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乃公豈辭坐受多者?」卻如前,為言途概謝贈遺,溫慰之去。
過濟甯,遂遇周公舡,病未愈,挾一醫一僧自随。
叩餘别後狀,餘不便深言,第雲上嫌公巧耳。
周公曰:「巧之一字,我不敢辭。
上如此聖明,豈一味拙直所能伏事?委曲彌縫,亦将以求濟也。
」為留話逾久。
夜禁舟人鼓角聲,慮傷其意。
明晨仍過别,周公業載木自随,情景凄然,知同永訣,直如杜甫送鄭廣文台州時。
同門禦史劉公光鬥會濟上時,厲計典,深扼腕。
舊總憲某公挾弘修隙,并其邑令某貪淫狀,年來賞罰偏頗,失平林壑,憤歎劉過。
誠不無才質,尚堪鞭策。
遽以一眚锢人,無怪其負不平鳴也。
詢劉以迎其子公車抵濟雲迎送皆然,為劉相傳家規,亦異。
出黃河,舟子具豚酒酬神,強餘攝衣冠謝。
憶辛未奔父訃歸,抵清浦,二舟忽膠,其一強催發,柁折傷八。
詢裝宅眷,舟子頗悭窘,未具簿祭,且意同舟可并福也。
至是餘笑曰:「河神夙有索酬意,吾食之。
」祭獻如禮。
已經寶應湖,風浪洶湧,家人皆嘔,伏餘開窓偃視,與相低昂者四十裡。
垂入口,他舟有覆者,獨所乘穩自如。
遂抵高郵,相與和欵,乃之歌以為神德。
晤淮撫路公振飛,适編修黃公文煥至。
黃以清理河镪留淮逾年矣,賴舊邑子諸生遞給之所注陶詩楚詞,類可觀。
偶詢陳啟新居淮狀,雲不知所之。
陳初奉革職,撫按提問旨,餘頗謂嚴侍從官囚首公庭非禮。
陳先嘗劾餘,顧餘以情理衷之,宜爾。
撫按提問與刑部提問,亦争不多。
每見大臣下獄,刑部郎據案問之,給事囚首,撫按前何為不可?總是明旨在上,不以公庭論也。
且驵儈以口舌得官,又何足惜? 過維揚,問吳公甡信息,雲已入都矣。
泊舟某寺前,有老僧善姑布術,方造然燃燈佛閣,索句為書,舊所題禅寺語雲: 參東參西,沒巴鼻摸着拄杖庭前柏樹;蓋天蓋地,大胸襟流出車輪池底蓮花 無錫高學憲世泰被劾,家居,自雲得罪楊武陵。
其試武陵諸生,題「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緻恨刺骨。
語亦自粲然有緻。
高即忠憲公猶子。
孝廉曾異撰附餘舟歸,喜吟詠,日課數詩。
年甫五十馀,須髪盡白矣。
途遇楚門人吳骥,邀與共載。
餘姻郭暗生炜亦偕行,晨夕對酒劇談,差不寂寞,渡江後始漸分去。
自笑亦一落第舉子比耳,廿年前風味猶在。
宜興萬公德鵬素于餘非識,戊午偕計,偶邂逅,慨然以車馬畀餘同乘。
傳至徐州,時伯兄學憲公尚諸生,亦聯镳行。
偶途遇其邑人某給谏,附訊起居。
萬任太原郡丞久,家居老矣,相見有戀戀绨袍意。
得雍丞黃公居中信,黃夙偉視餘,别後屢圖一南行,訪舊如南雍闱院部之屬,俱适左,念之怅然。
其年業八十餘,嗜學,神明健善,寓陪京久。
餘書招其歸,裡雲:「丁令威道成化鶴,猶一歸視城廓,矧吾輩乎?」 鳳督馬公士英調到黔兵一枝,繇江右道徽州,沿途頗搶掠。
駐祁門,祁民憤甚,夜閉祠中焚之,死八百人。
