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廿三
關燈
小
中
大
義。
復有舊章。
不敢排拒。
朕之此意。
公能順之。
十七日辛亥。
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
授文武百官成選位記。
去十五日可行此事。
自有常式。
而彼日當賀茂祭。
故避之。
非緩也。
十八日壬子。
地震。
廿一日乙夘。
勅曰。
朕以涼徳。
辱此守文。
待化未孚於豚魚。
用心徒形於。
唯深蒼生爲子之徳。
不慊螽斯則百之福。
而今心事養。
男女繁昌。
當分茅土之重。
多緻帑藏之費。
寤寐頽愁。
心魂罔措。
若渉洪水而無舟楫。
但弘仁以降。
載代遺蹤。
或作親王。
或爲朝臣。
尤是損上益下之大義。
屈躬利物之通規。
朕之不徳仰慚前良。
因願頗變舊章。
惣爲源氏。
然而事當師古。
義貴宜今。
故其不獲已者。
擇之以爲親王。
唯須其後一世早停王号。
即賜朝臣。
以國家之經用。
頗加公謙之篤情。
又其号親王者。
同母後産。
並同畫一。
屍鳩之深恵。
欲一恩施。
司牧之至公。
猶從義株。
但冀枝分若木。
高下共春。
派出天。
淺深同潤。
普告遐迩。
令知朕意。
』▼是日。
定親王八人源氏四人皇子貞固。
母橘氏。
治部大甫休蔭之女。
皇子貞元。
母藤原氏。
參議治部卿仲統之女。
皇子貞保。
母女禦藤原氏。
故中納言長良之女。
皇子貞平。
母藤原氏。
右中弁良近之女。
皇子貞純。
母王氏。
中務大甫棟貞之女。
皇女孟子。
母藤原氏。
兵部大輔諸葛之女。
皇女包子。
母在原氏。
參議左衛門督行平之女。
皇女敦子。
與貞保同母並爲親王。
皇子長猷。
母賀茂氏。
越中守岑雄之女。
皇子長淵。
母大野氏。
前石見守鷹取之女。
皇子長鑒。
母佐伯氏。
信濃權介子房之女。
皇女載子。
與「貞」長猷同母並爲源氏。
貫隷左京一條一坊。
廿四戊午日。
地震。
廿六日庚申。
流星入翼。
其色赤。
廿七日辛酉。
雷電雨雹。
諸衛府近屯殿前。
五月甲子朔。
地震。
三日丙寅。
雷電雨雹。
其大如鶏子。
或如梅實。
五日戊辰。
停端午之。
』神祇官陰陽寮言。
雨雹之恠。
賀茂松尾等神成祟。
於是遣使社頭奉幣并走馬。
以謝神怒。
其走馬。
賀茂禦祖別雷兩社各十疋。
松尾五疋。
並裝飾人馬。
足悅神明。
告文曰〈雲々〉。
從五位下行伊勢介良岑朝臣晨茂〈乎〉差使〈天〉奉出〈須〉。
九日壬申。
遣參議大江朝臣音人於賀茂神社奉幣。
申謝雨雹之咎徴。
告文曰〈雲々〉。
高岑寺〈乃〉佛奉移〈禮留〉事〈尓〉依〈天〉。
皇大神成祟〈之〉賜〈倍利止〉蔔申〈世利〉。
但此佛〈波〉。
大神〈乃〉成祟〈之〉賜〈倍留仁〉依〈天〉。
他處〈尓〉奉移〈倍攴〉狀。
去年祈申〈之〉賜〈倍利〉。
須奉移〈留〉日〈尓〉。
先此狀〈乎〉申賜〈倍之〉。
而不申賜〈天〉大神〈乃〉禦社近〈之天〉。
騷動〈世留〉事在〈介利〉。
此怠〈乎〉畏恐〈天〉。
平〈久〉爲謝〈無〉爲。
始自今月廿日〈天〉。
一萬卷〈乃〉金剛般若經令奉讀〈無止須〉。
仍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弁兼勘解由長官近江權守大江朝臣音人〈乎〉差使〈天雲々〉。
十一日甲戌。
地震。
十五日戊寅。
先是。
大宰府言。
築前國司。
天長元年六月廿九日格曰。
