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可漫志
關燈
小
中
大
之士必盡如稷、契、伊、管耶?則乘田委吏不複為孔子矣。
使天下之色必盡如毛嫱、西施耶?則嫫母孟光不複嫁于人矣。
蓋富者自富,貧者自貧,壽者自壽,夭者自夭,達者自達,窮者自窮,妍者自妍,醜者自醜。
天地不能盈縮其分寸,神鬼不能損益其锱铢,是以達觀君子立性樂分,含真抱樸心,無城府行無町畦,天下有道則皦皦與世相清,天下無道則混混與世相濁,壓之太山不以為重,付之秋毫不以為輕,升之青雲不以為榮,墜之深淵不以為辱,震之雷霆不以為恐,劫之白刃不以為懼。
喻死生為旦暮,以盈虛為消息。
仰觀宇宙之廓落,俯視身世之卑蹙,如一浮萍之泛大海,一稊米之寄太倉,又何足議輕重于其間哉?故所至皆樂,所處皆适,出于天為民,入與道為鄰,若是則何往而不逍遙哉?此詞足為世之碌碌不悟者勸也。
子弟瓒知羅田縣時,懷予每切,因集古詩風雨字句為二十絕,将以寄予,忽以疾卒。
嗚呼,痛哉!予檢歸囊得其手筆潸然莫禁因錄于此,痛舒孔懷之悰。
雲其卷曰《風雨連懷》,其序曰:古詩用風雨字者多矣,要不專為兄弟發也。
自蘇長公感韋蘇州風雨對床之句,而其兄弟相思辄寄意焉,于是遂成故事。
瓒奉别家兄百可先生以來,雅切向思,凡誦古詩至風雨句,竊有長公之感,顧意緻凡近筆力萎瑣不能别為之語,遂以所記風雨古句,各取韻之相葉者足成絕句。
風晨月夕往往諷誦以洩鄙懷,殆疑古人預為予設也。
爾來裒集得二十首錄之為卷,将尋便以寄家兄。
而羅之士夫見侈有篇章,以廣予志,别存一卷,于茲卷題曰風雨連懷雲。
時正德庚午孟秋之望。
芝麓居士瓒拜書。
詩雲:涼風微雨夜蕭蕭(曾茶人),人事音書謾寂寥(杜工部)。
無路從容陪笑語,天涯涕泗一身遙(杜工部)。
又,柢是當時巳惘然(李義山),可堪風雨夜連天(秦淮海)。
一聲何處送書雁(工部),喜入燈花欲鬥妍(蘇東坡)。
又,徙倚闌幹一怆神(陸放翁),故園回首隔參辰(王平甫)。
山頭日日風和雨(王建),幾許悲歡并在身(劉長卿)。
又,關山無際水漫漫(放翁),每轸歸心即萬端(羅隐)。
極目相望何處是(梅宛丘)?滿川風雨獨憑闌(黃山谷)。
又,雞鳴風雨不愆時(曾文昭),千裡河山系夢思(陳後山)。
獨憑闌幹意難寫(崔魯),誰人識此是新詩(王瀾)。
又,窗明窗暗篆煙<香非>(陳簡齋),風雨空城鳥夜飛(宛丘)。
憶著江南舊行路(甫仙),一身千裡獨沾衣(簡齋)。
又,棣萼一别永相望(工部),客路那知歲月長(玉瀾)。
愁極本憑詩遣興(工部),半随風雨斷莺腸(鄭谷)。
又,疾風回雨水明霞(後山),目極因驚怅望賒(王半山)。
落木無邊江不盡(後山),相思一夜繞天涯(尤延)。
又,千林地迥切西清(胡澹庵),常送中霄風雨聲(蘇子由)。
猶憐心事凄涼甚(放翁),卧數山城長短更(東坡)。
又,一堂風月阻同遊(呂順浩),迢遞高城百尺樓(李商隐)。
日月望書常至暮(放翁),冷風凄雨似深秋(茶人)。
又,五更風雨送殘春(陸宣公),南蝶悠悠水映人(半山)。
留滞山頭莫嗟歎(東坡),天将強健報清貧(放翁)。
又,惜春連日醉昏昏(魯緻光),風雨蕭蕭欲斷魂(東坡)。
回首家山千裡外(許仲猶),别離心緒向誰論(前人)?又,青楓無樹不猿啼(夏儒),憐裡垣牆咿啞雞(緻光)。
家在夢中何日到(工部),風吹梧竹雨凄凄(子由)。
又,潇潇晚雨向風斜(宛丘),目送飛鴻去路賒(洪鼎臣)。
日永東窗淡無事(放翁),依然和墨寫歸鴉(公)。
又,想見掀髯正鶴孤(東坡),一天風雨水平湖。
曉來喚起相思夢(劉景太),欲傍清尊倒玉壺(前人)。
又,暮笳鳴咽調孤城(崔魯),目送孤鴻謾寄情(宛丘)。
雲物不殊鄉國異(工部),滿川風雨看潮生(蘇子美)。
又,午庭風雨撼高槐(曾梅山),肯信愁腸日九回(崔魯)。
欲上疏簾看南北(崔德符),寒岩幽霧不曾開(晁無咎)。
又,一片江湖草樹秋(陳止齋),矮檐風雨送蝸牛(楊誠齋)。
欲知趨走傷心地(工部),落雁昏鴉集遠洲(放翁)。
又,一燈明滅照秋床(半山),天地無情白發長(簡齋)。
假寐塵侵黃卷上(王至甫),滿城風雨近重陽(杜邠老)。
又,汀雁飛鳴意已還(宛丘),異鄉風物鬓成班(茶山),相思相見知何日(工部)?一夕連床風雨間(王瀾)。
