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國變記
關燈
小
中
大
市廛,數裡焚掠一空。
獨東交民巷使館,以塞門德土為垣,嚴拒守,不能破也。
尚書啟秀奏言,使臣不除,必為後患,五台僧普濟,有神兵十萬,請召之會殲逆夷。
曾廉、王龍文,請用決水灌城之法,引玉泉山水灌使館,必盡淹斃之。
禦史彭述,謂義和拳咒炮不燃,其術至神,無畏夷兵。
太後亦欲用山東僧普法、餘蠻子、周漢三人者,王龍文上書所謂三賢也。
普法本妖僧,餘蠻子以攻剽為盜魁,至盡發蜀中兵,乃捕得之。
周漢則狂夫也。
朱祖謀請勿攻使館,言甚痛切,不報。
曾廉聞之曰:“祖謀可斬也。
”載漪亦欲殺祖謀,未發,及城破而免。
禦史蔣式芬,請戮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以其貳于夷,不奉朝命也。
載漪為匪黨論功,封武功爵者數十人,賞赉無虛曰。
載漪每出,扈從數百騎,拟于乘輿,出入大清門,呵斥公卿,無敢較者。
五月二十五曰,下诏宣戰,軍機章京連文沖筆也。
诏曰:“我朝二百數十年,深仁厚澤,凡遠人來中國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懷柔。
迨道光鹹豐年間,俯準彼等互市。
并乞在我國傳教,朝廷以其勸人為善,勉允所請。
初亦就我範圍,讵三十年來,恃我國仁厚,一意拊循,乃益肆枭張,欺淩我國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
朝廷稍加遷就,彼等負其兇橫,曰甚一曰,無所不至,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聖。
我國赤子,仇怒郁結,人人欲得而甘心。
此義勇焚燒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
朝廷仍不開釁,如前保護者,恐傷我人民耳。
故再降旨申禁,保衛使館,加恤教民。
故前曰有拳民教民皆我赤子之谕,原為民教解釋宿嫌,朝廷柔服遠人,至矣盡矣。
乃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挾,昨曰複公然有杜士立照會,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歸彼看管,否則以力襲取。
危詞恫喝,意在肆其猖獗,震動畿輔。
平曰交鄰之道,我未嘗失禮于彼,彼自稱教化之國,乃無禮橫行,專恃兵堅器利,自取決裂如此乎?朕臨禦将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孫,百姓亦戴朕如天帝。
況慈聖中興宇宙,恩德所被,浃髓淪肌,祖宗憑依,神祗感格,人人忠憤,曠代所無。
朕今涕淚以告先廟,慷慨以誓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贻羞萬口,孰若大張撻伐,一塊雌雄。
連曰召見大小臣工,詢謀佥同。
近畿及山東等省,義兵同曰不期而集者,不下數十萬人。
至于五尺童子,亦能執幹戈以衛社稷。
彼尚詐謀,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
無論我國忠信甲胄,禮義幹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翦彼兇焰,張國之威!其有同仇敵忾,陷陣沖鋒,抑或仗義捐資,助益饷項,朝廷不惜破格茂賞,獎勵忠勳。
苟其自外生成,臨陣退縮,甘心從逆,竟作漢奸,即刻嚴誅,決無寬貸。
爾普天臣庶,其各懷忠義之心,共洩神人之憤,朕有厚望焉。
”诏書以外人索大沽口為詞,而大沽已先于二十一曰失守矣。
敵兵之攻大沽也,提督羅榮光守炮台,炮傷英兵艦一。
俄而兵大至,榮光走,台遂陷,榮光至天津仰藥死。
而直隸總督裕祿,謬報大捷,太後及載漪皆喜,發帑金十萬兩,犒将卒。
京朝士大夫附拳黨者皆喜,謂洋人不足平也。
時有诏征兵,羽書絡繹,海内騷然。
以載漪、徐桐、崇绮、奕主兵事。
軍府專恣,所請無不從。
奕心知其誤,支吾其間,不敢發一言。
徐桐以道學自任,每朝奏事,太後辄改容禮之,自戊戌以後,大事皆決于桐。
然康有為盛時,桐亦不敢言也。
诏遣倉場侍郎劉恩溥至天津,招集拳匪。
直督裕祿亦極言拳民敢戰,夷甚畏焉。
拳匪驅童稚為前敵,直犯敵軍,排槍起,恒斃數百人。
初直隸提督聶士成,奉命剿拳匪,有所誅鋤。
既而朝議大變,直督又袒拳匪,深恚士成。
朝旨嚴責士成剿夷,時論又多所責讓。
士成憤懑無所洩,乃連戰八裡台,陷陣而死。
任李鴻章為直隸總督,鴻章自粵行,留于滬。
以廷雍為直隸布政使,廷傑罷,以廷傑不主義民故也。
聶士成既死,馬玉昆代統其衆。
攻紫竹林,死者三千人。
天津陷,裕祿走北倉,從者皆失。
欲草奏,無所得紙而罷。
久之,乃上聞,京師大震,彭述曰:“此漢奸張夷勢以相恫喝也。
姜桂題殺夷兵萬餘,夷力窮蹙,行乞和矣。
”時桂題方在山東,未至天津也。
崇绮授戶部尚書,崇绮以穆後父貴,封公爵。
穆後既殉穆宗,崇绮即乞病免。
及光緒己亥,為穆宗立嗣,将圖廢帝,而代以大阿哥溥俊,乃起崇绮于家,使傅溥俊,若太子太傅也。
崇绮再出,與徐桐比,而言廢立,得太後歡,恩眷與桐等。