諸國渡船廿年已上爲期買替。
而嶋門渡般二艘。
不知始置之時。
今既損。
利渉失便。
況復河岸頽。
渡口闊遠。
公私往還。
累日逗留。
望請。
以正稅稻。
乃早買。
依請許之。
十七日庚辰。
延六十僧於紫震殿。
限以三日。
轉讀大般若經。
廿日癸未。
轉讀經卷。
更延二日。
奉幣於賀茂。
松尾。
乙訓。
稻荷。
貴布祢。
丹生川上雨師神並祈嘉注也。
廿三日丙戌。
雷而不雨。
』於十五大寺。
讀經請雨。
廿四日丁亥。
雷雨。
戊子廿五日。
制。
伊勢大神宮司。
元一員。
年給絹百疋。
米三百斛。
貞觀十二年加置一員。
今定絹各五十疋。
米各百斛。
廿六日己醜。
授山城國從四位下貴布祢神正四位下。
廿七日庚寅。
先是。
大宰府言。
去三月十一日。
不知何許人。
舶二艘載六十人。
漂着薩摩國甑嶋郡。
言語難通。
問答何用。
其首崔宗佐。
大陳潤等自書曰。
宗佐等。
渤海國人。
彼國王差入大唐。
賀平徐州。
海路浪險。
漂盪至此。
國司推驗事意。
不公驗。
所書年紀。
亦復相違。
疑是新羅人。
僞稱渤海人。
來竊窺邊境歟。
領將二舶。
向府之間。
一舶得風。
飛帆逃遁。
▼是日。
勅。
渤海遠蕃歸順於我。
新羅爾久挾禍心。
宜令府國官司。
審加推勘。
實是渤海人者。
須加慰勞糧發歸。
若新羅兇黨者。
全禁其身言上。
兼令管内諸國。
重愼警守。
廿九日壬辰。
散位外從五位下飯高朝臣貞宗披訴。
貞宗不可賜外階。
於是刊除外字改賜從五位下告身。
』左京人河内大掾正六位上淡海眞人濱成。
散位淡海眞人高主。
内竪淡海眞人秋野。
淡海眞人最弟。
蔭子從八位上淡海眞人安江。
正六位上永世眞人志我。
永世眞人仲守。
右京人文章生正八位上永世朝臣有守。
蔭子正六位上永世朝臣宗守等九人並賜姓淡海朝臣。
其先。
大友皇子之苗裔也。
復有舊章。
不敢排拒。
朕之此意。
公能順之。
十七日辛亥。
公卿就太政官曹司廳。
授文武百官成選位記。
去十五日可行此事。
自有常式。
而彼日當賀茂祭。
故避之。
非緩也。
十八日壬子。
地震。
廿一日乙夘。
勅曰。
朕以涼徳。
辱此守文。
待化未孚於豚魚。
用心徒形於。
唯深蒼生爲子之徳。
不慊螽斯則百之福。
而今心事養。
男女繁昌。
當分茅土之重。
多緻帑藏之費。
寤寐頽愁。
心魂罔措。
若渉洪水而無舟楫。
但弘仁以降。
載代遺蹤。
或作親王。
或爲朝臣。
尤是損上益下之大義。
屈躬利物之通規。
朕之不徳仰慚前良。
因願頗變舊章。
惣爲源氏。
然而事當師古。
義貴宜今。
故其不獲已者。
擇之以爲親王。
唯須其後一世早停王号。
即賜朝臣。
以國家之經用。
頗加公謙之篤情。
又其号親王者。
同母後産。
並同畫一。
屍鳩之深恵。
欲一恩施。
司牧之至公。
猶從義株。
但冀枝分若木。
高下共春。
派出天。
淺深同潤。
普告遐迩。
令知朕意。
』▼是日。
定親王八人源氏四人皇子貞固。
母橘氏。
治部大甫休蔭之女。
皇子貞元。
母藤原氏。
參議治部卿仲統之女。
皇子貞保。
母女禦藤原氏。
故中納言長良之女。
皇子貞平。
母藤原氏。
右中弁良近之女。
皇子貞純。
母王氏。
中務大甫棟貞之女。
皇女孟子。
母藤原氏。
兵部大輔諸葛之女。
皇女包子。
母在原氏。
參議左衛門督行平之女。
皇女敦子。
與貞保同母並爲親王。
皇子長猷。
母賀茂氏。
越中守岑雄之女。
皇子長淵。
母大野氏。
前石見守鷹取之女。
皇子長鑒。