使天下之色必盡如毛嫱、西施耶?則嫫母孟光不複嫁于人矣。
蓋富者自富,貧者自貧,壽者自壽,夭者自夭,達者自達,窮者自窮,妍者自妍,醜者自醜。
天地不能盈縮其分寸,神鬼不能損益其锱铢,是以達觀君子立性樂分,含真抱樸心,無城府行無町畦,天下有道則皦皦與世相清,天下無道則混混與世相濁,壓之太山不以為重,付之秋毫不以為輕,升之青雲不以為榮,墜之深淵不以為辱,震之雷霆不以為恐,劫之白刃不以為懼。
喻死生為旦暮,以盈虛為消息。
仰觀宇宙之廓落,俯視身世之卑蹙,如一浮萍之泛大海,一稊米之寄太倉,又何足議輕重于其間哉?故所至皆樂,所處皆适,出于天為民,入與道為鄰,若是則何往而不逍遙哉?此詞足為世之碌碌不悟者勸也。
子弟瓒知羅田縣時,懷予每切,因集古詩風雨字句為二十絕,将以寄予,忽以疾卒。
嗚呼,痛哉!予檢歸囊得其手筆潸然莫禁因錄于此,痛舒孔懷之悰。
雲其卷曰《風雨連懷》,其序曰:古詩用風雨字者多矣,要不專為兄弟發也。
自蘇長公感韋蘇州風雨對床之句,而其兄弟相思辄寄意焉,于是遂成故事。
瓒奉别家兄百可先生以來,雅切向思,凡誦古詩至風雨句,竊有長公之感,顧意緻凡近筆力萎瑣不能别為之語,遂以所記風雨古句,各取韻之相葉者足成絕句。
風晨月夕往往諷誦以洩鄙懷,殆疑古人預為予設也。
爾來裒集得二十首錄之為卷,将尋便以寄家兄。
而羅之士夫見侈有篇章,以廣予志,别存一卷,于茲卷題曰風雨連懷雲。
時正德庚午孟秋之望。
芝麓居士瓒拜書。
詩雲:涼風微雨夜蕭蕭(曾茶人),人事音書謾寂寥(杜工部)。
無路從容陪笑語,天涯涕泗一身遙(杜工部)。
又,柢是當時巳惘然(李義山),可堪風雨夜連天(秦淮海)。
一聲何處送書雁(工部),喜入燈花欲鬥妍(蘇東坡)。
又,徙倚闌幹一怆神(陸放翁),故園回首隔參辰(王平甫)。
山頭日日風和雨(王建),幾許悲歡并在身(劉長卿)。
又,關山無際水漫漫(放翁),每轸歸心即萬端(羅隐)。
極目相望何處是(梅宛丘)?滿川風雨獨憑闌(黃山谷)。
又,雞鳴風雨不愆時(曾文昭),千裡河山系夢思(陳後山)。
獨憑闌幹意難寫(崔魯),誰人識此是新詩(王瀾)。
又,窗明窗暗篆煙<香非>(陳簡齋),風雨空城鳥夜飛(宛丘)。
憶著江南舊行路(甫仙),一身千裡獨沾衣(簡齋)。
又,棣萼一别永相望(工部),客路那知歲月長(玉瀾)。
愁極本憑詩遣興(工部),半随風雨斷莺腸(鄭谷)。
又,疾風回雨水明霞(後山),目極因驚怅望賒(王半山)。
落木無邊江不盡(後山),相思一夜繞天涯(尤延)。
又,千林地迥切西清(胡澹庵),常送中霄風雨聲(蘇子由)。
猶憐心事凄涼甚(放翁),卧數山城長短更(東坡)。
又,一堂風月阻同遊(呂順浩),迢遞高城百尺樓(李商隐)。
日月望書常至暮(放翁),冷風凄雨似深秋(茶人)。
又,五更風雨送殘春(陸宣公),南蝶悠悠水映人(半山)。
留滞山頭莫嗟歎(東坡),天将強健報清貧(放翁)。
又,惜春連日醉昏昏(魯緻光),風雨蕭蕭欲斷魂(東坡)。
回首家山千裡外(許仲猶),别離心緒向誰論(前人)?又,青楓無樹不猿啼(夏儒),憐裡垣牆咿啞雞(緻光)。
家在夢中何日到(工部),風吹梧竹雨凄凄(子由)。
又,潇潇晚雨向風斜(宛丘),目送飛鴻去路賒(洪鼎臣)。
日永東窗淡無事(放翁),依然和墨寫歸鴉(公)。
又,想見掀髯正鶴孤(東坡),一天風雨水平湖。
曉來喚起相思夢(劉景太),欲傍清尊倒玉壺(前人)。
又,暮笳鳴咽調孤城(崔魯),目送孤鴻謾寄情(宛丘)。
雲物不殊鄉國異(工部),滿川風雨看潮生(蘇子美)。
又,午庭風雨撼高槐(曾梅山),肯信愁腸日九回(崔魯)。
欲上疏簾看南北(崔德符),寒岩幽霧不曾開(晁無咎)。
又,一片江湖草樹秋(陳止齋),矮檐風雨送蝸牛(楊誠齋)。
欲知趨走傷心地(工部),落雁昏鴉集遠洲(放翁)。
又,一燈明滅照秋床(半山),天地無情白發長(簡齋)。
假寐塵侵黃卷上(王至甫),滿城風雨近重陽(杜邠老)。
又,汀雁飛鳴意已還(宛丘),異鄉風物鬓成班(茶山),相思相見知何日(工部)?一夕連床風雨間(王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