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烏托邦人的宗教
關燈
小
中
大
認做奇恥大辱。
現在教士職責限于勸說和告誡,至于制止和懲罰違犯者則由總督及其他文職官員執行。
然而教士可将其認為非常壞的分子逐出,不許他們參加禮拜。
這幾乎是一種最可怕的處罰,使人感到極不光彩,由于暗藏的宗教恐懼心理而覺得痛苦,甚至肉體上也會不久感到不安全,如果他們不向教士表明自己已迅速悔改,議事會就以不虔敬罪将他們逮捕法辦。
教士負有教育兒童及青年的任務,把關心培養他們的品德和關心他們讀書求知,看得同等重要。
教士從一開始就向兒童的幼嫩而善于适應的心靈,大力灌輸有利于維護他們的國家的健全意識。
這種意識一旦為兒童所牢固接受,成年後永不會忘記,大有助于對國家情況的關心。
除非由于不正當的見解所引起的罪惡,否則這個國家永遠不會衰敗。
婦女擔任教士不受排除,但當選的僅限于老年寡婦,為數極少。
若教士為男性,則其妻子必須是全國最優秀的女性。
沒有其他的公職比起教士職位在烏托邦更受尊敬了,以至于縱然教士犯罪,不是送交法庭,而是付與上帝和自己的良心去裁判。
烏托邦人認為由人們強行拘捕教士是錯誤的,因為不管一個教士犯下什麼樣的罪,他已經獨個地把自己作為聖潔的祭品奉獻給上帝了。
烏托邦人不難遵守這個慣例,因為他們教士少,而且是非常慎重地選出來的。
再則,一個人從品德上經過擇優拔萃而提升到這樣高貴的職位,選拔的唯一考慮是賢良,而這種人竟至于走上腐化邪惡的道路,那是不會輕易發生的事。
縱然這樣的事會發生,因為人的本性是可以變的嘛,但是教士數目寥寥,而且除其榮譽地位具有影響外,并無實權,因此不必擔心其對國家會造成巨大的危害。
事實上,教士所以人數少而又特殊,就是為了防止他們現在給以崇高敬意的尊嚴教士職位由于分享的人太濫而變成無價值。
這點特别符合真實情況,因為烏托邦人發現要羅緻許多有德足以勝任這種尊貴職位的人,不是容易事,隻有普通道德修養的人是不夠擔任這個職位的。
烏托邦教士在外國得到的尊敬不亞于在本國得到的尊敬。
這點從下面的事實可以看出,我認為這樣的事實正是烏托邦教士得到尊敬的原因。
當兩軍交戰時,教士在一旁,但離戰士不太遠,他們跪在地上,身披法衣,伸出雙手朝天,首先祈禱和平,其次祈禱在雙方流血不多的情況下祖國取得勝利。
當烏托邦軍隊占了上風,教士便馳進酣戰中心,阻止本國軍隊對敗軍濫肆殺戮。
敗軍隻要有看到教士并向其呼籲的,就能保全性命。
敗軍中有觸摸教士身上飄揚的法衣的,就可以使自己留下的财物免于從戰争來的任何破壞。
烏托邦教士的這種品質使其在外國到處受到尊敬,具有真正的威嚴,既往往保護本國公民不遭敵人屠殺,又往往從本國公民手下保全了敵人的性命。
下面的事例是大家熟知的。
有時烏托邦一方陣地動搖,在潰退中,情況很是危急,而敵人卻正一路沖上,要殺要搶。
然而教士介入的結果,殺戮就防止了。
雙方軍隊被分開不發生接觸後,和平在公正的條件下得以締結。
任何國家,不管多麼野蠻、殘酷和兇惡,都承認烏托邦教士人身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朔日和月杪,元旦和除夕,在烏托邦被奉為節日。
每年分若幹月。
月是按太陰在軌道上的運行計算,正如年是按太陽的曆程确定。
在烏托邦語中,朔日名&ldquo西奈梅尼&rdquo①,月杪名&ldquo特拉佩梅尼&rdquo②,其意分别為&ldquo第一個節日&rdquo和&ldquo末了的節日&rdquo。
