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〇 《民報》
關燈
小
中
大
增璧、易本羲、劉松衡、雷照崖、周仲良、劉光漢(申叔),都有文章在《民報》上發表。
至于,姓名難考的,如“撲滿”、“漢血”、“愁予”等等,所寫的文章合起來也有二三十篇。
其中,“孤鴻”可能是胡衍鴻,“石頑”可能是汪兆銘,“病己”可能是陳去病,皆在可考與不可考之間。
除了第一号之中,孫中山所寫的發刊辭以外,最具體而有分量的一篇文章是第三号之中漢民所寫的《民報之六大主義》。
這六大主義是:(一)颠覆現今之惡劣政府;(二)建設共和政體;(三)土地國有;(四)維持世界之真正和平;(五)主張中國、日本兩國之國民的聯合;(六)要求世界列國贊成中國之革新事業。
前三項,可說是三民主義的簡單說明;後三項,可說是同盟會的對外政策。
保皇黨抓住了“土地國有”這一點,在《新民叢報》上對《民報》展開筆戰。
其後《民報》也就保皇黨所提出的“革命足以引起瓜分”,對《新民叢報》予以還擊。
兩報的主要撰稿人,都是能文之士,彼此之間兩三年的長期論戰不僅使留日學生人人有先睹之快,而且也啟發了國内各地一般讀書人的思想。
在有些禁令森嚴的地方,讀不到《民報》的人,每每從《新民叢報》的文章之中讀到《民報》的雪泥鴻爪,而生出對《民報》的同情,對革命主張的擁護。
同盟會在丙午年十月十七日(1906年12月2日)舉行了一次公開的紀念會,請孫中山演講,這是孫中山在日本作公開演講的第二次。
第一次是在乙巳年同盟會籌備大會以後,成立大會以前,1905年8月13日,講題是《中國應建設共和國》,地點是東京富士見樓,對象是一千三百多留日學生。
第二次,孫中山的講題是《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
地點是東京神田錦輝館,對象是出席《民報》紀元節慶祝大會的六七千位聽衆。
慶祝大會的主席是黃廑午(興)。
開會以後,先由章炳麟宣讀祝辭,随即由孫中山演講,講了兩個鐘頭左右,講辭充滿了精辟的語句。
例如:“我們并不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
假如我們實行革命的時候,那滿洲人不來阻害我們,我們決無尋仇之理。
”“至于民權主義,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hellip&hellip惟尚有一層最要緊的話,就是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會弄到亡國。
&hellip&hellip如果革命家(為了皇帝地位)自己相争,四分五裂,豈不是自亡其國?”“說到民生主義&hellip&hellip我們這回革命,不但要做國民的國家,而且要做社會的國家,這确是歐美所不能及的。
歐美為什麼不能解決社會問題?因為沒有解決土地問題。
&hellip&hellip解決的法子,社會學者所見不一,兄弟所信的是定地價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價值一千元,可定價為一千元,或多至二千。
那地将來因交通發達,價漲至一萬,地主應得二千,已屬有益無損。
赢利八千,當歸國家。
&hellip&hellip中國行了社會革命之後,私人永遠不用納稅,但收地租一項,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國。
” 孫中山在這一次演講中,也提出了五權憲法。
正如《民報》發刊辭是三民主義的最早文獻,這《民報》紀元節慶祝大會演講辭便是五權憲法的最早文獻。
孫中山主張,在襲自英美憲法的立法、司法、行政三種權力以外,增設“考選權”與“糾察權”。
孫中山的這一次演講的記錄,其後登載在《民報》第十号,于1906年12月20日出版。
出版之時,民報社發行了一項增刊,題為“天讨”。
“天讨”的内容豐富得很,有漫畫,有插圖,又有十四篇大文章:中華民國軍政府讨滿檄,四川、河南、安徽、山東、雲南五省的讨滿洲檄,四川革命書,江蘇革命書,直隸宣告革命檄,廣東人對于光複前途之責任,軍政府谕保皇會文,“豕常之裔”的“普告漢人”,“楚元王”的谕立憲黨人。