馬公疏聞,上怒,地方官并徽紳禦史金聲俱逮問。
金舊庶常,以家居倡議練兵,指為罪。
無何,忽蒙恩擢翰撰,徐知為總兵唐通奏薦。
唐原隸劉之綸部下,雅熟金。
詞苑清班乃關自邊鎮武夫口,歎也。
禦史楊公仁願數言事,「請禁饬廠衛疏」尤佳,得旨依允,本宜興、江夏二公力。
比餘出都,事局變,所删改廠衛原敕已照舊行。
閱吳昌時獄詞,有「楊禦史仁願上疏後,廠中久不與事」之語,蓄憾殊深。
餘過揚州,密語之,怵然心動。
聞楊以鹽差出,有缇騎陰随其後,迹行事無所得始還。
信城狐社鼠之喻。
赴宮谕徐公汧招,偶雲蘇郡近青衿恣橫,挾持官長,諸紳莫敢問。
連值中丞張、黃二公折節下士,單箑短幅,可立投進。
諸友相遇,問何之,雲适從黃又生談來耳,即中丞公别号也。
餘駭甚,不意士習瀾翻至此,賢帥諸公不得不任其責。
高王父藩參公守松江有惠政,舊祀三清祠,歲久漸圮。
近承諸吏民捐赀修治,煥然一新。
餘拟繞道私詣松,灑掃祠下,懼為候人所迹,緻煩酬應,不得已僅書贻太守、司李二卿,丈惓惓聲謝而已。
子弟輩他日有能奮武,竟當為雲間一行補餘此段缺事。
太守為吾鄉陳蓮石公亨,司李為林遵然,公慎。
武陵遇姜公曰廣赴南詹事任,餘問:「曩井研陳公與公同事南闱,察陳意微若有所不足,何也?」姜公雲:「餘初入闱,即明告陳曰:公能任,任之,不然請悉見委,毋使此中人譏議。
」謂公以中卷欲提衡南士也。
餘私歎姜公伉直乃爾,近鮮見,宜不為同事所歡。
此語如何令人受得,自廣狹人,姜公還宜自任過。
姜公自雲,講筵遇上或箕倚,或他瞻視,辄拱立辍講。
一日,何公吾驺講雲:「國家遇承平久,紀綱日廢弛,風俗曰頹壞。
」上怒叱之。
何公跪,因言:「此時天必生一大有為之主,俾整頓紀綱,移易風俗,依舊乾坤再正,日月重光。
」加許多贊頌語,始意解令起。
按:餘叨講幄五載,從未見上有怒叱講官之事。
日講稱「先生」,禮數隆重,若緻倏跪倏起,觀聽謂何?姜公既所目擊,何公亦卒登樞管,理難究明,豈或上初年事乎? 宿武林鹽院,署中有石亭,為同年禦史張公任學碑。
雲忽萬雀集庭前,分列前卻,如布陣狀,異之。
構此,張後巡按河南,概上疏請改授總兵,從之。
棄繡斧就兜鍪,大是怪事,雀陣豈其兆乎?竟郁郁謝病歸。
淛會城殊空虛可慮。
餘過日,撫按暨守令俱缺,監司僅三人,半稱病,吏治耗敝。
聞江右袁吉報,人鮮固心。
訊之宦淛者,曰:「杭百萬戶,薪米盡寄關外。
雖富家,不甚畜田,倘城門閉三日者,無人色矣。
」馀杭于潛山中有小徑,如獨松關類,往往通他省三衢。
勢據上流,常山草萍驿要路,議設兵,苦無額饷。
前經揚郡,亦聞如臯、泰興之間,水道一日夜可抵常熟,昔張士誠嘗因之。
凡此,皆士大夫所宜悉心講求,待事急後籌及,晚矣。
同榜館文業概登三品,乃鼎元餘公煌尚滞銀艾,頗以與修《要典》為累。
每拟升,慮啟紛纭。
然即《要典》,同事諸公亦靡弗跻卿侍者,獨淪落自如,真為負彼一官。
餘過杭,特馳數行慰謝之,兼志餘愧。
杭俗喜訛言,即邸報抄傳非确,或訹餘雲。
常玉、鉛山一帶盜起,路不通,宜改從江浦入閩便。
