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外紀卷第一

關燈
,百官之号因其事。

    高陽、高辛皆所興之地名,颛顼與喾皆以字為号,上古質故也。

    或雲高辛非地名,德高而新也。

    或雲颛顼帝喾,為帝之身号。

    高陽、高辛皆國氏土地之号。

    或雲喾者,極也,言能窮極道德,序三辰以固民。

    都亳尚黑,薦玉以黑缯命鹹黑,為聲歌九招、六列、六英,硾作鼙鼓鐘磬,吹苓管埙篪,令鳳鳥天翟舞之,以康帝德。

    帝喾納四妃,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原,生棄。

    次妃有娀氏女,曰簡狄,生契。

    次妃陳鋒氏女,曰慶都,孕十四月,生堯于丹陵。

    次妃娵訾氏女,曰常儀,生摯。

    昔颛顼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為喾火正,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以生柔嘉材,故命曰祝融。

    共工氏作亂,喾使重黎誅之而不盡。

    帝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複居火正,為祝融。

    喾在位七十五年崩,或雲六十三年,年一百,或雲一百五歲,九十八歲,九十二歲,葬宜陽,或雲濮陽。

    命曆序曰:喾傳十世四百年。

    案左氏傳:少皞氏有子曰重,颛顼氏有子曰黎。

    重黎二人各出一帝,而司馬遷并以重黎為楚國祖,又以重黎為官号,而吳回為之,故束晰譏遷并兩人而為一,以無為有,謂此也。

    帝摯元年己未,在位九年。

    不善崩。

    或雲荒淫無法度。

    不修善政。

    見廢。

    摯、少皞。

    曾孫。

    同名。

    未詳。

    自黃帝至帝摯三百四十一年。

    少皞至帝摯四君。

    二百四十一年。

    命曆序曰。

    黃帝傳十世一千五百二十年。

    或雲十八代。

    尚書緯曰。

    孔子得黃帝玄孫帝魁之書。

     帝堯 帝堯,帝喾之子,年十五,長十尺,佐兄摯受封唐侯,姓伊祁,元年戊辰或雲戊寅,辛夘。

    号陶唐氏,都平陽。

    鄭玄詩譜曰:唐,帝堯舊都之地,今曰太原晉陽,堯始居此,後遷河東平陽。

    皇甫谧曰:堯始封于唐,今中山唐縣也。

    後徙晉陽。

    及為天子,都平陽。

    漢書音義曰:唐,今河東永安,去晉四百裡,即,彘也。

    尚白,薦玉以白缯,茅茨不翦,樸桷不斲,素題不枅,大路不畫,越席不緣,大羹不和,粢食不毇,藜藿之羹,飯于土簋,飲于土铏,金銀珠玉不飾錦繡文绮,不展奇怪異物,不視玩好之器,不寶淫泆之樂,不聽宮垣室屋,不垩色,布衣掩形,鹿裘禦寒,衣履不敝盡,不更為也。

    不以私曲之故害耕稼之時。

    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貞平絜愛民者厚其祿。

    民有教慈力耕桑者,遣使表其闾。

    正法度,禁詐僞,存養孤寡,赈亡??之家。

    自奉甚薄,賦役甚寡。

    巡狩行教,周流五嶽,西教沃民,東至黑齒。

    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窮民。

    一民饑,則曰我饑之也。

    一人寒,則曰我寒之也。

    一民有罪,曰我陷之也。

    百姓戴之如日月,親之如父母,仁昭而義立,德博而化廣。

    故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先恕而後教,單均刑法以儀民。

    是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

    猰狳、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

    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丘之澤,上射十日,下殺猰狳,斷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

    天下廣狹,險易遠近,始有道裡。

    三苗複九黎之德,堯征而克之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蠻,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複典之,是為羲氏、和氏。

    至于夏、商、周,重黎氏,世叙天地,而别其分主。

    于是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河出孟門,江、淮通流,四海溟涬,無有平原高阜,盡皆滅之,名曰鴻水。

