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從揚州到陳州

關燈
如重鋂,萬甲雪色停皚皚。

     孰敢專辄但取裁,黃土始堅難速頹。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三十一 堯臣的立場是站在統治階級方面的。

    在這首詩裡,他指出甘陵(貝州的古地名)戰事的劇烈,同時也指出因為沒有高級指揮官的在場,戰事難于獲得迅速的解決。

     仁宗慶曆八年戊子(1048)四十七歲 十二月間樞密直學士左谏議大夫明鎬的河北體量安撫使發表了。

    明鎬到達貝州,發現城高二丈,攻城不易,決定先築外牆,與城相當,再在外城上設戰棚,直射城内,王則也在城頭築起戰棚來,稱為“喜相逢”,一把戰火,把明鎬的戰棚,燒得精光,進攻的計劃受到一次毀滅。

    明鎬正在挖掘地道,準備再度進攻,慶曆八年正月初八日宋王朝打出又一張王牌,右谏議大夫參知政事文彥博的河北宣撫使發表,同時發表明鎬的宣撫副使。

    參知政事是當時的副宰相,文彥博一向以善于用兵得名,這裡正見到宋王朝盡速撲滅貝州起義的決心。

    文彥博一邊挺身而出,一邊也向宋王朝要求便宜行事的全權。

    正月三十日,彥博發動大軍從貝州城北進攻,王則也發動大軍抵禦,在戰聲雷動中,宋王朝的突擊隊從南門外的地道攻入城中,王則擺開火牛陣,在火牛直沖的時候,突擊隊向後退卻,恰巧軍校楊遂一槍戳中了牛鼻,火牛大吼一聲,轉身狂奔,王則的軍隊垮下去了,王則也退到城外,終于為宋王朝的軍隊所獲,這一日是閏正月初一日。

     貝州的起義迅速解決了。

    參知政事文彥博升禮部侍郎、平章事,明鎬升端明殿學士、給事中,将士立功的八千四百人,分為五等,按等獎擢。

    貝州改名為恩州,就地建旌忠寺,追薦陣亡将士。

    貝州人民的膏血,為宋王朝的統治又塗上了一層保護的彩色。

     堯臣對于這一次戰事的認識是逐步提高了。

    他在詩中說: 兵 太平無戰陣,漢卒久生驕。

     金甲不曾擐,犀弓應自調。

     嗟為燎原火,終作覆巢枭。

     若使威刑立,三軍豈敢嚣。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三十一 他對于王則等的同情,是在隐蔽中透露的,同時他更把這一次的動亂,歸罪于統治者的措置失當。

    雖然他還不可能把整個的責任歸納為封建制度的罪惡,但是他這樣的認識,在當時已經是少有的了。

    他對于文彥博的拜相,也有一首: 宣痳 杉美下一國,曾無相印酬。

     莫驚除拜峻,自是戰功優。

     壯士頗知勇,諸儒方貴謀。

     淮西封亦薄,裴度死生羞。

     &mdash&mdash同前 堯臣把彥博的戰功,提出來和平淮西的裴度,滅南唐的曹彬、潘美相比,這怎能比得呢?他又說:“莫驚除拜峻,自是戰功優。

    ”優在哪裡?最後他指出這是“諸儒方貴謀”。

    謀的是高官厚祿。

    這裡堯臣就給文彥博做出他的鑒定,關于這一點,以後還會談到。

    文彥博從參知政事升平章事,中間隻進了一級,但是貝州之平,其實不能算是什麼功績,何況築圍城,掘地道,一切都是明鎬的成算,彥博隻是因人成功,所以皇祐元年龐籍就曾說起“貝州之賞,當時論者已嫌其太厚”,這裡看到堯臣之詩,正代表了當日的公論。

     同時他還有《胧月》《未晴》《夜陰》《夜晴》數首。

     胧月 夜晴初見月,雲薄未分明。

     高樹尚無影,遠鴻時有聲。

     下階嫌履濕,閉戶認苔生。

     寂寂牆陰暝,更長已漸傾。

     &mdash&mdash同前 未晴 未晴初止雨,蒸潤尚侵衣。

     缺月如羞出,荒雲不肯歸。

     杏花朱欲綻,梅萼雪将稱。

     遠雁來何急,沖風濕翅飛。

     &mdash&mdash同前 夜陰 月色明還暗,雲寒散複濃。

     古堂移魍魉,積霧合蛟龍。

     濕菌飛瑩出,蒼苔上朽重。

     獨嗟吟向老,氣澀覺偏慵。

     &mdash&mdash同前 夜晴 新晴月正明,頻聽夜烏驚。

     未向高枝穩,時為繞樹聲。

     群飛自紛泊,衆鳥不屏營。

     躁靜于焉見,誰能度物情。

     &mdash&mdash同前 這一類的詩句指的是什麼呢?明代姜奇方在《宛陵集後續》裡指出這是“蒿目而優乎當世,豈與彼平章月露,流連光景者已哉”。

    這是很可能的,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到詩人彷徨無主、心理不能平靜的狀态。

     這一年堯臣官為國子博士,賜绯衣銀魚。

    四十七歲的人了,官位還得逐步提升,堯臣不免有些遲暮之感,有《賜绯魚》一首: 绯魚 蹉跎四十七,腰間始垂魚。

     茜袍雖可貴,發短齒已疏。

     兒女眼未識,競來牽人裾。

     不知外朝衆,君恩慚有餘。

     &mdash&mdash同前 給他打擊的還有稱稱的死亡。

    堯臣是一位感情深摯的人,他把深深的痛苦,都在詩句中吐露出來。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稱稱三首 生汝父母喜,死汝父母傷。

     我行豈有虧,汝命何不長。

     鴉雛春滿窠,蜂子夏滿房。

     毒螫與惡噪,所生遂飛揚。

     理固不可诘,泣淚向蒼蒼。

     蓓蕾樹上花,瑩絜昔嬰女。

     春風不長久,吹落便歸土。

     嬌愛命亦然,蒼天不知苦。

     慈母眼中血,未乾同兩乳。

     高廣五寸棺,埋此千歲恨。

     至愛割難斷,剛性剉以鈍。

     淚傷染衣斑,花惜落蒂嫩。

     天地既許生,生之何遽困。

     &mdash&mdash《宛陵文集》卷三十二 他在《小女稱稱磚銘》裡,提出一系列的疑問,而以歸于太空,作一個無可解答的解答。

    他說: &hellip&hellip汝禀氣血為人,豐然皙然,其目了然,耳鼻眉口手足備好,其喜也笑,不知其樂,其怒也啼,不知其悲,動舌而未能言,無口過;動股而未能行,無蹈危;飲乳無犯食之禁,愛惡無有情之系。

    若是則得天真與保和,何病夭之遽乎!得不推之于偶然而生,偶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