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外紀卷第四

關燈
勞而舉事不時。

    桓公曰:聞命矣。

    明日,朝于太廟之門,定令于百吏,稅者百一鐘,田二歲而稅一歲,饑弛而稅,市書而不賦。

    澤梁時縱,孤幼不刑。

    近者示以忠信,遠者示以禮義。

    公将東遊,管仲曰:先王之遊也,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

    秋出補人之不足者,謂之夕。

    師行而糧食其民者,謂之亡,從樂而不反者謂之荒。

    桓公命曰寶法。

    管仲複于公曰: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無方而富者生也。

    任之重者莫如身,塗之畏者莫如口,期而遠者莫如年。

    公問治民于管仲,對曰:牧民者必知其疾,憂之以德,勿懼以罪,勿止以力。

    桓公嘗之平陵,見年老而自養者,公問其故,對曰:有之九人,家貧無以妻之,傭而未返也。

    公取外禦者五人妻之。

    管仲曰:公待所見而施惠,則齊國之有妻者少矣。

    公曰:若何?管仲曰:令丈夫二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

     桓公嘗田于麥丘,見邑人,問其年,對曰:八十三矣。

    公曰:美哉壽乎!子以子之壽祝寡人。

    麥丘人曰:祝主君甚壽金玉,是賤以人為寶。

    公曰: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吾子其複之曰:祝主君無惡下問,賢者在傍,谏者得入。

    公曰:善哉,言必三曰:無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亦無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

