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恩叙七
關燈
小
中
大
主事李士彬,著俟服阕後,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禦史沈淮,著俟截取知府得缺後,在任以道員歸候補班前補用。
餘依議。
九月十九日慈安皇太後、慈禧皇太後懿旨:皇帝寅紹丕基,于今十有一載。
親賢夾輔,共濟時艱,茲當大婚禮成,自應特沛恩施,用彰勞。
恭親王輔政多年,勳勞懋著,前于鹹豐十一年十月間命以親王世襲罔替,因該親王再三懇辭,允俟親政之年再行辦理。
現在皇帝大婚禮成,親政伊迩,著即加恩以親王世襲罔替。
軍機大臣大學士文祥,著在紫禁城内乘坐二人肩輿。
太子少保銜尚書寶,著賞加太子太保銜。
尚書沈桂芬、李鴻藻,均著賞加太子少保銜。
十一月初四日本處奏:軍機處行走滿、漢章京,查同治八年保奏之後,已逾三年。
臣等留心察看,擇其資格較深、辦事勤奮者數員,公同酌拟。
理藩院郎中玉春,請加道銜。
理藩院員外郎志文,請作為候補郎中,遇有本衙門郎中缺出,無論滿洲、蒙古題選咨留,盡先即補。
理藩院主事豐紳泰,請遇有本衙門員外郎缺出,無論滿洲、蒙古題選咨留,盡先即補。
刑部筆帖式桂斌,請以本部主事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刑部候補主事邵文煦,請俟補主事後,以本部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内閣典籍候補侍讀李耀奎,請俟補侍讀後,以郎中遇缺即選。
工部候補員外郎李方豫,請俟補員外郎後,免其試俸,以本部郎中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工部候補主事丁鶴年,請俟補主事後,以本部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謹奏。
奉旨:依議。
又片奏:繕辦漢檔告竣,所有派出總校之刑部主事陸棠、刑部候補主事張嶽年,總司校對,頗為詳慎,自應量予鼓勵。
懇恩準令陸棠俟補員外郎後,以本部郎中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張嶽年俟補缺後,免其試俸,以本部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謹奏。
奉旨:陸棠著俟補員外郎後,以本部郎中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張嶽年著俟補缺後,免其試俸,以本部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谕:朕奉慈安端裕皇太後、慈禧端佑皇太後懿旨:恭親王首贊樞廷,曆久不懈,盡心輔政,钜細靡遺,懋著勳勞,深資倚任,著交宗人府從優議叙。
大學士文祥、吏部尚書寶、兵部尚書沈桂芬、工部尚書李鴻藻,和衷贊畫,矢慎矢勤,均著交部議叙。
十二月十一日本處奏:此次辦理清字檔案,臣等派軍機章京道府用候選道理藩院員外郎續昌、道府用道銜刑部員外郎增林總司校對,尚屬詳慎,自應量予獎勵。
續昌拟請專以道員用;增林拟請俟簡放道府後,賞加鹽運使銜。
謹奏。
奉旨:續昌著專以道員用,增林著俟簡放道府後賞加鹽運使銜。
二十八日谕:明年恭逢慈禧端佑康頤皇太後四旬大慶,并朕親政後初屆元日令辰,亦宜特沛恩施。
恭親王、文祥、寶均著交該衙門從優議叙,沈桂芬著賞給禦書扁額一方。
又谕:軍機大臣工部尚書李鴻藻之母姚氏,年逾八旬,精神強固,加恩賞給禦書扁額一方。
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本處奏:軍機章京内閣典籍李耀奎,前經臣等保奏,作為候補侍讀,遇有缺出,即行奏補。
茲查有内閣侍讀丁士彬升任安徽風陽府知府所遺一缺,據内閣行查吏部轉據咨覆,應由臣等援案奏補。
相應請旨,将李耀奎補授内閣侍讀。
謹奏。
奉旨:依議。
光緒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本處奏:軍機處行走滿、漢章京,查同治十一年保奏之後,已逾三年。
臣等留心察看,擇其資格較深、辦事勤奮者數員,公同酌拟。
内閣候補侍讀中書本貴、尚德,均請仍以侍讀遇缺即補。
戶部員外郎額勒精額,請以本部郎中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内閣貼寫中書如松,請作為候補主事,掣分戶、刑兩部,以該部主事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吏部主事魏邦翰,請以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戶部主事陳毓秀,清以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刑部主事馮光勳,請以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兵部郎中李固恒,清免試俸曆俸。
謹奏。
奉旨:依議。
又片奏:繕辦漢檔告竣,所有派出總校之刑部主事李士彬、吏部員外郎沈源深,總司校對,頗為詳慎,自應量予鼓勵。
懇恩準令李士彬以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沈源深以郎中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謹奏。
