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地詩文五

關燈
紀要》:“涞水糠在廣昌縣南半裡,東流合拒馬河,水源出七山。

    晉劉琨守此,以拒石勒,囚名拒馬河。

    ”又:“袁紹遣将崔巨業攻固安,不下,退還,公孫瓒擊之于巨馬水。

    ”蓋明巨馬之名始見于此,亦未詳言其得名之故。

    至以拒敵得名,以巨為拒,《紀要》以為劉琨拒石勒,而《廣昌縣志》、《霸州志》又以為楊六郎拒遼人,愈遠愈謬,皆不足信。

    )寥廓天形垂野大,高低山勢接雲平。

    煙光添岚氣,風力蕭騷助水聲。

    本是昔年征戰地,即今阡陌盡耘耕。

     △涞水道中即景 屈曲古山窪,山居四五家。

    綠楊三月雨,紅杏滿村花。

    淺黛皴巒影,新青茁麥芽。

    招提遙望處,一徑入斜。

     △易州道中感懷 萬疊煙巒望若迷,四圍匿匝晚雲低。

    垂楊拂拂迎人面,新草茸茸沒馬蹄。

    冀野城孤臨廣陌(易州,《禹貢》冀州之域),安河橋畔護長堤。

    (《方輿紀要》:“白楊嶺在易州西北四十裡,嶺多白楊樹。

    俗訛為白羊。

    ”《一統志》:“源泉水在易州西北,舊志在州西北十裡,源出白羊嶺,由西轉東而南入易水。

    白楊水于乾隆二十六年浚治,賜名安河。

    ”)哀鳴怕聽天邊雁,腸斷春風易水西。

     △扈跸敬詣慕陵慕東陵,随入陵寝門,行禮述哀,恭紀 太行發脈鐘靈秀,佳氣茏蔥護寶山。

    (《一統志》:“永甯山即泰甯山,在易州西五十裡。

    乾隆元年八月,敕封為永甯山,從祀地壇。

    山勢自大行來,巍峨聳拔,脈秀力豐,峻嶺崇山,遠拱于外,靈岩翠岫,環衛其間。

    ”《畿輔通志》:“秀若拱璧,簇若屯雲,考其潆洄,延袤千裡,計所彙納,襟帶百川。

    ”《易州志》:“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和會之所,洵為上吉之壤。

    ”)玉筍金城如拱衛,龍蟠鳳翥勢回環。

    空吟岵屺悲無極,追憶音容杳莫攀。

    今日澄兒随叩拜,椎心更恸舞衣斑(本年長子載澄十七歲,奉派扈跸,并随入慕陵、慕東陵陵寝門,敬謹随從行禮)。

     △大風吟 甲戌二月廿八日,扈跸秋瀾村行宮。

    甫歇征鞍衣未解,四野忽忽來飄風。

    塵霾蔽天天黯淡,地軸震動雷{豐}窿。

    是時日影正當午,須臾昏暗迷西東。

    行幄撼搖懼傾圮,飛沙揚礫排簾栊。

    人聲馬聲聲嘈雜,旌旆迷離半空。

    信道春風狂似虎,飛廉肆虐專其雄。

    怒号叫吼勢益盛,肅然屏息心忡忡。

    去冬無雪春無雨,蒼生翹首望昊穹。

    昊穹應憫民疾苦,沛然膏澤仰天工。

    東作方興待耕耨,西成更冀蔔年豐。

    綠野沾足慰農望,雨時若惬聖衷。

     △夏孟四日常雩大祀圜丘前一日,随扈壇内齋宮,喜雨恭紀。

    敬依癸酉冬至前一日禦制詩元韻 寅畏常存仰法官,乘時銮辂禮皇穹。

    薰風披拂群生遂,甘雨優沾萬寶豐。

    光觐謙尊征協吉,日昭幹惕羨持躬。

    一心一德微誠矢,況附星源福祿同。

     △甲戌秋日扈跸南苑,敬依道光癸未宣宗聖制行圍至團河行宮即事元韻 春搜秋彌總相宜,羽衛森嚴廣陌馳。

    風勁金商添飒爽,雲橫玉字自逶遲。

    晾鷹台畔萦青霭,飲鹿池邊漾碧漪。

    家法欽承時肄武,旌旗掩映鳳河湄。

    (《宸垣識略》載:“團河一支酾為鳳河,其形如鳳,源在南苑中。

    ”) △乙亥九月十八日辰刻,穆宗毅皇帝梓宮由觀德殿、孝哲毅皇後梓宮由永思殿同時奉移東陵隆福寺行宮暫安殿。

    恭理一切禮儀,敬謹送往,仍随扈軍機處入直 轉瞬光陰節序移,又逢露冷欲霜時。

    (本月十一日寒露,二十六日霜降。

    )天高夜月蒼涼映,野曠秋風慘淡吹。

    海噬山陬同愛戴,龍鳳翣擁幢麾。

    濡毫和淚悲難述,觀德西偏近永思。

     △二十一日奉移禮成,二十二日幾筵前大飨禮畢,扈跸恭谒定陵,行禮泣述 宛轉楓林淡著霜,蕭森氣釀十分涼。

    凄凄苦雨催黃葉,瑟瑟秋風下白楊。

    寶辂前年曾莅止,靈輿今日妥馨香(癸酉季春,曾扈從穆宗皇量務恭谒東陵)。

    斷腸更有椎心淚,翹首陵山哭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