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民族原始

關燈
sonBlack)協和醫學院解剖學教授。

    亦斷為人齒,而名生是齒者曰北京種中國猿人(Sinan-thropuspekinensis)。

    案葉為耽名之曰震旦人。

    見所著《震旦人與周口店文化》。

    商務印書館本。

    後又續得牙床、頭骨等。

    事遂明白無疑,為科學家所共信矣。

    案人類遺骨之最古者,當推爪哇猿人(Pithecanthropuserectus)。

    西元千八百九十一二年間,發見于爪哇之突林尼(Trinil)。

    次則皮爾當之曙人(EoanthropusDawsoni)。

    北京人之形體,據科學家說,當在猿人之後,曙人之前,距今約四十萬年,自不能謂與中國人有關系。

    然真人(Homosapiens)之出現,約在距今二萬五千年前。

    其時有所謂克羅麥曩人(CroMagnonrace)者似系白種之祖。

    格林馬底人(Grimaldirace)者,似系黑種之祖。

    而黃種之祖,則無所見。

    林惠祥雲:有史時代,黃種率在亞洲之東。

    自新疆以西,即為白人。

    然則有史之先,非有極大遷徙,黃種即當生于東方。

    人類學家有所謂“文化區域(culturalarea)”者,謂文化傳播,苟不受阻閡,向四方之發展必均;而其緣起之地,則在其中點。

    文化與種族相連,亦可借以論種族。

    新疆為黃種西界,而美洲土人,亦為黃種,則其東界實在美洲。

    黃種發祥,當在二者之中,即亞洲東境。

    見所撰《中國民族史》第三章。

    此說頗有見地。

    北京人之發見,雖與中國民族無涉,仍可資以讨論黃種之緣起矣。

    然人種緣起是一事,民族緣起又是一事,要與中國民族無關也。

    美國人類學家,或謂:一百萬年前,北極一帶,氣候甚暖,哺乳動物,皆原于是。

    其後氣候稍變,動物南遷。

    時則中亞地尚低平,為半熱帶林木所覆蔽。

    猿類仍依榛莽,人類漸人平地。

    人、猿之分,實由于此。

    夫動物既由北而南,則原人亦或初居于北。

    北說陸懋德主之,見所撰《文化史》,載《學衡雜志》第四十一期。

    因之,迩來美國探險隊,屢遊蒙古,探索甚殷。

    得大動物遺骸甚多。

    亦有各時代及極古器物。

    然人類遺骸,卒無所得,則證據究尚不足。

    抑即有所得,亦為荒古之事,以論人類緣起則可,以論中國民族原起,仍渺不相涉也。

    近歲發掘之業,使中國民族原起,更生新說者,莫如民國十年(1921)遼甯錦西沙鍋屯,河南渑池仰韶村;十二(1923)、十三年(1924)甘肅臨夏、舊導河縣。

    甯定、民勤,舊鎮番縣。

    青海貴德,及青海沿岸之役。

    皆地質調查所所掘。

    此諸地方,皆得有采色陶器。

    與俄屬土耳其斯單及歐俄、意、希、東歐諸國相似。

    與安諾(Anau)、在俄屬土耳其斯單阿思嘉巴(Askabad)附近。

    蘇薩(Susa)波斯舊都。

    在西南境,近海。

    兩處尤酷似。

    安特生因謂中國民族,實自中亞經南北兩山間而抵臯蘭。

    見所著《甘肅考古記》,及《地質叢報》中《中華遠古之文化》。

    曾友松《中國原始社會探究》主之。

    謂邃古中亞,溫暖宜人。

    後直冰期,為所掩抑,民乃遷移。

    西南行者,經小亞細亞入非洲。

    東北行者,入外蒙古、西伯利亞、美洲,南行者入印度、南洋群島。

    東南行者入中國以及日本。

    冰期既逝,氣候稍複。

    遠出者或複歸,或遂散播。

    時當舊石器之高期。

    久之,還歸者複四出。

    或适北歐,或由裡海至兩河間,阿母、錫爾。

    或至非洲,或走蒙古、西伯利亞。

    其居巴勒哈什湖、伊犁河畔者,則中國民族也。

    其時西北山嶺,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人以田獵為業。

    迨入塔裡木河流域而知漁。

    時當新石器初期。

    及其中期,則入甘、青、甯夏。

    至末期,乃向綏遠、陝西,東至山西、河南,西南至西康。

    此時漸事農牧,其文化中心在甘肅。

    及石銅兼用之世,則進入湖北、安徽、山東,而其文化中心在河南。

    故甘、青遺址,為新石器、紫銅器兩期,仰韶村、沙鍋屯略同,而河南安陽小屯村之殷墟,則在青銅器之世也。

    《甘肅考古記》,綜諸遺址,分為六期,見下章。

    是說也,論者稱為新西來說。

    見林惠祥《中國民族史》。

    缪鳳林、金兆梓駁之。

    謂安特生以仰韶采陶與歐洲及土耳其相似,而疑其同出一原,嘗以其說質施米特(H.Schmidt),德國考古學家,嘗在安諾研究者。

    施米特不以為然。

    斯坦因(SirAurelStein)考古新疆,得漢、唐遺物甚多,先秦物則一無所有。

    采陶之術,起于巴比倫,事在西元前三千五百年。

    其傳至小亞西亞,在西元前二千五百年至二千年。

    傳至希臘,則在二千年至一千年間。

    閱時皆在千年以上。

    河南、甘肅,初期皆無銅器,度其時必早于西元前二千五百年,何以傳播反速?且安諾、蘇薩,皆有銅器,範金之術,何不與制陶之技并傳乎?夫文化果自西來,則必愈東而愈薄。

    甘肅陶器,安特生固謂其采色、圖案,皆勝河南,然又謂陶質之薄而堅,及其設色琢磨,皆在河南之下,因此不敢堅執二者之相同,則謂其來自西方,似無确據。

    吳金鼎《高井台子三種陶器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