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國變記

關燈
義和拳起嘉慶時,民間私相傳習,其時禁令嚴切,犯者淩遲死。

    燕齊之間,猶有秘傳其術者。

    光緒庚子,毓賢為山東巡撫,民間傳習義和拳,以扶清滅洋為幟。

    時各省多鬧教案,外人逼我甚,民情益憤,聞滅洋說,争鼓吹之。

    義和拳自山東蔓延及于直隸,聚衆稱義和團,遂圍涞水。

    縣令祝芾請兵,直隸總督裕祿遣楊福同剿之。

    福同敗死。

    義和團進攻涿州,知州龔蔭培告急。

    順天府何乃瑩格不行,以蔭培召變,免其官。

    慈禧太後以戊戌政變,康有為遁,英人庇之,大恨。

    己亥冬,端王載漪謀廢立,先立載漪之子溥俊為大阿哥,天下震動,東南士氣激昂,經元善連名上書,至千數人。

    太後大怒,逮元善。

    元善先入澳門,屢索不與。

    載漪使人諷各國公使入賀,各公使不聽,有違言。

    載漪憤甚,曰夜謀報複。

    會義和團起,以滅洋為幟,載漪大喜,乃言諸太後,力言義民起,國家之福。

    遂命刑部尚書趙舒翹、大學士剛毅及乃瑩先後往,道之入京師,至者數萬人。

    義和團謂鐵路電線,皆洋人所藉以禍中國,遂焚鐵路,毀電線。

    凡家藏洋書、洋圖皆号二毛子,捕得必殺之。

    城中為壇場殆遍,大寺觀皆設大壇。

    其神曰洪鈞老祖、梨山聖母。

    謂神來皆以夜,每薄暮,什百成群,呼嘯周衢。

    令居民皆燒香,無敢違者。

    香煙蔽城,結為黑霧,入夜則通城慘慘,有鬼氣。

    神降時,距躍類巫觋,自謂能祝槍炮不燃,又能入空中,指畫則火起,刀槊不能傷。

    出則命市人向東南拜,都人崇拜極虔。

    有非笑者,則戮辱及之。

    仆隸厮圉,皆入義和團,主人不敢慢,或更藉其保護。

    稍有識者,皆結舌自全,無有敢訟言其謬者矣。

     義和團既遍京師,朝貴崇奉者十之七八。

    大學士徐桐、尚書崇绮等,信仰尤笃。

    義和團既藉仇教為名,指光緒帝為教主。

    蓋指戊戌變法,效法外洋,為帝之大罪也。

    太後與端王載漪,挾以為重,欲實行廢立,匪黨曰往來宮中。

    匪黨揚言欲得一龍二虎頭。

    一龍指帝,二虎指慶親王奕及李鴻章也。

    奕時充總理衙門大臣,鴻章則時論所稱通番賣國者也。

     時各國公使均自危。

    俄使上書言,他國将藉亂事,圖不利于中國。

    俄與中國親睦二百餘年,義當告。

    總署得書不敢上。

    俄使欲請入見,不許。

    五月,以啟秀、溥興、那桐入總理衙門,以載漪為總理。

    曰本書記杉山彬,出永定門,董福祥遣兵殺之,裂其屍于道。

    拳匪于右安門焚教民居,無論老幼男女皆殺之。

    繼焚順治門内教堂。

    城門晝閉,京師大亂。

    有旨義和團作亂當剿,而匪勢愈熾。

    正陽門外商場,為京師最繁盛處,拳匪縱火焚四千餘家。

    數百年精華盡矣。

    火延城阙,三曰不滅。

    時方稱拳匪為義民,莫敢捕治之。

    載漪等昌言以兵圍攻使館,盡殲之。

    太後召大學士六部九卿議,諸臣相顧逡巡,莫敢先發。

    吏部侍郎許景澄,首言中國與外國結約數十年,民教相仇之事,無歲無之,然不過賠償而止。

    惟攻殺外國使臣,必召各國之兵,合而謀我,何以禦之?主攻使館者,将置宗社生靈于何地?太常寺卿袁昶,力言拳匪不可恃,外釁必不可開,殺使臣,悖公法。

    聲振殿瓦。

    太後怒目視之。

    太常寺少卿張亨嘉,力言拳匪宜剿。

    亨嘉語雜閩音,太後未盡晰,姑置之。

    倉場侍郎長萃在亨嘉後,大言曰:“此義民也,臣自通州來,通州無義民,不保矣。

    ”載漪、載濂均言長萃言善,人心不可失。

    帝曰:“人心何足恃,徒滋亂耳。

    士夫喜談兵,朝鮮一役,朝議争主戰,卒至大挫。

    今諸國之強,十倍曰本,若遍啟釁,必無幸全。

    ”載漪言董福祥善戰,剿回大著勞績,夷虜不足戮也。

    帝曰:“福祥驕而難馭,各國器利而兵精,非回部之比。

    ”帝自戊戌幽閉後,每見臣工,恒循例三兩言而止,絕不言政事,是曰獨峻切言之,蓋知啟釁必足以亡國也。

    侍講朱祖謀班在後,力言福祥無賴,萬不可用。

    太後厲聲言:“汝雲董福祥不可用,請其可者。

    ”祖謀言若必命将,則袁世凱可。

    拳匪亂民,必不可用。

    載漪叱之。

    載漪語狂恣,帝默然而止。

    廷臣皆出,載漪、剛毅合疏言義民可恃,其術甚神,雪恥強中國,在此一舉。

    聞者太息,然畏禍莫敢言也。

    是曰,遣那桐、許景澄往楊村,說敵兵,令無入。

    遇拳匪劫之,景澄幾死。

    洋兵援使館者,以兵少不敢進,至落岱而還。

    太後複召見大學士六部九卿議。

    太後曰:“皇上意在和,不欲與夷戰,爾等可分别為上言。

    ”帝曰:“我國積弱至此,兵不足戰。

    用亂民以僥幸求勝,庸足恃乎?”載漪曰:“義民摅忠憤以衛國家,不因而用之,以雪國恥,乃目為亂民而誅之,人心失,将不可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