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漢的改德
關燈
小
中
大
龍,夏王孔甲用了他管養龍的事,賜他為禦龍氏。
有一天,那條雌龍死了,他私下把它烹給夏王吃,吃得很好。
後來夏王要他找出這條龍來,他心中害怕,逃走了。
他們這一家,傳到商代稱為豕韋氏,傳到周代稱為唐杜氏。
周宣王殺了杜伯,他的兒子隰叔奔晉。
四世到士會,受封于範,為範氏。
士會因事逃奔秦國,很受秦康公的寵用;晉人設法把他騙了回來。
秦公很好,把他的家眷送回晉國;但還有一部分留在秦國,就改為劉氏。
劉氏既是陶唐氏的子孫,那麼,漢高帝為堯的後代這件事就可以确定了。
他們又繼續編下去,說道:戰國時,劉氏從秦搬到魏;後來從魏往東,住在豐邑,為豐公;豐公就是高帝的祖父。
高帝是堯後,王莽是舜後,這個方式,他們已這樣地布置妥帖了。
至于王莽是土德,高帝是火德,這一說乃從五行相生說來的。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王莽的天下是漢高帝傳與他的,隻有祥和,毫無克伐,所以該得用相生說而不用相勝說。
王莽既為土德,這方式當然是“火生土”。
因此,他們又替漢高帝造出一件火德的符瑞。
他們說:高帝做平民的時候,有一夜喝醉了酒回家,經過一帶窪子,叫一個從人在前邊走。
這前行的人忽然轉身回來,報道:“有一條大蛇當着路,走不過去了。
”高帝斥道:“壯士走路,怕什麼!”他一直向前,看見了這條大蛇,拔出劍來一砍,砍成兩段,走過去了。
再走了數裡,困倦了,躺在地上。
後邊來的人經過這死蛇的地方,見一個老婆子正在哭。
問她哭的什麼,她道:“我的兒子給人殺了!”又問:“你的兒子為什麼給人殺了呢?”她道:“我的兒子是白帝子,變了一條蛇當着路;剛才給赤帝子砍死了!”這人以為她是亂說,要打她,忽然她不見了。
他往前走,經過高帝睡的地方,高帝醒來,他一五一十地說給他聽。
高帝知道自己有天子的身份,大喜;手下的人聽得了這件事,對他就愈加敬畏。
&mdash&mdash這件故事是由他們編了插入《史記》的。
有了這一件故事,高帝之為火德也确定了。
可是一手掩不盡天下目,到現在,我們要問:高帝既是火德,為什麼他即位之後,要自居于水德,襲用秦的正朔和服色呢?又為什麼漢的德運,從文帝鬧到武帝,經曆了五十餘年,而所争的隻有水德和土德,卻從沒有人想出高帝斬蛇的故事,說漢應是火德呢?這件故事是漢家的受命之符,立國的基礎,如何竟“數典忘祖”了呢? 高帝以赤帝子斬白帝子,象征漢的滅秦。
但秦為水德,這是千真萬确的事情。
水之色黑,為什麼會變成白帝子?原來這是依照他們得天下的方式而定的。
因為王莽是土德,依相生說,禅讓與他的應是火德(赤帝);漢是火德,依相勝說,被他所征誅的應是金德(白帝)。
所以這秦為金德之說仍是把王莽的土德作為出發點的(這是王莽等的初期之說,後來他們又不主張秦為金德了,見下章)。
王莽所以改漢為火德,其宗旨原在奪取漢的天下。
哪知光武帝就利用了這一點,來做“光複舊物”的事業。
光武帝名秀,是高帝的九世孫,在南陽做莊稼人。
王莽做了皇帝的第六年,他到長安讀書,讀的是《尚書》。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南陽鬧饑荒,劫殺蜂起。
有一個李通把圖谶給他看,上面寫着“劉氏複起,李氏為輔”,勸他起兵。
打了三年,勢力很大,他手下的将官勸他做皇帝。
他正在遲疑之間,先前的長安同學強華從關中帶了《赤伏符》來。
符上寫:“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符上既分明說了劉秀當以火德為天子,于是群臣又奏道:“現在上無天子,海内淆亂。
受命之符明白如此,亟須答謝上帝,以副人民的希望!”那時他們在鄗(今河北省隆堯縣北),就在鄗南千秋亭設了壇場,燔燎告天,即皇帝位。
後來他到了洛陽,定都起廟,案圖谶,推五運,就正了火德,色尚赤。
那時人還講起光武帝的兩件故事:一是他降生時,有赤光照耀室中;一是他初起兵時,遠望舍南火光沖天。
他以火德王天下,無論在圖谶上看,在符瑞上看,都是确定不疑的了。
