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拾遺卷十四

關燈
新城縣 白溝河 時承谏墓【俱補】 程正惠公【卓】使金錄曰嘉定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過白溝河昔與遼人分界又十裡過大白溝河亦名巨馬河 何濟新城縣志曰白溝河在縣南三十裡出山西代郡深山由涞水定興為 馬河至新城南為白溝河即宋遼分界處 又曰時承谏墓在縣東北二裡本遼人金贈鎮東節度使兼侍中金李晏時立愛墓志銘曰公父諱承谏積累巨萬發倉貸人毎折其劵負郭沮洳常阻行路創石為梁人得平步善慶攸鐘是生我公 鹗案金史時立愛傳承谏作承謙誤 歸義縣 易京 重唇魚【俱補】 通典曰歸義縣漢易縣地公孫瓉于此置易京在今縣南十八裡又有巨馬水 涿州志曰重唇魚惟巨萬馬河有之因此地魚重唇故名 易州髙陽軍上刺史 易水 黃金台【補】燕子城【補】狼山 大甯山 樊館山【補】荊轲山【補】吟詩台五華樓【補】 福感寺【補】 靜覺寺【補】 輿地廣記曰漢安故縣故城在今縣南易水所出燕太子丹送荊轲入秦祖道于水上辄起為夀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即此 戴銑易州志曰黃金台在州治東南四十裡昔燕昭王師事郭隗築台置千金于上以延天下士士争趨燕故号黃金台 周密癸辛雜識曰保定府之西有易州即郭藥師起兵處在易水北州東南有故城土人号曰燕子城 明一統志曰郎山在保定府城西北五十裡一名狼山其峯尖鋭如削皎然玉立 又曰大甯山在易州西五十裡中有大甯寺 冊府元龜曰劉昫涿州人唐天祐中契丹防其郡昫被俘至新州逃而獲免隠居上谷大甯山 林烇章易水志曰樊館山在州西七裡是樊于期授首處荊轲山在州西五裡昔燕丹尊轲上卿館此 潘自牧記纂淵海曰吟詩台在易州西大甯山五代馮道吟詩于此 明一統志曰五華樓在易州治即燕雲物台遼聖宗嘗禦此樓書刺史馬質兵監趙質姓名于西壁 易水志曰福感寺在州東一裡遼統和二十八年建上中下靜覺寺在大甯山遼大安二年建 涞水縣本漢道縣周大象十八年改涞水縣在州東四十裡有涞水 易州志曰拒馬河在涞水縣治東一裡許源出廣昌涞山又東南至定興縣西與白澗河合又東至新城縣界為白溝河又東注霸州合直沽入于海一名涞水以其發源涞山得名非實有二也 髙士竒扈從西廵日錄曰涞水縣城舊在拒馬河西北二裡俗名周城灣水經曰拒馬河出代郡廣昌縣涞山郦道元注曰即涞水也 鹗案周城灣當即周大象中所改城也 容城縣 三台城【補】 記纂淵海曰三台城在容城縣境昔燕魏分易水為界築三台以耀武 薊州尚武軍上刺史 ?山 石門鎮 感化寺獨樂寺 祐唐寺 韓氏賜田 芹菜山【俱補】夢溪筆談曰予使遼至古契丹界大薊茇如車葢中國無此大者其地名薊恐其因此也如楊州冝楊荊州冝荊之類荊或為楚楚亦荊木之别名也 熊相薊州志曰?山一名?龍山在州西北二十五裡髙二十餘仞周百餘裡勢磅礴而?桓因以名之山北數峯陡絶林立如削曰紫葢曰宿猿尤為竒特最髙者上?有二龍潭禱雨多應稍卑者曰中?東行十餘裡蔚然深秀恠石突起曰白崖日暮則山色蒼翠岚氣溶泾蒙然如雨上有古寺七十餘所 方輿紀要曰石門鎮在薊州東六十裡山峽嶄絶壁立于中洞門俗呼為石門口宋宣和五年遼蕭幹敗宋兵于石門鎮遂防薊州 釋智樸?