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傳·僖公
關燈
小
中
大
其言來何?與桓為主也。
前此者有事矣,後此者有事矣,則曷為獨于此焉? 與桓公為主,序績也。
(經四·四)齊人執陳袁濤塗。
(傳)濤塗之罪何?辟軍之道也。
其辟軍之道奈何?濤塗謂桓公曰:「君既服南夷矣,何不還師濱海而東,服東夷且歸?」桓公曰: 「諾。
」于是還師濱海而東,大陷于沛澤之中。
顧而執濤塗。
執者曷為或稱侯?或稱人?稱侯而執者,伯讨也。
稱人而執者,非伯讨 也。
此執有罪,何以不得為伯讨?古者周公東征則西國怨,西征則東國怨。
桓公假塗于陳而伐楚,則陳人不欲其反由己者,師不正故 也。
不修其師而執濤塗,古人之讨,則不然也。
(經四·五)秋,及江人、黃人伐陳。
八月,公至自伐楚。
(傳)楚已服矣,何以緻伐楚?叛盟也。
(經四·六)葬許缪公。
冬,十有二月,公孫慈帥師會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
僖公(經五·一)五年 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
(傳)曷為直稱晉侯以殺?殺世子母弟直稱君者,甚之也。
(經五·二)杞伯姬來朝其子。
(傳)其言來朝其子何?内辭也,與其子俱來朝也。
(經五·三)夏,公孫慈如牟。
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戴。
(傳)曷為殊會王世子?世子貴也。
世子,猶世世子也。
(經五·四)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戴。
(傳)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也。
(經五·五)鄭伯逃歸不盟。
(傳)其言逃歸不盟者何?不可使盟也。
不可使盟,則其言逃歸何?魯子曰:「蓋不以寡犯衆也。
」 (經五·六)楚人滅弦。
弦子奔黃。
(經五·七)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經五·八)冬,晉人執虞公。
(傳)虞已滅矣,其言執之何?不與滅也。
曷為不與滅?滅者亡國之善辭也。
滅者,上下之同力者也。
僖公(經六·一)六年 春,王正月。
(經六·二)夏,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伐鄭,圍新城。
(傳)邑不言圍,此其言圍何?強也。
(經六·三)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
(經六·四)冬,公至自伐鄭。
僖公(經七·一)七年 春,齊人伐鄭。
(經七·二)夏,小邾婁子來朝。
鄭殺其大夫申侯。
(傳)其稱國以殺何?稱國以殺者,君殺大夫之辭也。
(經七·三)秋,七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甯毋。
(經七·四)曹伯般卒。
(經七·五)公子友如齊。
(經七·六)冬,葬曹昭公。
僖公(經八·一)八年 春,王正月,公會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洮。
(傳)王人者何?微者也。
曷為序乎諸侯之上?先王命也。
(經八·二)鄭伯乞盟。
(傳)乞盟者何?處其所而請與也。
其處其所而請與奈何?蓋酌之也。
(經八·三)夏,狄伐晉。
(經八·四)秋,七月,禘于太廟,用緻夫人。
(傳)用者何?用者不宜用也。
緻者何?緻者不宜緻也。
禘用緻夫人,非禮也。
夫人何以不稱姜氏?貶。
曷為貶?譏以妾為妻也。
其 言以妾為妻奈何?蓋脅于齊媵女之先至者也。
(經八·五)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
僖公(經九·一)九年 春,王三月丁醜,宋公禦說卒。
(傳)何以不書葬?為襄公諱也。
(經九·二)夏,公會宰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葵丘。
(傳)宰周公者何?天子之為政者也。
(經九·三)秋,七月乙酉,伯姬卒。
(傳)此未适人,何以卒?許嫁矣。
婦人許嫁,字而笄之,死則以成人之喪治之。