①西奈梅尼(Cynemernes)&mdash&mdash從希臘語臆造,一說指&ldquo開始的日子&rdquo,原詞頗晦澀難解。
&mdash&mdash中譯者 ②特位佩梅尼(Trapemernes)&mdash&mdash從希臘語臆造,注家謂指&ldquo一個月末了的日子&rdquo。
&mdash&mdash中譯者 烏托邦人的教堂很美觀,工藝精細,并能容很多人,這也是勢必如此,因為居民中隻有少數人是教士。
教堂的光線都不太強。
這個特點并非由于不懂得建築學,而是出于教士有意的打算。
教士認為過多的光會令思想分散,微弱的光能使精神集中,虔誠得到促進。
上面已叙述過,在烏托邦,大家的信仰不相同。
然而信仰的表現形式雖分歧不一,可以說條條路通到一個目标,即崇拜神格。
因此,教堂内所見所聞都顯得與普遍的一切信仰不矛盾。
任何教派如有其自己儀式,可在每人家中舉行。
所以教堂中沒有神像,個人可自由去體會神的形象,不管他喜歡那一種最虔敬的方式。
烏托邦人稱呼神為&ldquo密特拉&rdquo,另無其他特殊名稱。
他們一緻認為,可以用這個名稱體現神威的性質,不管這個性質是什麼。
所用的祈禱文則是每個人都可以念,不至于和自己的信仰有抵觸。
每當月杪或除夕這些節日的晚上,他們在教堂集合,實行禁食,感謝神使他們幸運地度過了一個月或一個年,現在到了末了的節日。
次晨,即朔日或元旦,他們一清早又群赴教堂,為到來的這一月或這一年能使他們幸福繁榮而祈禱,所以朔日或元旦成為預示吉祥開始的節日。
可是每逢末了的節日,在赴教堂前,妻子伏在丈夫的腳前,兒女伏在父母的腳前,對于自己的過錯或失職認罪忏悔,乞求寬恕。
這樣,任何家庭所引起的不睦陰影都會由于此而全部消散,這樣,人們可以帶着潔淨的心去參加獻祭,因為如到時内心愧疚不安是亵渎神靈的。
所以他們如對某人感到憎恨或憤怒,他們在出席獻祭儀式前,必須和那
現在教士職責限于勸說和告誡,至于制止和懲罰違犯者則由總督及其他文職官員執行。
然而教士可将其認為非常壞的分子逐出,不許他們參加禮拜。
這幾乎是一種最可怕的處罰,使人感到極不光彩,由于暗藏的宗教恐懼心理而覺得痛苦,甚至肉體上也會不久感到不安全,如果他們不向教士表明自己已迅速悔改,議事會就以不虔敬罪将他們逮捕法辦。
教士負有教育兒童及青年的任務,把關心培養他們的品德和關心他們讀書求知,看得同等重要。
教士從一開始就向兒童的幼嫩而善于适應的心靈,大力灌輸有利于維護他們的國家的健全意識。
這種意識一旦為兒童所牢固接受,成年後永不會忘記,大有助于對國家情況的關心。
除非由于不正當的見解所引起的罪惡,否則這個國家永遠不會衰敗。
婦女擔任教士不受排除,但當選的僅限于老年寡婦,為數極少。
若教士為男性,則其妻子必須是全國最優秀的女性。
沒有其他的公職比起教士職位在烏托邦更受尊敬了,以至于縱然教士犯罪,不是送交法庭,而是付與上帝和自己的良心去裁判。
烏托邦人認為由人們強行拘捕教士是錯誤的,因為不管一個教士犯下什麼樣的罪,他已經獨個地把自己作為聖潔的祭品奉獻給上帝了。
烏托邦人不難遵守這個慣例,因為他們教士少,而且是非常慎重地選出來的。
再則,一個人從品德上經過擇優拔萃而提升到這樣高貴的職位,選拔的唯一考慮是賢良,而這種人竟至于走上腐化邪惡的道路,那是不會輕易發生的事。
縱然這樣的事會發生,因為人的本性是可以變的嘛,但是教士數目寥寥,而且除其榮譽地位具有影響外,并無實權,因此不必擔心其對國家會造成巨大的危害。
事實上,教士所以人數少而又特殊,就是為了防止他們現在給以崇高敬意的尊嚴教士職位由于分享的人太濫而變成無價值。
