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烏托邦人的旅行等等
關燈
小
中
大
的全部東西恰是在烏托邦用來處罰奴隸,污辱罪犯,以及給兒童開心的。
當阿尼蒙利安人自鳴得意,把身上的華裝和湧到街頭看他們走過的烏托邦人的衣服相比時,那幅景象煞是可觀。
而注意一下,他們充滿樂觀的期望多麼毫無根據,他們想為自己獲得重視又多麼毫不受重視,這也是同樣有趣的。
在所有烏托邦人眼中(除了少數因事出過國的以外),這種華麗的排場是丢臉的。
因此他們把使節團體中最下等的仆從當做主人來敬禮,把使節本人當做奴隸,因為使節戴着金鍊,走過時受不到任何敬意。
是呀,你還可以發現,那些已經扔掉珍珠寶石的兒童見到這些使節帽子上有珍珠寶石,都輕推他們的母親說: &ldquo看,媽媽,多麼大的傻蛋,還戴珍珠寶石,真是小孩子一般!&rdquo 可是母親們也當起真來,會說: &ldquo莫作聲,孩子,我想那是外國使節身邊的小醜吧。
&rdquo 又有些烏托邦人對那些金鍊諸多挑剔,說太細,不合用,容易被奴隸掙斷,并且太松,奴隸可任意把它摔脫,溜之大吉。
這些使節在烏托邦住上一兩天後,發見那兒金銀無數,毫不值錢,被視同賤物,與他們自己珍視金銀的情形正相反。
他們又看到,一個逃亡奴隸身上鍊铐所用的金銀比他們三個使節全部打扮的金子還要多。
他們因此神氣沮喪,羞愧萬分,不得不把使自己傲慢出風頭的華麗服飾全部收拾起來,尤其是在和烏托邦人親切交談因而了解其風俗和見解之後。
烏托邦人認為奇怪的是,一個人可以仰視星辰乃至太陽,何至于竟喜歡小塊珠寶的閃閃微光。
他們認為奇怪的是,竟有人由于身上穿的是細線羊毛衣,就大發狂想,以為自己更加高貴:其實不管羊毛質地多麼細,原來是披在羊身上的,一隻羊終歸還是羊。
烏托邦人又覺得奇怪的是,黃金從其本身性質說毫無價值,竟在世界各地目前如此受到重視,以緻人比黃金賤得多,而黃金之所以那樣昂貴是由于人力所緻以及供人使用所緻。
這是非常實在的情況,所以一個木偶般的傻子,不正直,不懂事,隻因為他手頭有非常多的金币,就可以奴役大批聰明人和好人。
然而如果由于某種運道或是某種法律騙局(這種騙局如運道一樣易于使貴者賤者互換地位),黃金從其主人手中轉到他全家最卑微的雜役手中,這個主人無疑不久會去伺候他的舊仆人,似乎他是金币的附屬品或外加物。
而烏托邦人更感到驚奇而且也憎恨的是某些人的瘋狂,這些人給富人幾乎以神聖的榮譽,隻是由于富人有錢,他們自己既不欠富人的債,也并非在富人權力掌握之中。
這些人又很清楚富人吝啬小氣,深信富人隻要還活在世上一天,決不會從成堆現錢裡取出一分錢給他們。
烏托邦人的這些見解以及類似見解是從他們的教養形成的。
他們是在這樣一個國家培養起來的,那兒的制度和上面說的那種愚昧無知是完全格格不入的。
同時這些見解來自他們的學習和有益圖書的閱讀。
每個城市中可免除其餘一切工作以便專門從事學術工作的人(即從小被發現性格特殊、聰明不凡并愛好學問的人)固然為數不多,然而所有兒童都被引導讀有益的書。
大部分公民,無分男女,總是把體力勞動後的剩餘時間一輩子花在學習上,這在上面已經提到。
他們通過本國語學習各科知識。
這種語言既詞彙豐富,又發音悅耳,是表達思想的準确工具。
它和分布在那個世界的廣大地域上的語言幾乎相同,所不同的僅是,在其他各地這種語言有不同程度的形式訛誤。
舊世界一切著名的哲學家在我們到達以前對他們全是陌生的。
但是在音樂、論證、算術以及幾何各個領域,他們的發現幾乎趕得上我們的古典哲學家。