    公怫然作色曰:吾聞子得罪于父,臣得罪于君,未聞君得罪于臣也。

    子更之。

    邑人曰:子得罪于父,可因姑姊叔父而解;臣得罪于君,可因便僻左右而謝。

    昔桀得罪于湯,纣得罪于武王,此君得罪于臣,孰為謝而赦之?公曰:寡人得吾子于此,社稷之福也。

    扶而載之,自禦以歸,禮之于朝,封之以麥丘,而議政焉。

     桓公出遊于野,見亡國故城,問于野人,對曰:郭氏之墟。

    公曰:郭氏曷為而墟?野人曰:善善而惡惡。

    公曰:人之善行也,何為而亡?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惡惡而不能去,是以亡也。

    公歸,以語管仲。

    管仲曰:其人為誰?公曰:不知。

    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

    于是公招野人而賞之。

    昔郭君出亡,謂禦者曰:吾渴欲飲。

    禦者進清酒,曰:吾饑欲食。

    禦者進脯梁糗。

    君曰:何備也?禦者曰:臣儲之為君之出亡而道饑渴也。

    君曰:子知吾且亡,何以不谏?禦者曰:君喜谀而惡至言,臣恐先郭亡,是以不谏。

    郭君作色而怒。

    禦者轉其詞曰:天下無賢,而君獨賢,而君獨賢,是以亡也。

    君伏轼而喜,枕禦膝而寝,禦易以土而亡去。

    郭君身死中野,為虎狼所食。

     十一年春,齊伐衛,敗之。

     晉獻公太子申生及秦穆公夫人母曰齊姜,早死。

    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其女弟生夷吾。

    獻公子八人: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賢行。

    骊姬生奚齊,其娣生卓子。

    骊姬問于優施曰:吾欲作大事,而難三公子之徒,安始而可?對曰:申生小心精絜而不忍人,精必愚而易辱。

    愚不知避難,雖欲無遷,其得乎?優施先讒太子,骊姬,又賂外嬖梁五與東關嬖五言于公,使太子主曲沃,二公子主蒲與屈。

    公曰:曲沃,吾先祖宗廟所在,而蒲邊秦,屈邊狄,不使諸子居之,我懼焉。

    夏,使申生居曲沃,重耳居蒲,夷吾居屈遠。

    此三子唯二姬之子在绛,乃生之。

    言太子由是得罪。

    史蘇朝告大夫曰:亂本生矣,又生男,其天道也。

    天強其毒,民疾其态,其亂生矣。

    獻公将黜太子而立奚齊。

    裡克曰:史蘇之言将及矣。

    荀息曰:事君竭力以役事,不聞違命。

    丕鄭曰:事君者從其義,不阿其惑,必立太子。

    裡克曰:我不佞,雖不識義,亦不阿惑。

    蒸于武公,公稱疾,使奚齊莅事,猛足言于太子曰:伯氏不出,奚齊在廟,子盍圖乎?太子曰:棄命不敬,作令不孝,又何圖焉? 晉獻公田,見翟柤之氛,歸寝不寐。

    郄叔虎朝,公語之。

    出,遇士??,曰:翟柤之君,好專利而不忌,其臣,競谄以求媚,君若伐之,可克也。

    士??以告,公說,乃伐翟柤,克之。

     秋,楚伐鄭。

    諸侯救鄭,楚師夜遁。

     冬,魯饑。

    臧文仲言于莊公曰:國病矣,君盍以名器請籴于齊?公命文仲以鬯圭、玉、磬如齊,告籴曰:天災流行,戾于弊邑,饑馑薦降,民羸幾卒。

    大懼乏周公、太公之命祀,職貢業事之不共而獲戾。

    不腆先君之弊器,敢告滞積,以纾執事。

    齊歸其玉而予之籴。

     是歲,邾子瑣薨,子文公蘧蒢立。

    十二年夏,鄭侵許。

     秋,魯有蜚。

     十三年冬,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齊。

    桓公救燕,請助于魯。

    魯人謀曰:師行數千裡,入北狄之地,必不反矣。

    齊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擒狄王,敗胡貉,破屠何,而寇騎始服,九夷海濱莫不來聽。

    燕莊公送桓公出境,桓公曰:吾非天子,不可無禮于燕。

    因割燕君所至地與之,使複修召公之政,納貢天子,如成康時。

    桓公欲移兵伐魯,管仲曰:伐遠誅近鄰國不親,非伯王之道。

    魯必事楚,是我一舉而兩失也。

    宜以所得山戎寶器進周公之廟。

    桓公從之。

    諸侯聞之,皆奉桓公之令。

     管仲曰:君教諸侯為民聚食。

    桓公乃告諸侯,必足三年之食,以其餘修兵革,不足者,齊助之發。

     客或欲見桓公,請仕上官,授祿千鐘。

    管仲曰:君予之。

    客聞之曰:取人以人者,其去人也亦用人,吾不仕矣。

     秦宣公薨,子九人莫立,立其弟成公。

    十四年,齊桓公與管仲謀伐莒,未發而聞于國。

    管仲曰:國必有聖人。

    公曰:日之役者,有倚杵而上視者,意其是邪?令役者無得相代。

    少頃,東郭垂至。

    管仲曰:子言伐莒者。

    對曰:然,君子善謀,小人善意,臣竊意之也。

    臣聞君子有三色:優然樂喜者,鐘鼓之色;愀然愁悴者,衰绖之色;悖然充滿者,兵革之色。

    臣望君之在台上,有兵革之色。

    君呿而不吟,所言者莒也;舉臂而指,所當者莒也。

    臣意諸侯之未服者唯莒乎?臣故言之。

    桓公尊祿而厚禮之。

    公起兵伐莒,魯君下令,丁男悉發,五尺童子皆至。

     桓公嘗與管仲謀伐衛,退朝而入。

    衛姬望見君,下堂再拜,請衛君之罪。

    公曰:吾于衛無故。

    對曰:妾望君之入也,足高氣強,伐國之志也。

    見妾而有動色,伐衛也。

    明日君朝,揖管仲而進之。

    管仲曰:君舍衛乎?公曰:安識之?管仲曰:君之揖朝也恭而言也徐,見臣而有慚色,臣是以知之。

    公曰:善。

    仲父治外,夫人治内,寡人不為諸侯笑矣。

     薛伯薨。

     十五年秋七月,有神降于莘,惠王問于内史過曰:何神也?對曰: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後有爽德,協于丹朱,丹朱憑身以儀之,生穆王,實臨照周之子孫而??福之。

    王曰:其誰受之?對曰:在虢土。

    今虢少荒,其亡乎。

    王曰:吾其若之何?對曰:使太宰以祝史帥狸姓,奉犧牲粢盛王帛往獻焉,無有祈也。

    虢公亦使祝史請土焉。

    内史過曰:虢必亡矣,動匮百姓,以逞其違,離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難乎? 初,魯莊公夫人哀姜無子,娣叔姜生子啟。