母佐伯氏。
信濃權介子房之女。
皇女載子。
與「貞」長猷同母並爲源氏。
貫隷左京一條一坊。
廿四戊午日。
地震。
廿六日庚申。
流星入翼。
其色赤。
廿七日辛酉。
雷電雨雹。
諸衛府近屯殿前。
五月甲子朔。
地震。
三日丙寅。
雷電雨雹。
其大如鶏子。
或如梅實。
五日戊辰。
停端午之。
』神祇官陰陽寮言。
雨雹之恠。
賀茂松尾等神成祟。
於是遣使社頭奉幣并走馬。
以謝神怒。
其走馬。
賀茂禦祖別雷兩社各十疋。
松尾五疋。
並裝飾人馬。
足悅神明。
告文曰〈雲々〉。
從五位下行伊勢介良岑朝臣晨茂〈乎〉差使〈天〉奉出〈須〉。
九日壬申。
遣參議大江朝臣音人於賀茂神社奉幣。
申謝雨雹之咎徴。
告文曰〈雲々〉。
高岑寺〈乃〉佛奉移〈禮留〉事〈尓〉依〈天〉。
皇大神成祟〈之〉賜〈倍利止〉蔔申〈世利〉。
但此佛〈波〉。
大神〈乃〉成祟〈之〉賜〈倍留仁〉依〈天〉。
他處〈尓〉奉移〈倍攴〉狀。
去年祈申〈之〉賜〈倍利〉。
須奉移〈留〉日〈尓〉。
先此狀〈乎〉申賜〈倍之〉。
而不申賜〈天〉大神〈乃〉禦社近〈之天〉。
騷動〈世留〉事在〈介利〉。
此怠〈乎〉畏恐〈天〉。
平〈久〉爲謝〈無〉爲。
始自今月廿日〈天〉。
一萬卷〈乃〉金剛般若經令奉讀〈無止須〉。
仍參議正四位下行左大弁兼勘解由長官近江權守大江朝臣音人〈乎〉差使〈天雲々〉。
十一日甲戌。
地震。
十五日戊寅。
先是。
大宰府言。
築前國司。
天長元年六月廿九日格曰。
諸國渡船廿年已上爲期買替。
而嶋門渡般二艘。
不知始置之時。
今既損。
利渉失便。
況復河岸頽。
渡口闊遠。
公私往還。
累日逗留。
望請。
以正稅稻。
乃早買。
依請許之。
十七日庚辰。
延六十僧於紫震殿。
限以三日。
轉讀大般若經。
廿日癸未。
轉讀經卷。
更延二日。
奉幣於賀茂。
松尾。
乙訓。
稻荷。
貴布祢。
丹生川上雨師神並祈嘉注也。
廿三日丙戌。
雷而不雨。
』於十五大寺。
讀經請雨。
廿四日丁亥。
雷雨。
戊子廿五日。
制。
伊勢大神宮司。
元一員。
年給絹百疋。
米三百斛。
貞觀十二年加置一員。
今定絹各五十疋。
米各百斛。
廿六日己醜。
授山城國從四位下貴布祢神正四位下。
廿七日庚寅。
先是。
大宰府言。
去三月十一日。
不知何許人。
舶二艘載六十人。
漂着薩摩國甑嶋郡。
言語難通。
問答何用。
其首崔宗佐。
大陳潤等自書曰。
宗佐等。
渤海國人。
彼國王差入大唐。
賀平徐州。
海路浪險。
漂盪至此。
國司推驗事意。
不公驗。
所書年紀。
亦復相違。
疑是新羅人。
僞稱渤海人。
來竊窺邊境歟。
領將二舶。
向府之間。
一舶得風。
飛帆逃遁。
▼是日。
勅。
渤海遠蕃歸順於我。
新羅爾久挾禍心。
宜令府國官司。
審加推勘。
實是渤海人者。
須加慰勞糧發歸。
若新羅兇黨者。
全禁其身言上。
兼令管内諸國。
重愼警守。
廿九日壬辰。
散位外從五位下飯高朝臣貞宗披訴。
貞宗不可賜外階。
於是刊除外字改賜從五位下告身。
』左京人河内大掾正六位上淡海眞人濱成。
散位淡海眞人高主。
内竪淡海眞人秋野。
淡海眞人最弟。
蔭子從八位上淡海眞人安江。
正六位上永世眞人志我。
永世眞人仲守。
右京人文章生正八位上永世朝臣有守。
蔭子正六位上永世朝臣宗守等九人並賜姓淡海朝臣。
其先。
大友皇子之苗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