最後一篇,是吳樾烈士的遺書。
至于,姓名難考的,如“撲滿”、“漢血”、“愁予”等等,所寫的文章合起來也有二三十篇。
其中,“孤鴻”可能是胡衍鴻,“石頑”可能是汪兆銘,“病己”可能是陳去病,皆在可考與不可考之間。
除了第一号之中,孫中山所寫的發刊辭以外,最具體而有分量的一篇文章是第三号之中漢民所寫的《民報之六大主義》。
這六大主義是:(一)颠覆現今之惡劣政府;(二)建設共和政體;(三)土地國有;(四)維持世界之真正和平;(五)主張中國、日本兩國之國民的聯合;(六)要求世界列國贊成中國之革新事業。
前三項,可說是三民主義的簡單說明;後三項,可說是同盟會的對外政策。
保皇黨抓住了“土地國有”這一點,在《新民叢報》上對《民報》展開筆戰。
其後《民報》也就保皇黨所提出的“革命足以引起瓜分”,對《新民叢報》予以還擊。
兩報的主要撰稿人,都是能文之士,彼此之間兩三年的長期論戰不僅使留日學生人人有先睹之快,而且也啟發了國内各地一般讀書人的思想。
在有些禁令森嚴的地方,讀不到《民報》的人,每每從《新民叢報》的文章之中讀到《民報》的雪泥鴻爪,而生出對《民報》的同情,對革命主張的擁護。
同盟會在丙午年十月十七日(1906年12月2日)舉行了一次公開的紀念會,請孫中山演講,這是孫中山在日本作公開演講的第二次。
第一次是在乙巳年同盟會籌備大會以後,成立大會以前,1905年8月13日,講題是《中國應建設共和國》,地點是東京富士見樓,對象是一千三百多留日學生。
第二次,孫中山的講題是《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
地點是東京神田錦輝館,對象是出席《民報》紀元節慶祝大會的六七千位聽衆。
慶祝大會的主席是黃廑午(興)。
開會以後,先由章炳麟宣讀祝辭,随即由孫中山演講,講了兩個鐘頭左右,講辭充滿了精辟的語句。
例如:“我們并不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
假如我們實行革命的時候,那滿洲人不來阻害我們,我們決無尋仇之理。
”“至于民權主義,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hellip&hellip惟尚有一層最要緊的話,就是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會弄到亡國。
&hellip&hellip如果革命家(為了皇帝地位)自己相争,四分五裂,豈不是自亡其國?”“說到民生主義&hellip&hellip我們這回革命,不但要做國民的國家,而且要做社會的國家,這确是歐美所不能及的。
歐美為什麼不能解決社會問題?因為沒有解決土地問題。
&hellip&hellip解決的法子,社會學者所見不一,兄弟所信的是定地價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價值一千元,可定價為一千元,或多至二千。
那地将來因交通發達,價漲至一萬,地主應得二千,已屬有益無損。
赢利八千,當歸國家。
&hellip&hellip中國行了社會革命之後,私人永遠不用納稅,但收地租一項,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國。
” 孫中山在這一次演講中,也提出了五權憲法。
正如《民報》發刊辭是三民主義的最早文獻,這《民報》紀元節慶祝大會演講辭便是五權憲法的最早文獻。
孫中山主張,在襲自英美憲法的立法、司法、行政三種權力以外,增設“考選權”與“糾察權”。
孫中山的這一次演講的記錄,其後登載在《民報》第十号,于1906年12月20日出版。
出版之時,民報社發行了一項增刊,題為“天讨”。
“天讨”的内容豐富得很,有漫畫,有插圖,又有十四篇大文章:中華民國軍政府讨滿檄,四川、河南、安徽、山東、雲南五省的讨滿洲檄,四川革命書,江蘇革命書,直隸宣告革命檄,廣東人對于光複前途之責任,軍政府谕保皇會文,“豕常之裔”的“普告漢人”,“楚元王”的谕立憲黨人。
最後一篇,是吳樾烈士的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