餘私念奉旨馳驿行,大臣之義,豈可聞警迂馳,眩人視聽?仍繇孔道抵衢州,睹商販踵接,坦然益悟前說之為風鶴耳。
幸餘不為所惑,不然,其「不贻輕動」之诮也者幾希。
鉛山得舊總憲鐘公炌刺,知避寇徙是。
聞翰撰劉公同升亦然。
流離跋涉,良非得已。
鐘前同事楚中宦最達,餘未離坊局,業官少宰。
談得罪故,為順撫趙公光忭獲奸細,解法司會訊,業輸服上命司禮王裕民再鞫之,駁為僞書,翻獄詞,坐為民歸,事亦出意表。
車盤驿為江閩分界,經過多留題者,碑碣墨迹滿堂壁間。
餘歸,僅借民家飯,視驿為風雨剝盡矣。
此決宜修複,無論襜帷暫駐,即前賢許多佳句,何忍聽埋沒瓦礫中?近物力非裕,有司亦罕舉厥職。
如舡山道中斷橋,橫木支柱,餘步過數次矣。
駕長虹亘海者,何人哉? 晚過分水關,雨雪交下,草樹并凍結。
關門閉,鼓吹交作,守關卒盡登埤視驗,實始啟行。
山高岚重,咫尺不辨人馬。
從絕頂馳下,勢若建瓴,氣象殊雄快可喜。
閩實可扼險守,第用數百夫當關,複何異秦函谷? 延平會門人祁令熊佳得王公應熊驟歸報衆論稱快,餘默然不喜。
王公誠忮刻,前不宜召起,即起,亦可因其辭罷之。
豈有遠詣都門,不容一日觐阙廷理,此何異搏黍呼小兒,招來麾去,随手戲劇?諸公紛營目前,何不為國體計矣!有識者或不謬餘言。
抵省,諸司多出迓,撫公即雉樓布席。
俟其送也,亦然在道,頗具威儀行。
餘林壑中人耳,豈藉是誇榮父母之邦哉?用以宣播國恩,激厲卿俊,示大臣出處光明之義不可廢也。
以除夕前五日抵家。
?以上一百五條選五十九
過濟甯,遂遇周公舡,病未愈,挾一醫一僧自随。
叩餘别後狀,餘不便深言,第雲上嫌公巧耳。
周公曰:「巧之一字,我不敢辭。
上如此聖明,豈一味拙直所能伏事?委曲彌縫,亦将以求濟也。
」為留話逾久。
夜禁舟人鼓角聲,慮傷其意。
明晨仍過别,周公業載木自随,情景凄然,知同永訣,直如杜甫送鄭廣文台州時。
同門禦史劉公光鬥會濟上時,厲計典,深扼腕。
舊總憲某公挾弘修隙,并其邑令某貪淫狀,年來賞罰偏頗,失平林壑,憤歎劉過。
誠不無才質,尚堪鞭策。
遽以一眚锢人,無怪其負不平鳴也。
詢劉以迎其子公車抵濟雲迎送皆然,為劉相傳家規,亦異。
出黃河,舟子具豚酒酬神,強餘攝衣冠謝。
憶辛未奔父訃歸,抵清浦,二舟忽膠,其一強催發,柁折傷八。
詢裝宅眷,舟子頗悭窘,未具簿祭,且意同舟可并福也。
至是餘笑曰:「河神夙有索酬意,吾食之。
」祭獻如禮。
已經寶應湖,風浪洶湧,家人皆嘔,伏餘開窓偃視,與相低昂者四十裡。
垂入口,他舟有覆者,獨所乘穩自如。
遂抵高郵,相與和欵,乃之歌以為神德。
晤淮撫路公振飛,适編修黃公文煥至。
黃以清理河镪留淮逾年矣,賴舊邑子諸生遞給之所注陶詩楚詞,類可觀。
偶詢陳啟新居淮狀,雲不知所之。
陳初奉革職,撫按提問旨,餘頗謂嚴侍從官囚首公庭非禮。
陳先嘗劾餘,顧餘以情理衷之,宜爾。
撫按提問與刑部提問,亦争不多。
每見大臣下獄,刑部郎據案問之,給事囚首,撫按前何為不可?總是明旨在上,不以公庭論也。