    民上丘陵,赴樹木,陰多滞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縮而不達。

    堯作為舞,以宣導之。

    堯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嶽皆曰:鲧可。

    帝曰。

    方命圯族。

    嶽曰。

    等之未有賢于鲧者。

    願帝試之。

    乃用鲧治水。

    鲧,颛顼五世孫。

    史記及帝王世紀:颛顼生鲧。

    三統曆:颛顼五世生鲧。

    杜預曰:鲧則舜之五世從祖父也,而及舜共為堯臣。

    堯則舜之三從高祖而妻其女。

    此史記之可疑也。

    堯封為崇伯。

    鲧生禹于石。

    細長于西羌。

    長九尺二寸。

    禹字高密,母有莘氏,女曰志,是為修已。

    堯娶散宜氏女。

    曰女皇。

    生朱。

    不肖。

    堯在位七十年。

    求巽位。

    四嶽薦舜。

    昔颛顼生窮蟬。

    窮蟬生敬康。

    敬康生句芒。

    句芒生??牛,??牛生瞽叟,瞽叟生舜于姚墟,姓姚。

    字都君,母曰握登。

    母死。

    後母生象,父母及象皆下愚不移。

    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

    舜順事父母與弟,日以笃謹,出田則号泣,年五十猶嬰兒。

    慕好學,教友寬裕溫良,耕于曆山,期年而田者争處,??礐,以封壤肥饒相讓。

    漁于雷澤,漁者争處湍濑,以曲隈深潭相予。

    陶于河濱,河濱器不苦。

    窳,作什器于壽丘,就時于負夏。

    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二十以孝聞。

    三十,堯聞其賢,征之草茅之中,與之語禮樂而不逆,道廣大而不窮。

    堯妻二女,以觀其内,任之百官,以觀其外。

    封于虞,為諸侯。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謂之八凱;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謂之八元,世濟其美。

    堯不能舉,舜舉八凱主後土。

    八元,布五教于四方,三載考績。

    堯知舜足授天下,以為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卒授舜,使攝行天子事。

    舜受終于文祖。

    鲧播其淫心,稱遂共工之過,治水九年,鄣洪水而不息,功用不成。

    舜巡狩四嶽,流共工,放??兜,竄三苗,殛鲧四罪,而天下鹹服。

    或雲:帝鴻氏、少皞氏、颛顼氏、缙雲氏,皆有不才子,曰渾敦、窮奇、梼杌、饕餮,堯不能去,舜投諸四裔,以禦螭魅,即四罪也。

    帝乃舉禹,使續鲧之業,鲧殛于羽山,以死鲧作九仭之城。

    或雲禹作城郭。

    呂氏春秋曰:堯以天下讓舜,鲧怒曰:得天之道者為帝,得地之道者為三公。

    堯為失論,欲得三公,怒甚。

    猛獸欲為亂,比獸之角,能以為城,舉其尾,能以為旌,召之不來,彷徉于野,以患帝。

    舜于是殛之于羽山。

    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為司空,以通水潦,顔色黧黑,步不相過,竅氣不通,以中帝心。

    韓子曰:堯欲傳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傳之匹夫?堯不聽,舉兵殺鲧于羽山之郊。

    共工又谏,堯又舉兵而誅之于幽都。

    于是天下莫敢言無傳天下于舜。

    仲尼曰:堯知舜賢,非其難也。

    不以所疑敗其所察,至乎誅谏者,乃其難也。

    劉恕曰:八凱、八元,堯之諸父昆弟。

    四兇之罪,著于海内。

    堯知舜于側微,天下未盡厭服,遺之大功二十,使民臣仰其功業。

    而鄭玄以堯之末年,四兇在朝,為亢龍有悔,烏足以知聖人哉。

     禹為人敏給克勤,其德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聲為律,身為度,見耕者五耦而式,過十室之邑,則下為秉德之士存焉。

    與益稷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傳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禹傷先人功之不成,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類百則,儀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

    共工從孫四嶽佐之。

    禹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陸行載車,水行載舟,泥行蹈橇,山行則?,身執耒臿,以為民先。

    股無胈,胫無毛,手足胼胝,支體偏枯,高高下下,疏川導滞,鐘水豐物,封崇九山,決汨九州,陂鄣九澤,豐殖九薮,淚越九原,宅居九墺,合通四海,品處庶類。

    以為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為敗,乃酾二渠以引其河,北載之高地,至大陸,播為九河,瀹濟、漯,決江、漢,排淮、泗而注之海。

    鑿龍門,辟伊阙,析底柱,破碣石,通九派,疏五湖,浚四渎,鴻水漏中州乾,百川順流,蛇龍潛處,各歸其所。

    民得去高險,處平土,皆甯其性。

    故天無伏陰,地無散陽,水無沈氣,火無災??,神無閑行,民無淫心,時無逆數,物無害生。

    禹常稱:人無食則不能使也,不利于人則不能勸也。

    民勞而不怨苦者,利歸于人也。

    人有無饘賣子者,禹以曆山之金鑄币贖之,令益予衆庶稻可種卑濕,命稷予衆庶難得之食。

    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

    複舊制,為九州,行自冀州。

    始制土田,各因所生遠近賦入貢榧,楙遷有無,萬國作乂。

    禹使大章步自東極,至于西垂,二億三萬三千五百裡七十一步。

    又使?亥步南極,盡于北垂,二億三萬三千五百裡七十五步。

    四海之内,東西二萬八千裡,南北二萬六千裡。

    帝錫禹玄圭,以告成功,天下于是平治。

    稷,帝喾子棄也,為兒時,忔如巨人之志。

    其遊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

    及為成人,遂好耕農,地之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則之。

    堯舉為農師,民得其利。

    命夔效山林溪谷之音夔或作質。

    以歌,以麋??置缶而鼓之,拊石擊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緻舞獸。

    拌五弦之瑟為十五弦,命曰大章,以祭上帝,而天下大和。

    堯有子十人,辟位二十八年,凡在位百年而崩。

    舜即天子位,谥法翼善傳聖曰堯。

    周書谥法,周公所作。

    檀弓曰:死谥,周道也。

    而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