秋,齊人、狄人盟于邢。
(經二十·六)冬,楚人伐随。
僖公(經二一·一)二十有一年 春,狄侵衛。
宋人、齊人、楚人盟于鹿上。
(經二一·二)夏,大旱。
(傳)何以書?記災也。
(經二
(經十一·三)秋,八月,大雩。
(經十一·四)冬,楚人伐黃。
僖公(經十二·一)十有二年 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經十二·二)夏,楚人滅黃。
(經十二·三)秋,七月。
(經十二·四)冬,十有二月丁醜,陳侯處臼卒。
僖公(經十三·一)十有三年 春,狄侵衛。
(經十三·二)夏,四月,葬陳宣公。
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鹹。
(經十三·三)秋,九月,大雩。
(經十三·四)冬,公子友如齊。
僖公(經十四·一)十有四年 春,諸侯城緣陵。
(傳)孰城之?城杞也。
曷為城杞?滅也。
孰滅之?蓋徐、莒脅之。
曷為不言徐、莒脅之?為桓公諱也。
曷為為桓公諱?上無天子, 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也。
然則孰城之?桓公城之。
曷為不言桓公城之?不與諸侯專封也。
曷為 不與?實與而文不與。
文曷為不與?諸侯之義不得專封也。
諸侯之義不得專封,則其曰實與之何?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 相滅亡者,力能救之,則救之可也。
(經十四·二)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來朝。
(傳)鄫子曷為使乎季姬來朝?内辭也。
非使來朝,使來請己也。
(經十四·三)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傳)沙鹿者何?河上之邑也。
此邑也,其言崩何?襲邑也。
沙鹿崩,何以書?記異也。
外異不書,此何以書?為天下記異也。
(經十四·四)狄侵鄭。
(經十四·五)冬,蔡侯肸卒。
僖公(經十五·一)十有五年 春,王正月,公如齊。
(經十五·二)楚人伐徐。
(經十五·三)三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
(經十五·四)公孫敖率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
(經十五·五)夏,五月,日有食之。
(經十五·六)秋,七月,齊師、曹師伐厲。
(經十五·七)八月,螽。
(經十五·八)九月,公至自會。
(傳)桓公之會不緻,此何以緻?久也。
(經十五·九)季姬歸于鄫。
己卯,晦,震夷伯之廟。
(傳)晦者何?冥也。
震之者何?雷電擊夷伯之廟者也。
夷伯者,曷為者也?季氏之孚也。
季氏之孚則微者,其稱夷伯何?大之也。
曷為大之?天戒之,故大之也。
何以書?記異也。
(經十五·十)冬,宋人伐曹。
楚人敗徐于婁林。
(經十五·十一)十有一月,壬戌,晉侯及秦伯戰于韓,獲晉侯。
(傳)此偏戰也,何以不言師敗績?君獲,不言師敗績也。
僖公(經十六·一)十有六年 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
是月,六鹢退飛,過宋都。
(傳)曷為先言隕而後言石?隕石記聞,聞其嗔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
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
何以不日?晦日也。
晦則何以不 言晦?《春秋》不書晦也。
朔有事則書,晦雖有事不書。
曷為先言六而後言鹢?六鹢退飛,記見也,視之則六,察之則鹢,徐而察之 則退飛。
五石六鹢,何以書?記異也。
外異不書,此何以書?為王者之後,記異也。
(經十六·二)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
(傳)其稱季友何?賢也。
(經十六·三)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
(經十六·四)秋,七月甲子,公孫慈卒。
(經十六·五)冬,十有二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于淮。
僖公(經十七·一)十有七年 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經十七·二)夏,滅項。
(傳)孰滅之?齊滅之。
曷為不言齊滅之?為桓公諱也。
《春秋》為賢者諱。
此滅人之國,何賢爾?君子之惡惡也疾始,善善也樂終 。
桓公嘗有繼絕,存亡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
(經十七·三)秋,夫人姜氏會齊于卞。
(經十七·四)九月,公至自會。
(經十七·五)十有二月乙亥,齊侯小白卒。
僖公(經十八·一)十有八年 春,王正月,宋公會曹伯、衛人、邾婁人伐齊。
(經十八·二)夏,師救齊。
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于甗,齊師敗績。
(傳)戰不言伐,此其言伐何?宋公與伐而不與戰,故言伐。
《春秋》伐者為客,伐者為主。
曷為不使齊主之?與襄公之征齊也。
曷 為與襄公之征齊?桓公死,豎刁、易牙争權不葬,為是故伐之也。
(經十八·三)狄救齊。
(經十八·四)秋,八月丁亥,葬齊桓公。
(經十八·五)冬,邢人、狄人伐衛。
僖公(經十九·一)十有九年 春,王三月,宋人執滕子嬰齊。
(經十九·二)夏,六月,宋人、曹人、邾婁人盟于曹南。
鄫子會盟于邾婁。
(傳)其言會盟何?後會也。
(經十九·三)己酉,邾婁人執鄫子用之。
(傳)惡乎用之?用之社也。
其用之社奈何?蓋叩其鼻以血社也。
(經十九·四)秋,宋人圍曹。
(經十九·五)衛人伐邢。
(經十九·六)冬,公會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
梁亡。
(傳)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
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
僖公(經二十·一)二十年 春,新作南門。
(傳)何以書?譏。
何譏爾?門有古常也。
(經二十·二)夏,郜子來朝。
(傳)郜子者何?失地之君也。
何以不名?兄弟辭也。
(經二十·三)五月乙巳,西宮災。
(傳)西宮者何?小寝也。
小寝則曷為謂之西宮?有西宮則有東宮矣。
魯子曰:「以有西宮,亦知諸侯之有三宮也。
」西宮災,何以 書?記災也。
(經二十·四)鄭人入滑。
(經二十·五)秋,齊人、狄人盟于邢。
(經二十·六)冬,楚人伐随。
僖公(經二一·一)二十有一年 春,狄侵衛。
宋人、齊人、楚人盟于鹿上。
(經二一·二)夏,大旱。
(傳)何以書?記災也。
(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