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河流域各族大融化
關燈
小
中
大
又以鮮卑習俗立國,奴隸制度更有發展。
《顔氏家訓》說,齊國有一武将,貪積财物,家裡已有奴隸八百,還立誓要湊足一千。
家裡每人一天給飯錢十五文。
後來犯法抄家,有麻鞋一屋,破衣數庫,其餘财寶,多不勝數。
看來,麻鞋破衣是給奴隸使用的,無數财寶,多是奴隸生産出來的,宜乎八百不夠,想湊足一千了。
《顔氏家訓?止足篇》說,二十口的家庭,有奴婢二十人,良田十頃,蓄錢數萬就夠了,超過這個數目就是不知足。
顔之推以樸素教訓子孫,奴婢二十人主要用在耕種十頃良田,家内服役的隻是少數。
齊均田制規定八品官以下至庶人(豪強),得占有受田的奴婢六十人。
在當時,可見顔之推确實算是最知足的士人,也可見齊國奴隸數量的巨大。
不過,奴隸經濟比起封建經濟來,還是次要的,齊政權依然是封建性質的政權。
周國在周武帝以前,也是一個擄掠人口當奴隸的國家,奴隸數量比齊國卻少得多。
魏道武帝以來,北朝有所謂雜戶的一種人,其中有隸戶、營戶、百工、伎巧、平齊、僧祇、佛圖、驺卒(驺音鄒zōu牧子)等名稱。
統治階級對雜戶,可以進行比對一般民戶更殘酷的剝削和役使。
因此,朝廷與貴族争奪對雜戶的占有權。
四四四年,魏太武帝禁止王公以下至于庶人(豪強),不得私養金銀工匠。
家有工匠,必須送給官府,敢違令,全家誅滅。
又禁止百工伎巧驺卒家子弟,隻許學習父兄的專業,不得私立學校讀書,敢違令,全家誅滅。
按照這些法令,百工伎巧等人,隻許歸朝廷役使,而且永遠執役,不能有改業仕進的機會。
四七二年,魏孝文帝允許工商雜役,兼營農業。
統治階級的腐朽生活,使得工商雜役,很有一些變成富家,雖然雜戶的卑賤地位不變,卻允許他們兼當地主了。
四七七年,魏孝文帝下诏說,工商皂隸,各有他們的身分,現在官司放縱,竟有士流該做的官也讓賤人去做。
從今以後,占有工役的戶(貴族戶),給戶内的工役做官,最高隻許做本官所屬諸官中的丞。
至于大貴族給戶内工役做官,不在此例。
這個诏書說明,不知何時起,貴族占有雜戶,并可任意給雜戶人做官。
魏孝文帝的兄弟元禧,甚至娶隸戶女為正妃,可見一部分雜戶,依附貴族,脫離了朝廷的獨占。
四八一年,魏孝文帝頒布乞養雜戶及戶籍的制度五條。
貴族以乞養為名,占有雜戶,朝廷頒布這個制度,大概是規定些限制。
此後,朝廷愈益衰弱,雜戶更多地被貴族奪去。
高歡縱容武将們貪暴,當然允許他們分占雜戶,事實上,齊時雜戶已經被私家占奪得所餘無幾。
周武帝滅齊,東魏殘餘貴族和齊貴族以及盛大的佛寺,一時都失勢,他發出釋放奴隸和雜戶的诏書,可信基本上實行了。
北朝以來在封建制度社會内部有着發展趨勢的奴隸制度,受到遏止,雜戶也得到普通民戶的待遇,這是周武帝對曆史的巨大貢獻。
魏孝文帝實行均田制以後,北朝經濟開始發展,文化也跟着發展起來。
首先是佛教藝術,在大量人力物力的耗費下,表現得最為突出。
其次是文學,以庾信為代表,綜合南朝文學的精華,推動南北兩朝文學達到最高峰。
不過,佛教藝術是受外來影響後才形成的,文學則是南朝文學的移植,都不算北朝人自力獨創。
真正獨創的文化遺産,要推郦道元的《水經注》和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這兩部巨大著作,規模宏大,切合實用,足以壓倒南北兩朝的一切著作。
自十六國時起,在黃河流域建立政權的都是漢族以外的少數族人(前涼除外)。
一個少數族人立起國來,散居在邊境内外的同族人,很自然地集合到本族的政權下,進入中原成為統治族。
這個政權崩潰後,遺民難得再遷回原居地,恢複舊生活,日久隻能和雜居的漢族人融化。
最古老的匈奴、氐、羌等族,以及較後起的烏桓、鮮卑等族,經過十六國北朝将近三百年的時間,此後,基本上不再見它們的活動,也就是說,融化到漢族裡去了。
《魏書?地形志》說,正光(魏明帝正光元年,五二○年)以前,戶口數比太康(西晉武帝)年間增加了一倍。
照一倍計算,魏當有戶五百餘萬,口三千餘萬。
這是東漢末年大亂以後,第一次出現比較可信的巨大戶口數,其中一部分,無疑是新增加的各少數族人。
融化是自然的趨勢,融化也自然要伴随着各族間殘酷的鬥争,十六國北朝戰亂頻繁是痛苦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
