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上臨奠。

    此雲薨于天台,誤也。

    但歸葬台州耳。

     皇統四年秋,元帥遣使報監軍(時監軍者讨蒙古)曰:“南宋以重兵逼脅,和約大定,除措置備禦,早晚兵到矣。

    ”至次年冬十月,元帥親統十萬衆,水陸并集。

    (出王大觀《行程錄》)按,皇統四年甲子,本朝紹興十四年也。

    前二年已分畫地界矣,不知烏珠何以曆二年之久而後加兵于蒙古,恐必有誤。

     皇統七年春三月,國使還,蒙古許依所割地界,牛羊倍增。

    金國許賜牛羊各二十五萬口,今又倍之。

    每歲仍賂絹三十萬匹,綿三十萬兩,許從和約。

    (阙書名。

    當出王大觀《行程錄》)按,本朝歲賂北人銀絹共二十五萬匹兩,而北人遺蒙古乃又過之,恐未必然。

     紹興初,昭慈聖憲皇後升遐,朝論欲建山陵,曾公卷持議,以為帝後陵寝今存伊洛,不日複中原,即歸矣,宜以攢宮為名,佥以為當。

    (出王明清《揮麈前錄》)按,昭慈《遺诏》已雲“權宜擇地攢殡”。

    又曰:“新制梓宮,取周吾身,以為異日遷奉之便。

    ”公卷自金陵至行在,後升遐必已半月。

    《遺诏》既雲,然則此議恐非其所建也。

    本朝母後經垂簾者,例稱山陵。

    然昭慈是時止稱園陵,此記亦誤。

     趙鼎起于白屋,有鄙樸之狀,一旦得志,驟為驕侈,以臨安相府為不可居,别建大堂,環植花竹,坐側置四大爐,日焚香數十斤。

    使香煙四合,謂之香雲。

    (出朱勝非《秀水閑居錄》。

    脫心傳按語) 王日嚴嚴為少蓬,權直禁林,草秦會之加恩制,取熊叔雅啟一聯入詞中雲:“大風動地,不移存趙之心;白刃在前,獨奮安劉之略。

    ”翊日,即除禮部侍郎。

    (出王明清《揮麈後錄》)按《中興玉堂制草》,此紹興二十年五月,秦會之提舉玉牒,進《高宗中興聖統》加恩制也。

    時日嚴以右史直北扉,實當此制。

    二十一年四月,日嚴乃遷儀曹貳卿,仲言誤。

     紹興己卯,陳瑩中追谥忠肅,其子應之為刑部侍郎,往謝政府,有以大魁為元樞者忽問雲:“先又何事得罪秦師垣耶?”(出王明清《揮麈三錄》)按,陳公賜谥在二十六年七月,是年丙子也。

    湯進之實為元樞,而陳資政誠之在翰林。

    九月,陳始除同知樞密院事,距忠肅賜谥已五旬,恐無緣始謝。

    蓋一時好事者以為口實,仲言未之考也。

     胡寅者,兇慝躁進之士也。

    趙鼎薦之詞掖,朝士皆畏之。

    以行詞乖謬,衆論不容,乃稱父安國老疾,遠在湖湘,乞歸省,于是差知永州。

    寅攜妾居婺州,久之不去。

    有朝士範伯奮贻書責之,寅以妾臨蓐為辭。

    伯奮複曰:“妾産與父疾孰重?”寅訴于鼎,改知嚴州。

    鼎旋罷,累月複相,欲召寅,議者以不省父止之。

    (阙書名。

    又,脫心傳按語) 故事,兩制以上方乘狨座,餘不預也。

    大觀中,童貫新得車,以泰甯軍承宣使,副禮部尚書鄭允中使遼國,遂俱乘狨座,繇是為例。

    (出王明清《揮麈後錄》)按,貫以大觀二年建節,久之,進檢校司空,易鎮泰甯。

    政和元年秋,乃出使,此亦誤。

    承宣使,政和七年始置。

     本朝宰相兼公師者,範魯公、王文獻、趙韓王、薛文惠、王文貞、丁晉公、馮文懿、王文穆、呂文靖、韓忠獻、曾宣靖、富韓公、文潞公、呂正獻、蔡師垣、秦師垣、陳魯公而已,餘皆罷政後方拜。

    近日惟張魏公自外以少傅再拜右揆。

    (出王明清《揮麈前錄》)按,呂文穆、何伯通、鄭達夫、餘源仲、王将明,皆以宰相兼公師。

    呂元直嘗除少保而不拜,文潞公、呂正獻乃以公師平章國事,非宰相也。

     韓退之詩“不知官高卑,玉帶垂金魚。

    ”若從本朝言之,則極品有不得兼者。

    本朝之制,惟親王及勳舊大臣之為公師者,乃得賜玉帶;即近屬者與外戚之為郡王者,或亦賜之。

    真宗時嘗遍賜兩府大臣,其後止及元宰而已。

    渡江後,異姓王亦得之。

    (阙書名)按《慶元令節文》,諸帶:三品以上許服玉,臣僚在京者不得施于公服。

    然則三品得服玉帶,本朝與唐制尚同,但在京則不可施于朝服爾。

    今公卿在外亦未有服玉者,蓋循舊如此,非謂法不可也。

     白樂天《聞白行簡服绯》詩有“彩動绫袍雁趁行”之句,注雲:“绯多以雁銜瑞莎為之。

    ”則知唐章服以绫且用織花者,與今制不同。

    今宗室外戚之親貴者,或賜花羅公服,亦此意也。

    宣政間,又有紗公服,今廢。

    (阙書名。

    出程大昌《演繁露》。

    脫心傳按語) 禁中鐘鼓院在和甯門谯上,其上鼓記五更已竟,而外間通用漏刻方交五更也。

    殺五更後,谯上不複更擊鐘鼓。

    需平明漏下二刻,方椎鼓數十聲。

    王禹玉《宮詞》雲:“禁鼓六更交直早,歸來還是立班時。

    ”禹玉謂六更者,明宮殿五更之外複有一更也。

    其實宮鼓以外間四更促為五更,故五更終竟時,蚤聞于外間耳。

    鼓節未嘗溢六也。

    車駕宿齋青城,則齋殿門内五更均促使短如宮中常節,至青城門外,則五夜平分,須曉乃竟。

    (阙書名。

    出程大昌《演繁露》)按,蔡縧《百衲叢談》雲,五更已滿,将曉之時,則又有謂之夜漏不盡刻。

    文德殿鐘鼓院于夜漏不盡刻,天既未曉,則但撾鼓六通,而無钲點也。

    故不知者乃謂禁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