奉旨:李士彬著以員外郎無淪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沈源深著以郎中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禦史沈淮,著俟截取知府得缺後,在任以道員歸候補班前補用。
餘依議。
九月十九日慈安皇太後、慈禧皇太後懿旨:皇帝寅紹丕基,于今十有一載。
親賢夾輔,共濟時艱,茲當大婚禮成,自應特沛恩施,用彰勞。
恭親王輔政多年,勳勞懋著,前于鹹豐十一年十月間命以親王世襲罔替,因該親王再三懇辭,允俟親政之年再行辦理。
現在皇帝大婚禮成,親政伊迩,著即加恩以親王世襲罔替。
軍機大臣大學士文祥,著在紫禁城内乘坐二人肩輿。
太子少保銜尚書寶,著賞加太子太保銜。
尚書沈桂芬、李鴻藻,均著賞加太子少保銜。
十一月初四日本處奏:軍機處行走滿、漢章京,查同治八年保奏之後,已逾三年。
臣等留心察看,擇其資格較深、辦事勤奮者數員,公同酌拟。
理藩院郎中玉春,請加道銜。
理藩院員外郎志文,請作為候補郎中,遇有本衙門郎中缺出,無論滿洲、蒙古題選咨留,盡先即補。
理藩院主事豐紳泰,請遇有本衙門員外郎缺出,無論滿洲、蒙古題選咨留,盡先即補。
刑部筆帖式桂斌,請以本部主事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刑部候補主事邵文煦,請俟補主事後,以本部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内閣典籍候補侍讀李耀奎,請俟補侍讀後,以郎中遇缺即選。
工部候補員外郎李方豫,請俟補員外郎後,免其試俸,以本部郎中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工部候補主事丁鶴年,請俟補主事後,以本部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謹奏。
奉旨:依議。
又片奏:繕辦漢檔告竣,所有派出總校之刑部主事陸棠、刑部候補主事張嶽年,總司校對,頗為詳慎,自應量予鼓勵。
懇恩準令陸棠俟補員外郎後,以本部郎中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張嶽年俟補缺後,免其試俸,以本部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謹奏。
奉旨:陸棠著俟補員外郎後,以本部郎中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張嶽年著俟補缺後,免其試俸,以本部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谕:朕奉慈安端裕皇太後、慈禧端佑皇太後懿旨:恭親王首贊樞廷,曆久不懈,盡心輔政,钜細靡遺,懋著勳勞,深資倚任,著交宗人府從優議叙。
大學士文祥、吏部尚書寶、兵部尚書沈桂芬、工部尚書李鴻藻,和衷贊畫,矢慎矢勤,均著交部議叙。
十二月十一日本處奏:此次辦理清字檔案,臣等派軍機章京道府用候選道理藩院員外郎續昌、道府用道銜刑部員外郎增林總司校對,尚屬詳慎,自應量予獎勵。
續昌拟請專以道員用;增林拟請俟簡放道府後,賞加鹽運使銜。
謹奏。
奉旨:續昌著專以道員用,增林著俟簡放道府後賞加鹽運使銜。
二十八日谕:明年恭逢慈禧端佑康頤皇太後四旬大慶,并朕親政後初屆元日令辰,亦宜特沛恩施。
恭親王、文祥、寶均著交該衙門從優議叙,沈桂芬著賞給禦書扁額一方。
又谕:軍機大臣工部尚書李鴻藻之母姚氏,年逾八旬,精神強固,加恩賞給禦書扁額一方。
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本處奏:軍機章京内閣典籍李耀奎,前經臣等保奏,作為候補侍讀,遇有缺出,即行奏補。
茲查有内閣侍讀丁士彬升任安徽風陽府知府所遺一缺,據内閣行查吏部轉據咨覆,應由臣等援案奏補。
相應請旨,将李耀奎補授内閣侍讀。
謹奏。
奉旨:依議。
光緒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本處奏:軍機處行走滿、漢章京,查同治十一年保奏之後,已逾三年。
臣等留心察看,擇其資格較深、辦事勤奮者數員,公同酌拟。
内閣候補侍讀中書本貴、尚德,均請仍以侍讀遇缺即補。
戶部員外郎額勒精額,請以本部郎中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内閣貼寫中書如松,請作為候補主事,掣分戶、刑兩部,以該部主事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吏部主事魏邦翰,請以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戶部主事陳毓秀,清以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刑部主事馮光勳,請以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兵部郎中李固恒,清免試俸曆俸。
謹奏。
奉旨:依議。
又片奏:繕辦漢檔告竣,所有派出總校之刑部主事李士彬、吏部員外郎沈源深,總司校對,頗為詳慎,自應量予鼓勵。
懇恩準令李士彬以員外郎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沈源深以郎中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謹奏。
奉旨:李士彬著以員外郎無淪題選咨留,遇缺即補。
沈源深著以郎中無論題選咨留,遇缺即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