山志曰感化寺有遼幹統七年碑漁陽南樸撰文沙門肅回書 又曰獨樂寺在州治西南不知剏自何代至遼時重修有翰林院學士承防劉成碑統和四年孟夏立石其文畧曰故尚父秦王請談真大師入獨樂寺修觀音閣以統和二年冬十月建上下両級東西五間南北八架大閣一所中重塑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 又曰祐唐寺有統和五年碑知薊州軍事判官文林郎試袐書省校書郎李仲宣撰文沙門徳麟書 元好問中州集曰韓繼甯仕石晉為行軍司馬從出帝北遷居析津曾孫知白仕遼為中書令孚為中書門下平章事賜田?山遂為漁陽人 郭造鄉碣石叢譚曰薊鎮三屯城東北二十五裡為芹菜山遼進士馮唐卿于山前結廬種芹自結故名 漁陽縣 鮑丘水 桑欽水經曰鮑丘水從塞外來南過漁陽縣東又南過潞縣西又南至雍奴縣北屈東入于海 三河縣本漢臨朐縣地 王自謹三河縣志曰縣名三河以地近泃河鮑丘河洳河三水也 京東考古錄曰一統志三河在漢臨朐縣地今考二漢書并無臨朐縣唐書地理志幽州範陽郡潞縣下雲武徳二年置臨朐縣貞觀元年省臨朐而薊州漁陽郡三河下雲開元四年析潞縣置故知本自一郡先分為臨朐後分為三河皆自唐非漢也 鹗案明一統志之誤亦沿襲遼史耳 玉田縣 無終山 燕昭王墓【補】徐無山【補】極樂院【補】 太平寰宇記曰無終山一名翁田山又名隂山在漁陽縣西北四裡神仙傳雲仙人白仲理者遼東人也隠居無終山中和神丹又于山中作金五千斤以救百姓又搜神記雲無終山有陽翁玉田昔雍伯雒陽人父母終塟于無終山上無水雍伯汲水作義漿行者皆飲三年有一人就飲以石子一升遺之使于髙平好地有石處種之有徐氏者為右北平着姓有女人多求之不許雍伯試求徐以為狂乃雲以白璧一雙當即為婚雍伯至種玉處得五雙白璧徐氏大驚即以女妻之 王大智玉田縣志曰燕昭王墓在無終山九州記古漁陽北無終山上有昭王墓 薊州志曰徐無山在玉田縣城東北二十裡後漢田疇避難于此開山圖載山出不灰之木生火之石 石邦政豐潤縣志曰大天宮寺在城西遼清甯元年鹽監張曰成創建有塔一十三級初名南塔院夀昌三年賜額極樂院至金與宋修好行府悉寓于此天防五年勅加大天宮寺 鹗案豐潤縣本玉田之泳濟務大安初改豐潤 景州清安軍下刺史本薊州遵化縣 松亭山 獨固門 石門峽 溫泉 禅林寺【俱補】 張傑遵化縣志曰松亭山邑東北一百二十裡多古松其峯下削腰有洞髙二丈餘深倍之 水經注曰沽水南出峽岸有二城世謂之獨固門以其借崄慿固易為依據両壁升聳踈通若門故得是名也 名勝志曰獨固門一名龍門在縣南十裡上合下開開處髙六丈許水自懸崖傾瀉而下觸石成井奔蕩之聲轟然若雷 松亭行記曰石門峽在遵化縣西五十裡有石将軍在峽西髙三丈水經注雲灅水又東南迳石門峽山髙嶄絶壁立洞開俗謂之石門口漢中平四年漁陽張純反殺右北平太守劉政五年遼東太守楊纮興中郎将孟溢率公孫瓉讨純戰于石門大破之即此地 王存元豐九域志曰遵化縣福泉山下水沸出溫可燖雞旁引為池方平如鑒 遵化縣志曰禅林寺邑東北二十五裡姚秦?始中僧至道建稱雲昌寺遼重熈間僧志紀重修改今名 平州遼興軍上節度 商為孤竹國 漢末公孫度防有傳子康孫淵 太平寰宇記曰孤竹城在今盧龍縣東殷之諸矦即伯夷叔齊之國又按縣道記雲孤竹城在肥如縣南二十裡史記謂齊桓公伐山戎北至孤竹又隋圖經雲孤竹城漢靈帝時遼西太守亷翻夢人曰孤竹君之子伯夷之弟遼海漂吾棺椁聞君仁善願見覆蔵明日水際見浮棺于津收之仍為改塟吏人嗤咲者皆無疾而死今改塟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