後世的人稱漢代為“炎漢”或“炎劉”,就是這樣來的。
有一天,那條雌龍死了,他私下把它烹給夏王吃,吃得很好。
後來夏王要他找出這條龍來,他心中害怕,逃走了。
他們這一家,傳到商代稱為豕韋氏,傳到周代稱為唐杜氏。
周宣王殺了杜伯,他的兒子隰叔奔晉。
四世到士會,受封于範,為範氏。
士會因事逃奔秦國,很受秦康公的寵用;晉人設法把他騙了回來。
秦公很好,把他的家眷送回晉國;但還有一部分留在秦國,就改為劉氏。
劉氏既是陶唐氏的子孫,那麼,漢高帝為堯的後代這件事就可以确定了。
他們又繼續編下去,說道:戰國時,劉氏從秦搬到魏;後來從魏往東,住在豐邑,為豐公;豐公就是高帝的祖父。
高帝是堯後,王莽是舜後,這個方式,他們已這樣地布置妥帖了。
至于王莽是土德,高帝是火德,這一說乃從五行相生說來的。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王莽的天下是漢高帝傳與他的,隻有祥和,毫無克伐,所以該得用相生說而不用相勝說。
王莽既為土德,這方式當然是“火生土”。
因此,他們又替漢高帝造出一件火德的符瑞。
他們說:高帝做平民的時候,有一夜喝醉了酒回家,經過一帶窪子,叫一個從人在前邊走。
這前行的人忽然轉身回來,報道:“有一條大蛇當着路,走不過去了。
”高帝斥道:“壯士走路,怕什麼!”他一直向前,看見了這條大蛇,拔出劍來一砍,砍成兩段,走過去了。
再走了數裡,困倦了,躺在地上。
後邊來的人經過這死蛇的地方,見一個老婆子正在哭。
問她哭的什麼,她道:“我的兒子給人殺了!”又問:“你的兒子為什麼給人殺了呢?”她道:“我的兒子是白帝子,變了一條蛇當着路;剛才給赤帝子砍死了!”這人以為她是亂說,要打她,忽然她不見了。
他往前走,經過高帝睡的地方,高帝醒來,他一五一十地說給他聽。
高帝知道自己有天子的身份,大喜;手下的人聽得了這件事,對他就愈加敬畏。
&mdash&mdash這件故事是由他們編了插入《史記》的。
有了這一件故事,高帝之為火德也确定了。
可是一手掩不盡天下目,到現在,我們要問:高帝既是火德,為什麼他即位之後,要自居于水德,襲用秦的正朔和服色呢?又為什麼漢的德運,從文帝鬧到武帝,經曆了五十餘年,而所争的隻有水德和土德,卻從沒有人想出高帝斬蛇的故事,說漢應是火德呢?這件故事是漢家的受命之符,立國的基礎,如何竟“數典忘祖”了呢? 高帝以赤帝子斬白帝子,象征漢的滅秦。
但秦為水德,這是千真萬确的事情。
水之色黑,為什麼會變成白帝子?原來這是依照他們得天下的方式而定的。
因為王莽是土德,依相生說,禅讓與他的應是火德(赤帝);漢是火德,依相勝說,被他所征誅的應是金德(白帝)。
所以這秦為金德之說仍是把王莽的土德作為出發點的(這是王莽等的初期之說,後來他們又不主張秦為金德了,見下章)。
王莽所以改漢為火德,其宗旨原在奪取漢的天下。
哪知光武帝就利用了這一點,來做“光複舊物”的事業。
光武帝名秀,是高帝的九世孫,在南陽做莊稼人。
王莽做了皇帝的第六年,他到長安讀書,讀的是《尚書》。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南陽鬧饑荒,劫殺蜂起。
有一個李通把圖谶給他看,上面寫着“劉氏複起,李氏為輔”,勸他起兵。
打了三年,勢力很大,他手下的将官勸他做皇帝。
他正在遲疑之間,先前的長安同學強華從關中帶了《赤伏符》來。
符上寫:“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符上既分明說了劉秀當以火德為天子,于是群臣又奏道:“現在上無天子,海内淆亂。
受命之符明白如此,亟須答謝上帝,以副人民的希望!”那時他們在鄗(今河北省隆堯縣北),就在鄗南千秋亭設了壇場,燔燎告天,即皇帝位。
後來他到了洛陽,定都起廟,案圖谶,推五運,就正了火德,色尚赤。
那時人還講起光武帝的兩件故事:一是他降生時,有赤光照耀室中;一是他初起兵時,遠望舍南火光沖天。
他以火德王天下,無論在圖谶上看,在符瑞上看,都是确定不疑的了。
後世的人稱漢代為“炎漢”或“炎劉”,就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