這點特别符合真實情況,因為烏托邦人發現要羅緻許多有德足以勝任這種尊貴職位的人,不是容易事,隻有普通道德修養的人是不夠擔任這個職位的。
烏托邦教士在外國得到的尊敬不亞于在本國得到的尊敬。
這點從下面的事實可以看出,我認為這樣的事實正是烏托邦教士得到尊敬的原因。
當兩軍交戰時,教士在一旁,但離戰士不太遠,他們跪在地上,身披法衣,伸出雙手朝天,首先祈禱和平,其次祈禱在雙方流血不多的情況下祖國取得勝利。
當烏托邦軍隊占了上風,教士便馳進酣戰中心,阻止本國軍隊對敗軍濫肆殺戮。
敗軍隻要有看到教士并向其呼籲的,就能保全性命。
敗軍中有觸摸教士身上飄揚的法衣的,就可以使自己留下的财物免于從戰争來的任何破壞。
烏托邦教士的這種品質使其在外國到處受到尊敬,具有真正的威嚴,既往往保護本國公民不遭敵人屠殺,又往往從本國公民手下保全了敵人的性命。
下面的事例是大家熟知的。
有時烏托邦一方陣地動搖,在潰退中,情況很是危急,而敵人卻正一路沖上,要殺要搶。
然而教士介入的結果,殺戮就防止了。
雙方軍隊被分開不發生接觸後,和平在公正的條件下得以締結。
任何國家,不管多麼野蠻、殘酷和兇惡,都承認烏托邦教士人身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朔日和月杪,元旦和除夕,在烏托邦被奉為節日。
每年分若幹月。
月是按太陰在軌道上的運行計算,正如年是按太陽的曆程确定。
在烏托邦語中,朔日名&ldquo西奈梅尼&rdquo①,月杪名&ldquo特拉佩梅尼&rdquo②,其意分别為&ldquo第一個節日&rdquo和&ldquo末了的節日&rdquo。
①西奈梅尼(Cynemernes)&mdash&mdash從希臘語臆造,一說指&ldquo開始的日子&rdquo,原詞頗晦澀難解。
&mdash&mdash中譯者 ②特位佩梅尼(Trapemernes)&mdash&mdash從希臘語臆造,注家謂指&ldquo一個月末了的日子&rdquo。
&mdash&mdash中譯者 烏托邦人的教堂很美觀,工藝精細,并能容很多人,這也是勢必如此,因為居民中隻有少數人是教士。
教堂的光線都不太強。
這個特點并非由于不懂得建築學,而是出于教士有意的打算。
教士認為過多的光會令思想分散,微弱的光能使精神集中,虔誠得到促進。
上面已叙述過,在烏托邦,大家的信仰不相同。
然而信仰的表現形式雖分歧不一,可以說條條路通到一個目标,即崇拜神格。
因此,教堂内所見所聞都顯得與普遍的一切信仰不矛盾。
任何教派如有其自己儀式,可在每人家中舉行。
所以教堂中沒有神像,個人可自由去體會神的形象,不管他喜歡那一種最虔敬的方式。
烏托邦人稱呼神為&ldquo密特拉&rdquo,另無其他特殊名稱。
他們一緻認為,可以用這個名稱體現神威的性質,不管這個性質是什麼。
所用的祈禱文則是每個人都可以念,不至于和自己的信仰有抵觸。
每當月杪或除夕這些節日的晚上,他們在教堂集合,實行禁食,感謝神使他們幸運地度過了一個月或一個年,現在到了末了的節日。
次晨,即朔日或元旦,他們一清早又群赴教堂,為到來的這一月或這一年能使他們幸福繁榮而祈禱,所以朔日或元旦成為預示吉祥開始的節日。
可是每逢末了的節日,在赴教堂前,妻子伏在丈夫的腳前,兒女伏在父母的腳前,對于自己的過錯或失職認罪忏悔,乞求寬恕。
這樣,任何家庭所引起的不睦陰影都會由于此而全部消散,這樣,人們可以帶着潔淨的心去參加獻祭,因為如到時内心愧疚不安是亵渎神靈的。
所以他們如對某人感到憎恨或憤怒,他們在出席獻祭儀式前,必須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