且驵儈以口舌得官,又何足惜? 過維揚,問吳公甡信息,雲已入都矣。
泊舟某寺前,有老僧善姑布術,方造然燃燈佛閣,索句為書,舊所題禅寺語雲: 參東參西,沒巴鼻摸着拄杖庭前柏樹;蓋天蓋地,大胸襟流出車輪池底蓮花 無錫高學憲世泰被劾,家居,自雲得罪楊武陵。
其試武陵諸生,題「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緻恨刺骨。
語亦自粲然有緻。
高即忠憲公猶子。
孝廉曾異撰附餘舟歸,喜吟詠,日課數詩。
年甫五十馀,須髪盡白矣。
途遇楚門人吳骥,邀與共載。
餘姻郭暗生炜亦偕行,晨夕對酒劇談,差不寂寞,渡江後始漸分去。
自笑亦一落第舉子比耳,廿年前風味猶在。
宜興萬公德鵬素于餘非識,戊午偕計,偶邂逅,慨然以車馬畀餘同乘。
傳至徐州,時伯兄學憲公尚諸生,亦聯镳行。
偶途遇其邑人某給谏,附訊起居。
萬任太原郡丞久,家居老矣,相見有戀戀绨袍意。
得雍丞黃公居中信,黃夙偉視餘,别後屢圖一南行,訪舊如南雍闱院部之屬,俱适左,念之怅然。
其年業八十餘,嗜學,神明健善,寓陪京久。
餘書招其歸,裡雲:「丁令威道成化鶴,猶一歸視城廓,矧吾輩乎?」 鳳督馬公士英調到黔兵一枝,繇江右道徽州,沿途頗搶掠。
駐祁門,祁民憤甚,夜閉祠中焚之,死八百人。
馬公疏聞,上怒,地方官并徽紳禦史金聲俱逮問。
金舊庶常,以家居倡議練兵,指為罪。
無何,忽蒙恩擢翰撰,徐知為總兵唐通奏薦。
唐原隸劉之綸部下,雅熟金。
詞苑清班乃關自邊鎮武夫口,歎也。
禦史楊公仁願數言事,「請禁饬廠衛疏」尤佳,得旨依允,本宜興、江夏二公力。
比餘出都,事局變,所删改廠衛原敕已照舊行。
閱吳昌時獄詞,有「楊禦史仁願上疏後,廠中久不與事」之語,蓄憾殊深。
餘過揚州,密語之,怵然心動。
聞楊以鹽差出,有缇騎陰随其後,迹行事無所得始還。
信城狐社鼠之喻。
赴宮谕徐公汧招,偶雲蘇郡近青衿恣橫,挾持官長,諸紳莫敢問。
連值中丞張、黃二公折節下士,單箑短幅,可立投進。
諸友相遇,問何之,雲适從黃又生談來耳,即中丞公别号也。
餘駭甚,不意士習瀾翻至此,賢帥諸公不得不任其責。
高王父藩參公守松江有惠政,舊祀三清祠,歲久漸圮。
近承諸吏民捐赀修治,煥然一新。
餘拟繞道私詣松,灑掃祠下,懼為候人所迹,緻煩酬應,不得已僅書贻太守、司李二卿,丈惓惓聲謝而已。
子弟輩他日有能奮武,竟當為雲間一行補餘此段缺事。
太守為吾鄉陳蓮石公亨,司李為林遵然,公慎。
武陵遇姜公曰廣赴南詹事任,餘問:「曩井研陳公與公同事南闱,察陳意微若有所不足,何也?」姜公雲:「餘初入闱,即明告陳曰:公能任,任之,不然請悉見委,毋使此中人譏議。
」謂公以中卷欲提衡南士也。
餘私歎姜公伉直乃爾,近鮮見,宜不為同事所歡。
此語如何令人受得,自廣狹人,姜公還宜自任過。
姜公自雲,講筵遇上或箕倚,或他瞻視,辄拱立辍講。
一日,何公吾驺講雲:「國家遇承平久,紀綱日廢弛,風俗曰頹壞。
」上怒叱之。