然而盡管他們在幾乎其他一切學科方面可以和古人相提并論,他們遠不如我們的新邏輯學家有所創造。
關于我們的兒童在&ldquo小邏輯&rdquo這一科中普遍要學習的限制、擴大、假定等我們獨創出的各條規則,烏托邦人還未發現其中的任何一條。
關于&ldquo再概念&rdquo,烏托邦人也未能對之進行思考,以緻都無從認出人本身作為一般化的概念,雖然如你所知道的,這樣的人比任何巨人還更巨大,也可以用我們的手指指出。
然而烏托邦人對星辰的運行,天體的運動,極有研究。
而且他們巧于發明各式儀器,用于十分精确地觀測日月的運行及部位,觀測地平線上出現的一切星辰的運行及部位。
至于星辰相生相克,總之,用星辰占蔔的一切可恥胡說,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過。
他們從長期實踐所發現的确切征兆能預測風雨及其他一切氣候變化。
關于上述各種現象的起因,以及潮汐何以形成,海水何以含鹽,總之關于天體和宇宙的起源及本質,他們的論點部分地和我們古代哲學家的論點一緻。
我們古代哲學家相互之間有一定程度的分歧。
同樣,他們在采用新理論中既部分地和所有古代哲學家發生意見分歧,而對所有的問既又本身缺乏統一的看法。
在哲學上論及道德的部分,他們所進行的争論和我們相同。
他們探究靈魂上、肉體上以及外部才能的善。
他們又提出這樣的問題:善這個名稱是應用于以上所有三者呢,還是專門應用于靈魂的特性。
他們讨論德行及快樂,但他們主要的辯論是,構成幸福的是什麼,是一件事物,還是幾件事物。
關于這個問題,他們似乎過分傾向于某一學派,認為構成人類的全部或主要幸福的是快樂。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竟援用他們的宗教為這種軟弱無力的學說作辯護,而他們的宗教則是認真的,嚴峻的,幾乎是一本正經的,冷酷無情的。
他們一讨論幸福問題,總是把哲學的理性和宗教的原則聯系上。
他們認為,沒有這些原則,理性本身就削弱到不足以展開對真正幸福所在這一問題的研究。
這些原則可舉例如下。
靈魂不滅,靈魂由于上帝的仁慈而生來注定享有幸福。
我們行善修德,死後有賞;我們為非作惡,死後受罰。
這些固然是屬于宗教的原則,然而烏托邦人主張,理性使人們承認這些原則。
一旦取消這些原則,烏托邦人便毫不遲疑地主張,一個人如不千方百計追求快樂,便是愚笨的,隻不過他須力求不要貪圖小的快樂而妨礙大的快樂,也不要貪圖會招緻痛苦後果的快樂。
追求嚴峻艱苦的德行,不但不嘗人生的甜蜜,甚至甘願忍受不會帶來好處的痛苦,烏托邦人認為這是極不明智的行為。
因為如果某人一生過的不快樂的日子,即是說,潦倒不堪,而死後并不因此得到任何酬報,這怎能談得上有好處呢? 實則烏托邦人主張,構成幸福的不是每一種快樂,而隻是正當高尚的快樂。
德行引導我們的自然本性趨向正當高尚的快樂,如同趨向至善一般。
相反的一個學派把幸福歸因于至善。
烏托邦人給至善下的定義是:符合于自然的生活。
上帝創造人正是為了使其這樣地生活。
烏托邦人說,一個人在追求什麼和避免什麼的問題上如果服從理性的吩咐,那就是遵循自然的指導。
而理性首先是在人們身上燃起對上帝的愛和敬,我們的生存以及能享受幸福都是來自上帝。
其次,理性勸告和敦促我們過盡量免除憂慮和盡量充滿快樂的生活;并且,從愛吾同胞這個理由出發,幫助其他所有的人也達到上面的目标。
從無一個人是那麼嚴峻的德行實踐者又兼快樂厭絕者,以至于強迫你工作、值夜、勞累,而不同時勸你盡力減輕别人的貧窮和困苦。