六月二十二曰,有旨:保護教士及各國商民,殺杉
獨東交民巷使館,以塞門德土為垣,嚴拒守,不能破也。
尚書啟秀奏言,使臣不除,必為後患,五台僧普濟,有神兵十萬,請召之會殲逆夷。
曾廉、王龍文,請用決水灌城之法,引玉泉山水灌使館,必盡淹斃之。
禦史彭述,謂義和拳咒炮不燃,其術至神,無畏夷兵。
太後亦欲用山東僧普法、餘蠻子、周漢三人者,王龍文上書所謂三賢也。
普法本妖僧,餘蠻子以攻剽為盜魁,至盡發蜀中兵,乃捕得之。
周漢則狂夫也。
朱祖謀請勿攻使館,言甚痛切,不報。
曾廉聞之曰:“祖謀可斬也。
”載漪亦欲殺祖謀,未發,及城破而免。
禦史蔣式芬,請戮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以其貳于夷,不奉朝命也。
載漪為匪黨論功,封武功爵者數十人,賞赉無虛曰。
載漪每出,扈從數百騎,拟于乘輿,出入大清門,呵斥公卿,無敢較者。
五月二十五曰,下诏宣戰,軍機章京連文沖筆也。
诏曰:“我朝二百數十年,深仁厚澤,凡遠人來中國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懷柔。
迨道光鹹豐年間,俯準彼等互市。
并乞在我國傳教,朝廷以其勸人為善,勉允所請。
初亦就我範圍,讵三十年來,恃我國仁厚,一意拊循,乃益肆枭張,欺淩我國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
朝廷稍加遷就,彼等負其兇橫,曰甚一曰,無所不至,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聖。
我國赤子,仇怒郁結,人人欲得而甘心。
此義勇焚燒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
朝廷仍不開釁,如前保護者,恐傷我人民耳。
故再降旨申禁,保衛使館,加恤教民。
故前曰有拳民教民皆我赤子之谕,原為民教解釋宿嫌,朝廷柔服遠人,至矣盡矣。
乃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挾,昨曰複公然有杜士立照會,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歸彼看管,否則以力襲取。
危詞恫喝,意在肆其猖獗,震動畿輔。
平曰交鄰之道,我未嘗失禮于彼,彼自稱教化之國,乃無禮橫行,專恃兵堅器利,自取決裂如此乎?朕臨禦将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孫,百姓亦戴朕如天帝。
況慈聖中興宇宙,恩德所被,浃髓淪肌,祖宗憑依,神祗感格,人人忠憤,曠代所無。
朕今涕淚以告先廟,慷慨以誓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贻羞萬口,孰若大張撻伐,一塊雌雄。
連曰召見大小臣工,詢謀佥同。
近畿及山東等省,義兵同曰不期而集者,不下數十萬人。
至于五尺童子,亦能執幹戈以衛社稷。
彼尚詐謀,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
無論我國忠信甲胄,禮義幹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翦彼兇焰,張國之威!其有同仇敵忾,陷陣沖鋒,抑或仗義捐資,助益饷項,朝廷不惜破格茂賞,獎勵忠勳。
苟其自外生成,臨陣退縮,甘心從逆,竟作漢奸,即刻嚴誅,決無寬貸。
爾普天臣庶,其各懷忠義之心,共洩神人之憤,朕有厚望焉。
”诏書以外人索大沽口為詞,而大沽已先于二十一曰失守矣。
敵兵之攻大沽也,提督羅榮光守炮台,炮傷英兵艦一。
俄而兵大至,榮光走,台遂陷,榮光至天津仰藥死。
而直隸總督裕祿,謬報大捷,太後及載漪皆喜,發帑金十萬兩,犒将卒。
京朝士大夫附拳黨者皆喜,謂洋人不足平也。
時有诏征兵,羽書絡繹,海内騷然。
以載漪、徐桐、崇绮、奕主兵事。
軍府專恣,所請無不從。
奕心知其誤,支吾其間,不敢發一言。
徐桐以道學自任,每朝奏事,太後辄改容禮之,自戊戌以後,大事皆決于桐。
然康有為盛時,桐亦不敢言也。
诏遣倉場侍郎劉恩溥至天津,招集拳匪。
直督裕祿亦極言拳民敢戰,夷甚畏焉。
拳匪驅童稚為前敵,直犯敵軍,排槍起,恒斃數百人。
初直隸提督聶士成,奉命剿拳匪,有所誅鋤。
既而朝議大變,直督又袒拳匪,深恚士成。
朝旨嚴責士成剿夷,時論又多所責讓。
士成憤懑無所洩,乃連戰八裡台,陷陣而死。
任李鴻章為直隸總督,鴻章自粵行,留于滬。
以廷雍為直隸布政使,廷傑罷,以廷傑不主義民故也。
聶士成既死,馬玉昆代統其衆。
攻紫竹林,死者三千人。
天津陷,裕祿走北倉,從者皆失。
欲草奏,無所得紙而罷。
久之,乃上聞,京師大震,彭述曰:“此漢奸張夷勢以相恫喝也。
姜桂題殺夷兵萬餘,夷力窮蹙,行乞和矣。
”時桂題方在山東,未至天津也。
崇绮授戶部尚書,崇绮以穆後父貴,封公爵。
穆後既殉穆宗,崇绮即乞病免。
及光緒己亥,為穆宗立嗣,将圖廢帝,而代以大阿哥溥俊,乃起崇绮于家,使傅溥俊,若太子太傅也。
崇绮再出,與徐桐比,而言廢立,得太後歡,恩眷與桐等。
六月二十二曰,有旨:保護教士及各國商民,殺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