《顔氏家訓》說,齊國有一武将,貪積财物,家裡已有奴隸八百,還立誓要湊足一千。
家裡每人一天給飯錢十五文。
後來犯法抄家,有麻鞋一屋,破衣數庫,其餘财寶,多不勝數。
看來,麻鞋破衣是給奴隸使用的,無數财寶,多是奴隸生産出來的,宜乎八百不夠,想湊足一千了。
《顔氏家訓?止足篇》說,二十口的家庭,有奴婢二十人,良田十頃,蓄錢數萬就夠了,超過這個數目就是不知足。
顔之推以樸素教訓子孫,奴婢二十人主要用在耕種十頃良田,家内服役的隻是少數。
齊均田制規定八品官以下至庶人(豪強),得占有受田的奴婢六十人。
在當時,可見顔之推确實算是最知足的士人,也可見齊國奴隸數量的巨大。
不過,奴隸經濟比起封建經濟來,還是次要的,齊政權依然是封建性質的政權。
周國在周武帝以前,也是一個擄掠人口當奴隸的國家,奴隸數量比齊國卻少得多。
魏道武帝以來,北朝有所謂雜戶的一種人,其中有隸戶、營戶、百工、伎巧、平齊、僧祇、佛圖、驺卒(驺音鄒zōu牧子)等名稱。
統治階級對雜戶,可以進行比對一般民戶更殘酷的剝削和役使。
因此,朝廷與貴族争奪對雜戶的占有權。
四四四年,魏太武帝禁止王公以下至于庶人(豪強),不得私養金銀工匠。
家有工匠,必須送給官府,敢違令,全家誅滅。
又禁止百工伎巧驺卒家子弟,隻許學習父兄的專業,不得私立學校讀書,敢違令,全家誅滅。
按照這些法令,百工伎巧等人,隻許歸朝廷役使,而且永遠執役,不能有改業仕進的機會。
四七二年,魏孝文帝允許工商雜役,兼營農業。
統治階級的腐朽生活,使得工商雜役,很有一些變成富家,雖然雜戶的卑賤地位不變,卻允許他們兼當地主了。
四七七年,魏孝文帝下诏說,工商皂隸,各有他們的身分,現在官司放縱,竟有士流該做的官也讓賤人去做。
從今以後,占有工役的戶(貴族戶),給戶内的工役做官,最高隻許做本官所屬諸官中的丞。
至于大貴族給戶内工役做官,不在此例。
這個诏書說明,不知何時起,貴族占有雜戶,并可任意給雜戶人做官。
魏孝文帝的兄弟元禧,甚至娶隸戶女為正妃,可見一部分雜戶,依附貴族,脫離了朝廷的獨占。
四八一年,魏孝文帝頒布乞養雜戶及戶籍的制度五條。
貴族以乞養為名,占有雜戶,朝廷頒布這個制度,大概是規定些限制。
此後,朝廷愈益衰弱,雜戶更多地被貴族奪去。
高歡縱容武将們貪暴,當然允許他們分占雜戶,事實上,齊時雜戶已經被私家占奪得所餘無幾。
周武帝滅齊,東魏殘餘貴族和齊貴族以及盛大的佛寺,一時都失勢,他發出釋放奴隸和雜戶的诏書,可信基本上實行了。
北朝以來在封建制度社會内部有着發展趨勢的奴隸制度,受到遏止,雜戶也得到普通民戶的待遇,這是周武帝對曆史的巨大貢獻。
魏孝文帝實行均田制以後,北朝經濟開始發展,文化也跟着發展起來。
首先是佛教藝術,在大量人力物力的耗費下,表現得最為突出。
其次是文學,以庾信為代表,綜合南朝文學的精華,推動南北兩朝文學達到最高峰。
不過,佛教藝術是受外來影響後才形成的,文學則是南朝文學的移植,都不算北朝人自力獨創。
真正獨創的文化遺産,要推郦道元的《水經注》和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這兩部巨大著作,規模宏大,切合實用,足以壓倒南北兩朝的一切著作。
自十六國時起,在黃河流域建立政權的都是漢族以外的少數族人(前涼除外)。
一個少數族人立起國來,散居在邊境内外的同族人,很自然地集合到本族的政權下,進入中原成為統治族。
這個政權崩潰後,遺民難得再遷回原居地,恢複舊生活,日久隻能和雜居的漢族人融化。
最古老的匈奴、氐、羌等族,以及較後起的烏桓、鮮卑等族,經過十六國北朝将近三百年的時間,此後,基本上不再見它們的活動,也就是說,融化到漢族裡去了。
《魏書?地形志》說,正光(魏明帝正光元年,五二○年)以前,戶口數比太康(西晉武帝)年間增加了一倍。
照一倍計算,魏當有戶五百餘萬,口三千餘萬。
這是東漢末年大亂以後,第一次出現比較可信的巨大戶口數,其中一部分,無疑是新增加的各少數族人。
融化是自然的趨勢,融化也自然要伴随着各族間殘酷的鬥争,十六國北朝戰亂頻繁是痛苦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