何公跪,因言:「此時天必生一大有為之主,俾整頓紀綱,移易風俗,依舊乾坤再正,日月重光。
」加許多贊頌語,始意解令起。
按:餘叨講幄五載,從未見上有怒叱講官之事。
日講稱「先生」,禮數隆重,若緻倏跪倏起,觀聽謂何?姜公既所目擊,何公亦卒登樞管,理難究明,豈或上初年事乎? 宿武林鹽院,署中有石亭,為同年禦史張公任學碑。
雲忽萬雀集庭前,分列前卻,如布陣狀,異之。
構此,張後巡按河南,概上疏請改授總兵,從之。
棄繡斧就兜鍪,大是怪事,雀陣豈其兆乎?竟郁郁謝病歸。
淛會城殊空虛可慮。
餘過日,撫按暨守令俱缺,監司僅三人,半稱病,吏治耗敝。
聞江右袁吉報,人鮮固心。
訊之宦淛者,曰:「杭百萬戶,薪米盡寄關外。
雖富家,不甚畜田,倘城門閉三日者,無人色矣。
」馀杭于潛山中有小徑,如獨松關類,往往通他省三衢。
勢據上流,常山草萍驿要路,議設兵,苦無額饷。
前經揚郡,亦聞如臯、泰興之間,水道一日夜可抵常熟,昔張士誠嘗因之。
凡此,皆士大夫所宜悉心講求,待事急後籌及,晚矣。
同榜館文業概登三品,乃鼎元餘公煌尚滞銀艾,頗以與修《要典》為累。
每拟升,慮啟紛纭。
然即《要典》,同事諸公亦靡弗跻卿侍者,獨淪落自如,真為負彼一官。
餘過杭,特馳數行慰謝之,兼志餘愧。
杭俗喜訛言,即邸報抄傳非确,或訹餘雲。
常玉、鉛山一帶盜起,路不通,宜改從江浦入閩便。
餘私念奉旨馳驿行,大臣之義,豈可聞警迂馳,眩人視聽?仍繇孔道抵衢州,睹商販踵接,坦然益悟前說之為風鶴耳。
幸餘不為所惑,不然,其「不贻輕動」之诮也者幾希。
鉛山得舊總憲鐘公炌刺,知避寇徙是。
聞翰撰劉公同升亦然。
流離跋涉,良非得已。
鐘前同事楚中宦最達,餘未離坊局,業官少宰。
談得罪故,為順撫趙公光忭獲奸細,解法司會訊,業輸服上命司禮王裕民再鞫之,駁為僞書,翻獄詞,坐為民歸,事亦出意表。
車盤驿為江閩分界,經過多留題者,碑碣墨迹滿堂壁間。
餘歸,僅借民家飯,視驿為風雨剝盡矣。
此決宜修複,無論襜帷暫駐,即前賢許多佳句,何忍聽埋沒瓦礫中?近物力非裕,有司亦罕舉厥職。
如舡山道中斷橋,橫木支柱,餘步過數次矣。
駕長虹亘海者,何人哉? 晚過分水關,雨雪交下,草樹并凍結。
關門閉,鼓吹交作,守關卒盡登埤視驗,實始啟行。
山高岚重,咫尺不辨人馬。
從絕頂馳下,勢若建瓴,氣象殊雄快可喜。
閩實可扼險守,第用數百夫當關,複何異秦函谷? 延平會門人祁令熊佳得王公應熊驟歸報衆論稱快,餘默然不喜。
王公誠忮刻,前不宜召起,即起,亦可因其辭罷之。
豈有遠詣都門,不容一日觐阙廷理,此何異搏黍呼小兒,招來麾去,随手戲劇?諸公紛營目前,何不為國體計矣!有識者或不謬餘言。
抵省,諸司多出迓,撫公即雉樓布席。
俟其送也,亦然在道,頗具威儀行。
餘林壑中人耳,豈藉是誇榮父母之邦哉?用以宣播國恩,激厲卿俊,示大臣出處光明之義不可廢也。
以除夕前五日抵家。
?以上一百五條選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