(經九·四)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
(傳)桓之盟不日,此何以日?危之也。
何危爾?貫澤之會,桓公有憂中國之心,不召而至者,江人、黃人也。
葵丘之會,桓公震而 矜之,叛者九國。
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
矜之者何?猶曰莫若我也。
(經九·五)甲戌,晉侯詭諸卒。
冬,晉裡克弑其君之子奚齊。
(傳)此未逾年之君,其言弑其君之子奚齊何?殺未逾年君之号也。
僖公(經十·一)十年 春,王正月,公如齊。
狄滅溫。
溫子奔衛。
(經十·二)晉裡克弑其君卓子及其大夫荀息。
(傳)及者何?累也。
弑君多矣,舍此無累者乎?曰:有,孔父、仇牧皆累也。
舍孔父、仇牧無累者乎?曰:有。
有則此何以書?賢 也。
何賢乎荀息?荀息可謂不食其言矣。
其不食其言奈何?奚齊、卓子者,骊姬之子也,荀息傅焉。
骊姬者,國色也。
獻公愛之甚, 欲立其子,于是殺世子申生。
申生者,裡克傅之。
獻公病将死,謂荀息曰:「士何如則可謂之信矣?」荀息對曰:「使死者反生,生 者不愧乎其言,則可謂信矣。
」獻公死,奚齊立。
裡克謂荀息曰:「君殺正而立不正,廢長而立幼,如之何?願與子慮之。
」荀息曰 :「君嘗訊臣矣,臣對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則可謂信矣。
』」裡克知其不可與謀,退,弑奚齊。
荀息立卓子,裡克 弑卓子,荀息死之。
荀息可謂不食其言矣! (經十·三)夏,齊侯、許男伐北戎。
晉殺其大夫裡克。
(傳)裡克弑二君,則曷為不以讨賊之辭言之?惠公之大夫也。
然則孰立惠公?裡克也。
裡克弑奚齊、卓子,逆惠公而入。
裡克立惠 公,則惠公曷為殺之?惠公曰:「爾既殺夫二孺子矣,又将圖寡人,為爾君者,不亦病乎?」于是殺之。
然則曷為不言惠公之入?晉 之不言出入者,踴為文公諱也。
齊小白入于齊,則曷為不為桓公諱?桓公之享國也長,美見乎天下,故不為之諱本惡也。
文公之享國 也短,美未見乎天下,故為之諱本惡也。
(經十·四)秋,七月。
(經十·五)冬,大雨雹。
(傳)何以書?記異也。
僖公(經十一·一)十有一年 春,晉殺其大夫丕鄭父。
(經十一·二)夏,公
前此者有事矣,後此者有事矣,則曷為獨于此焉? 與桓公為主,序績也。
(經四·四)齊人執陳袁濤塗。
(傳)濤塗之罪何?辟軍之道也。
其辟軍之道奈何?濤塗謂桓公曰:「君既服南夷矣,何不還師濱海而東,服東夷且歸?」桓公曰: 「諾。
」于是還師濱海而東,大陷于沛澤之中。
顧而執濤塗。
執者曷為或稱侯?或稱人?稱侯而執者,伯讨也。
稱人而執者,非伯讨 也。
此執有罪,何以不得為伯讨?古者周公東征則西國怨,西征則東國怨。
桓公假塗于陳而伐楚,則陳人不欲其反由己者,師不正故 也。
不修其師而執濤塗,古人之讨,則不然也。
(經四·五)秋,及江人、黃人伐陳。
八月,公至自伐楚。
(傳)楚已服矣,何以緻伐楚?叛盟也。
(經四·六)葬許缪公。
冬,十有二月,公孫慈帥師會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
僖公(經五·一)五年 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
(傳)曷為直稱晉侯以殺?殺世子母弟直稱君者,甚之也。
(經五·二)杞伯姬來朝其子。
(傳)其言來朝其子何?内辭也,與其子俱來朝也。
(經五·三)夏,公孫慈如牟。
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戴。
(傳)曷為殊會王世子?世子貴也。
世子,猶世世子也。
(經五·四)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戴。
(傳)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也。
(經五·五)鄭伯逃歸不盟。
(傳)其言逃歸不盟者何?不可使盟也。
不可使盟,則其言逃歸何?魯子曰:「蓋不以寡犯衆也。
」 (經五·六)楚人滅弦。
弦子奔黃。
(經五·七)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經五·八)冬,晉人執虞公。
(傳)虞已滅矣,其言執之何?不與滅也。
曷為不與滅?滅者亡國之善辭也。
滅者,上下之同力者也。