他會以人道主義的名義,認為我們照顧到别人的康樂幸福,才是值得贊揚的&mdash
當阿尼蒙利安人自鳴得意,把身上的華裝和湧到街頭看他們走過的烏托邦人的衣服相比時,那幅景象煞是可觀。
而注意一下,他們充滿樂觀的期望多麼毫無根據,他們想為自己獲得重視又多麼毫不受重視,這也是同樣有趣的。
在所有烏托邦人眼中(除了少數因事出過國的以外),這種華麗的排場是丢臉的。
因此他們把使節團體中最下等的仆從當做主人來敬禮,把使節本人當做奴隸,因為使節戴着金鍊,走過時受不到任何敬意。
是呀,你還可以發現,那些已經扔掉珍珠寶石的兒童見到這些使節帽子上有珍珠寶石,都輕推他們的母親說: &ldquo看,媽媽,多麼大的傻蛋,還戴珍珠寶石,真是小孩子一般!&rdquo 可是母親們也當起真來,會說: &ldquo莫作聲,孩子,我想那是外國使節身邊的小醜吧。
&rdquo 又有些烏托邦人對那些金鍊諸多挑剔,說太細,不合用,容易被奴隸掙斷,并且太松,奴隸可任意把它摔脫,溜之大吉。
這些使節在烏托邦住上一兩天後,發見那兒金銀無數,毫不值錢,被視同賤物,與他們自己珍視金銀的情形正相反。
他們又看到,一個逃亡奴隸身上鍊铐所用的金銀比他們三個使節全部打扮的金子還要多。
他們因此神氣沮喪,羞愧萬分,不得不把使自己傲慢出風頭的華麗服飾全部收拾起來,尤其是在和烏托邦人親切交談因而了解其風俗和見解之後。
烏托邦人認為奇怪的是,一個人可以仰視星辰乃至太陽,何至于竟喜歡小塊珠寶的閃閃微光。
他們認為奇怪的是,竟有人由于身上穿的是細線羊毛衣,就大發狂想,以為自己更加高貴:其實不管羊毛質地多麼細,原來是披在羊身上的,一隻羊終歸還是羊。
烏托邦人又覺得奇怪的是,黃金從其本身性質說毫無價值,竟在世界各地目前如此受到重視,以緻人比黃金賤得多,而黃金之所以那樣昂貴是由于人力所緻以及供人使用所緻。
這是非常實在的情況,所以一個木偶般的傻子,不正直,不懂事,隻因為他手頭有非常多的金币,就可以奴役大批聰明人和好人。
然而如果由于某種運道或是某種法律騙局(這種騙局如運道一樣易于使貴者賤者互換地位),黃金從其主人手中轉到他全家最卑微的雜役手中,這個主人無疑不久會去伺候他的舊仆人,似乎他是金币的附屬品或外加物。
而烏托邦人更感到驚奇而且也憎恨的是某些人的瘋狂,這些人給富人幾乎以神聖的榮譽,隻是由于富人有錢,他們自己既不欠富人的債,也并非在富人權力掌握之中。
這些人又很清楚富人吝啬小氣,深信富人隻要還活在世上一天,決不會從成堆現錢裡取出一分錢給他們。
烏托邦人的這些見解以及類似見解是從他們的教養形成的。
他們是在這樣一個國家培養起來的,那兒的制度和上面說的那種愚昧無知是完全格格不入的。
同時這些見解來自他們的學習和有益圖書的閱讀。
每個城市中可免除其餘一切工作以便專門從事學術工作的人(即從小被發現性格特殊、聰明不凡并愛好學問的人)固然為數不多,然而所有兒童都被引導讀有益的書。
大部分公民,無分男女,總是把體力勞動後的剩餘時間一輩子花在學習上,這在上面已經提到。
他們通過本國語學習各科知識。
這種語言既詞彙豐富,又發音悅耳,是表達思想的準确工具。
它和分布在那個世界的廣大地域上的語言幾乎相同,所不同的僅是,在其他各地這種語言有不同程度的形式訛誤。
舊世界一切著名的哲學家在我們到達以前對他們全是陌生的。
但是在音樂、論證、算術以及幾何各個領域,他們的發現幾乎趕得上我們的古典哲學家。
然而盡管他們在幾乎其他一切學科方面可以和古人相提并論,他們遠不如我們的新邏輯學家有所創造。
關于我們的兒童在&ldquo小邏輯&rdquo這一科中普遍要學習的限制、擴大、假定等我們獨創出的各條規則,烏托邦人還未發現其中的任何一條。