    公愛孟女,生子般,欲立般為後。

    公弟三人,曰慶父、叔牙、季友。

    夏六月,公疾,問嗣于叔牙。

    叔牙曰:一繼一及,魯之常也。

    慶父在,君何憂?公患之,問于季友。

    季友曰:請以死立般。

    公曰:曩者叔牙欲立慶父,奈何?季友以君命鸩殺叔牙,而立其子為叔孫氏。

    八月癸亥,莊公薨,子般即位。

    冬十月己未,慶父使圉人荦弑子般于次。

    季友母陳女,故奔陳。

    齊人以叔姜故,立啟,是為闵公。

     曹釐公薨,子昭公班立。

    昔堯葬成陽,舜漁雷澤,曹之民俗,化其遺風,重厚多君子,務稼穑,薄衣食,以緻畜積。

    夾于魯、衛間,又寡患難。

    末時富而無教,乃更驕侈,國小而迫,無法以自守。

    昭公好奢,任小人,曹之變風始作。

     十六年春,狄伐邢,齊救邢。

     冬,晉獻公作二軍,公将上軍,太子申生将下軍,趙夙禦戎,畢萬為右。

    師未出,士??言于公曰:太子,君之貳也,而帥下軍,無乃不可乎?公曰:寡人在上,申生在下。

    士??曰:下不可以貳上,阙而變敗,弗能補也。

    可以陵小,難以征國。

    君其圖之。

    公曰:寡人有子而制焉,非子之憂也。

    士??出,語人曰:太子不得立矣,行之克也,将以害之。

    若其不克,因以罪之。

    無以避罪,不如逃之。

    太子聞之曰:為人子者患不從,不患無名;為人臣者患不勤,不患無祿。

    遂行。

    與公伐滅霍、魏、耿。

    太子還,讒言彌興。

    公為太子城曲沃,賜趙夙、耿、畢萬、魏為大夫。

    霍公求奔齊、晉大旱,蔔之,曰:霍太山為祟。

    使趙夙召霍公,複之。

    耿,姬姓。

    趙夙,叔帶五世之孫,公明子也。

    畢萬,畢公高之後,其後從所封,故晉有魏氏。

     十七年春,虢公敗大戎于渭涒。

     魯哀姜與慶父通,欲殺闵公而立慶父。

    秋八月辛醜,慶父使蔔??賊公于武闱,年十歲。

    季友聞之,自陳與闵公庶兄申适邾,請魯求内之。

    魯人欲誅慶父,慶父奔莒。

    季友奉申入魯,立之,是為僖公。

    哀姜奔邾,季友以賂求慶父于莒,莒人歸之。

    慶父請奔,弗聽,乃使大夫奚斯行哭而往。

    慶父聞奚斯音,乃自殺。

    其後為孟孫氏。

     衛懿公淫樂奢侈,百姓大臣不服。

    冬十二月,狄伐衛。

    其民曰:君之所與祿位者,鶴也;所貴富者,宮人也。

    君使鶴與宮人,餘焉能戰?皆潰去。

    狄敗衛于熒澤,遂滅衛,殺懿公,盡食其肉,獨舍其肝。

    懿公之臣弘演使遠而至,呼天而号曰:臣請為表。

    因自刺其腹,内懿公之籲而死。

    齊桓公聞之曰:衛之亡也,以無道有臣如此,不可不存。

    乃救衛。

    自惠公朔之讒,殺太子急,至其子懿公,國人常欲敗之。

    至是衛人欲立急之後,急子死而代急死者,壽又無子。

    急同母弟二人,黔牟嘗為君而敗季曰昭伯頑已死。

    宋桓公收衛遺民,立昭伯子申,是為戴公,東徙都曹。

    是月,戴公卒,迎其弟毀于齊而立之,是為文公。

    文公初立,輕賦平罪,身自勞,與百姓同苦。

    晉優施教骊姬,夜半而泣,謂公曰:申生甚好仁而強,寬惠而慈于民,謂君惑我,必亂國。

    盍殺我,無以一妾亂百姓。

    公曰:夫豈惠其民而不惠其父乎?骊姬曰:君盍老而授之政。

    公曰:不可。

    能絕于我,必能害我。

    爾勿憂,吾将圖之。

    骊姬曰:臯落狄朝夕苛我邊鄙,君盍使之伐狄?若不勝狄,濟其罪可也。

    勝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