僖公(經六·一)六年 春,王正月。
(經六·二)夏,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伐鄭,圍新城。
(傳)邑不言圍,此其言圍何?強也。
(經六·三)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
(經六·四)冬,公至自伐鄭。
僖公(經七·一)七年 春,齊人伐鄭。
(經七·二)夏,小邾婁子來朝。
鄭殺其大夫申侯。
(傳)其稱國以殺何?稱國以殺者,君殺大夫之辭也。
(經七·三)秋,七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甯毋。
(經七·四)曹伯般卒。
(經七·五)公子友如齊。
(經七·六)冬,葬曹昭公。
僖公(經八·一)八年 春,王正月,公會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洮。
(傳)王人者何?微者也。
曷為序乎諸侯之上?先王命也。
(經八·二)鄭伯乞盟。
(傳)乞盟者何?處其所而請與也。
其處其所而請與奈何?蓋酌之也。
(經八·三)夏,狄伐晉。
(經八·四)秋,七月,禘于太廟,用緻夫人。
(傳)用者何?用者不宜用也。
緻者何?緻者不宜緻也。
禘用緻夫人,非禮也。
夫人何以不稱姜氏?貶。
曷為貶?譏以妾為妻也。
其 言以妾為妻奈何?蓋脅于齊媵女之先至者也。
(經八·五)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
僖公(經九·一)九年 春,王三月丁醜,宋公禦說卒。
(傳)何以不書葬?為襄公諱也。
(經九·二)夏,公會宰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葵丘。
(傳)宰周公者何?天子之為政者也。
(經九·三)秋,七月乙酉,伯姬卒。
(傳)此未适人,何以卒?許嫁矣。
婦人許嫁,字而笄之,死則以成人之喪治之。
(經九·四)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
(傳)桓之盟不日,此何以日?危之也。
何危爾?貫澤之會,桓公有憂中國之心,不召而至者,江人、黃人也。
葵丘之會,桓公震而 矜之,叛者九國。
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
矜之者何?猶曰莫若我也。
(經九·五)甲戌,晉侯詭諸卒。
冬,晉裡克弑其君之子奚齊。
(傳)此未逾年之君,其言弑其君之子奚齊何?殺未逾年君之号也。
僖公(經十·一)十年 春,王正月,公如齊。
狄滅溫。
溫子奔衛。
(經十·二)晉裡克弑其君卓子及其大夫荀息。
(傳)及者何?累也。
弑君多矣,舍此無累者乎?曰:有,孔父、仇牧皆累也。
舍孔父、仇牧無累者乎?曰:有。
有則此何以書?賢 也。
何賢乎荀息?荀息可謂不食其言矣。
其不食其言奈何?奚齊、卓子者,骊姬之子也,荀息傅焉。
骊姬者,國色也。
獻公愛之甚, 欲立其子,于是殺世子申生。
申生者,裡克傅之。
獻公病将死,謂荀息曰:「士何如則可謂之信矣?」荀息對曰:「使死者反生,生 者不愧乎其言,則可謂信矣。
」獻公死,奚齊立。
裡克謂荀息曰:「君殺正而立不正,廢長而立幼,如之何?願與子慮之。
」荀息曰 :「君嘗訊臣矣,臣對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則可謂信矣。
』」裡克知其不可與謀,退,弑奚齊。
荀息立卓子,裡克 弑卓子,荀息死之。
荀息可謂不食其言矣! (經十·三)夏,齊侯、許男伐北戎。
晉殺其大夫裡克。
(傳)裡克弑二君,則曷為不以讨賊之辭言之?惠公之大夫也。
然則孰立惠公?裡克也。
裡克弑奚齊、卓子,逆惠公而入。
裡克立惠 公,則惠公曷為殺之?惠公曰:「爾既殺夫二孺子矣,又将圖寡人,為爾君者,不亦病乎?」于是殺之。
然則曷為不言惠公之入?晉 之不言出入者,踴為文公諱也。
齊小白入于齊,則曷為不為桓公諱?桓公之享國也長,美見乎天下,故不為之諱本惡也。
文公之享國 也短,美未見乎天下,故為之諱本惡也。
(經十·四)秋,七月。
(經十·五)冬,大雨雹。
(傳)何以書?記異也。
僖公(經十一·一)十有一年 春,晉殺其大夫丕鄭父。
(經十一·二)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