關于&ldquo再概念&rdquo,烏托邦人也未能對之進行思考,以緻都無從認出人本身作為一般化的概念,雖然如你所知道的,這樣的人比任何巨人還更巨大,也可以用我們的手指指出。
然而烏托邦人對星辰的運行,天體的運動,極有研究。
而且他們巧于發明各式儀器,用于十分精确地觀測日月的運行及部位,觀測地平線上出現的一切星辰的運行及部位。
至于星辰相生相克,總之,用星辰占蔔的一切可恥胡說,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過。
他們從長期實踐所發現的确切征兆能預測風雨及其他一切氣候變化。
關于上述各種現象的起因,以及潮汐何以形成,海水何以含鹽,總之關于天體和宇宙的起源及本質,他們的論點部分地和我們古代哲學家的論點一緻。
我們古代哲學家相互之間有一定程度的分歧。
同樣,他們在采用新理論中既部分地和所有古代哲學家發生意見分歧,而對所有的問既又本身缺乏統一的看法。
在哲學上論及道德的部分,他們所進行的争論和我們相同。
他們探究靈魂上、肉體上以及外部才能的善。
他們又提出這樣的問題:善這個名稱是應用于以上所有三者呢,還是專門應用于靈魂的特性。
他們讨論德行及快樂,但他們主要的辯論是,構成幸福的是什麼,是一件事物,還是幾件事物。
關于這個問題,他們似乎過分傾向于某一學派,認為構成人類的全部或主要幸福的是快樂。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竟援用他們的宗教為這種軟弱無力的學說作辯護,而他們的宗教則是認真的,嚴峻的,幾乎是一本正經的,冷酷無情的。
他們一讨論幸福問題,總是把哲學的理性和宗教的原則聯系上。
他們認為,沒有這些原則,理性本身就削弱到不足以展開對真正幸福所在這一問題的研究。
這些原則可舉例如下。
靈魂不滅,靈魂由于上帝的仁慈而生來注定享有幸福。
我們行善修德,死後有賞;我們為非作惡,死後受罰。
這些固然是屬于宗教的原則,然而烏托邦人主張,理性使人們承認這些原則。
一旦取消這些原則,烏托邦人便毫不遲疑地主張,一個人如不千方百計追求快樂,便是愚笨的,隻不過他須力求不要貪圖小的快樂而妨礙大的快樂,也不要貪圖會招緻痛苦後果的快樂。
追求嚴峻艱苦的德行,不但不嘗人生的甜蜜,甚至甘願忍受不會帶來好處的痛苦,烏托邦人認為這是極不明智的行為。
因為如果某人一生過的不快樂的日子,即是說,潦倒不堪,而死後并不因此得到任何酬報,這怎能談得上有好處呢? 實則烏托邦人主張,構成幸福的不是每一種快樂,而隻是正當高尚的快樂。
德行引導我們的自然本性趨向正當高尚的快樂,如同趨向至善一般。
相反的一個學派把幸福歸因于至善。
烏托邦人給至善下的定義是:符合于自然的生活。
上帝創造人正是為了使其這樣地生活。
烏托邦人說,一個人在追求什麼和避免什麼的問題上如果服從理性的吩咐,那就是遵循自然的指導。
而理性首先是在人們身上燃起對上帝的愛和敬,我們的生存以及能享受幸福都是來自上帝。
其次,理性勸告和敦促我們過盡量免除憂慮和盡量充滿快樂的生活;并且,從愛吾同胞這個理由出發,幫助其他所有的人也達到上面的目标。
從無一個人是那麼嚴峻的德行實踐者又兼快樂厭絕者,以至于強迫你工作、值夜、勞累,而不同時勸你盡力減輕别人的貧窮和困苦。
他會以人道主義的名義,認為我們照顧到别人的康樂幸福,才是值得贊揚的&md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