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本丢·彼拉多

關燈
于土耳其南部,公元前三百年由叙利亞人創建,是羅馬帝國時代最繁華的重要城市,也是古代基督教的重要中心。

     大祭司的臉紅一塊紫一塊,兩眼冒着火。

    他也學着總督的樣子龇着牙笑了笑,回答說: “總督,你自己相信你剛才這番話嗎?不,你也不相信!那個蠱惑百姓的人帶給我們耶路撒冷的不是和平,決不是和平!這一點你這位騎士非常清楚。

    你本想釋放他,因為你指望他煽動百姓、亵渎宗教①,從而把大衆驅趕到羅馬當局的刀劍之下!但是,隻要我這個猶太大祭司活着,我就絕不允許亵渎宗教,就要保護人民!你聽見了嗎?彼拉多?”該亞法威嚴地舉起一隻手:“你仔細聽聽吧,總督!” ①這裡的“宗教”指猶太教。

     該亞法不做聲了。

    總督又聽到一片喧嚣聲像海濤般湧向大希律王宮花園的圍牆。

    它從山下面湧上來,湧到他的腳前,湧上他的臉。

    同時,在他背後,從王宮配殿後的廂房處傳來陣陣令人不安的号角聲和大隊人馬的沉重腳步聲以及鐵器撞擊聲。

    總督明白,這是羅馬軍的步兵大隊遵照他的命令出發了,他應該在宣布死刑之前舉行一次大檢閱,以威懾暴亂者和強盜。

     “你聽見嗎,總督?”大祭司又輕聲問道,“莫非你還要說,這一切,”大祭司該亞法把兩隻手都舉起來,他的黑色風帽從頭上滑了下去,“都是一個不足挂齒的強盜巴拉巴引起的嗎?” 總督用手背抹去額頭的冷汗,往地上看了看,又眯着眼望了望天。

    他看到:白熾的火球幾乎升到了頭頂上,該亞法的影子已經縮到石獅的腳邊。

    于是便放低聲音心平氣和地說: “快到中午了。

    我們隻顧談話,還得繼續辦公事呀。

    ” 他假惺惺地向大祭司表示了一番歉意,然後請客人暫時在木蘭蔭下的長凳上稍事休息,以便他把應該參加最後會議的其他人都召集來之後,再發布一項有關處刑的命令。

     該亞法把右手往胸前一捂,客氣地躬身施禮,留在花園裡。

    彼拉多回到涼台,立即指示書記官召集軍團督軍、大隊保民官、兩名全公會成員和聖殿警備隊隊長等人到花園裡來,這些人正在花園下一層平台上的圓噴泉亭聽候傳喚。

    然後彼拉多自己朝宮裡走去,邊走邊告訴書記官說他馬上就出來。

     在書記官召集與會人員的時候,總督正在一間挂着深色窗慢的屋衛會見一個人。

    此人的臉被風帽遮住一大半,盡管在這間屋裡根本無須擔心陽光的照射。

    兩人的會面非常短暫。

    總督隻向那人小聲交代了幾句,那人便匆匆離去。

    總督随即穿過柱廊,又回到花園裡。

     在花園裡,當着全體與會人員的面,總督用幹巴巴的語言鄭重其事地宣布:他核準對拿撒勒人耶舒阿的死刑判決,并正式征詢全公會各位長老的意見:兩名罪犯中他們希望讓誰活下去。

    聽到希望釋放巴拉巴的答複後,總督說: “很好!”當即命令書記官将這一點記錄在案。

    然後他把書記官從沙地上拾起的披風紐扣緊緊握在手裡,莊嚴地宣布:“時辰到!” 于是,全體與會人員起身,順着寬闊的大理石石階朝山下走去。

    石階兩旁的玫瑰花牆散發出令人陶醉的芳香,人群慢慢下山,走向宮牆大門。

    大門外就是鋪着石闆的平平展展的大廣場了。

    從山坡上還可以看到廣場盡頭有許多高大的圓柱和駿馬雕像,那裡是耶路撒冷的賽馬場。

     彼拉多一行走出宮牆門,來到廣場,登上了威臨于整個廣場之上的高大石壇台。

    這時彼拉多才微微眯起眼睛環視了一下,看清了周圍的情景:他剛才通過的空間,也就是從宮牆到石壇台的這段路上,一個人也沒有,但是,他卻沒有看見前面的廣場——整個大廣場完全被人群所吞沒。

    假如不是塞瓦斯提人大隊和伊圖利亞人輔助大隊的士兵各自排成三行在彼拉多的左右兩邊把人群嚴嚴堵住的話,人群肯定早已把石壇本身和剛才那條戒備森嚴的路也統統淹沒了。

     彼拉多登上壇台,手裡還無意識地緊握着那個無用的紐扣,眼睛眯縫着。

    他眯縫着眼并不是因為陽光太強。

    不是!這是因為他很清楚,幾個被判刑的人馬上就要被押上壇台,而他,不知為什麼,非常不願意看見他們。

     血紅襯裡的白色披風剛一出現在高聳于人海岸邊的石築壇台上,一陣聲浪便沖到了兩目茫然的彼拉多的耳鼓:“啊——啊……”這聲浪似乎是從遠處的賽馬場那邊掀起的,起初并不高,但漸漸變得像閃雷一樣,持續了好幾秒鐘,然後才慢慢沉寂下去。

    總督暗想:“百姓們看見我了。

    ”第一層聲浪還沒有沉到最低點,第二層聲浪便又掀起了。

    它翻滾着沖過來,比頭一個浪頭還高,而在它的浪尖上,就像海浪頂峰的浪花一樣,發出一些口哨聲和在沉雷聲中清晰可辨的女人的呻吟和叫苦聲。

    彼拉多想:“這是把犯人押上台了……呻吟聲和叫苦聲表明人群向前擁時踩死了幾個摔倒的婦女。

    ” 彼拉多站在台上等待着。

    他知道,在大衆還沒有把胸中郁積的那口氣完全葉出之前,在人群沒有自動安靜下來之前,任何力量都休想迫使這聲音沉默。

     這一時刻終于到來了。

    總督這才高高地舉起右手。

    人群中最後一陣喧嚣這才随即停止。

     于是彼拉多深深地吸滿一口燥熱的空氣,開始高聲講話,他的聲音在成千上萬個人頭上空回蕩: “我以恺撒皇帝的名義宣布!” 這時立即有一片短促而铿锵有力的喊聲撞擊着他的耳鼓——各大隊的士兵猛地把長矛和旗幟高高舉起,齊聲高喊: “恺-撒-萬-歲!” 彼拉多不由得挺起胸膛,把頭直對着太陽。

    他的眼睑下突然迸發出綠色的火苗,這火苗燒灼着他的整個頭腦。

    他扯起嘶啞的喉嚨用阿拉米語向人群高聲宣布: “在耶路撒冷逮捕歸案的四名罪犯,犯有殺人害命、煽動叛亂、拈污法律、亵渎宗教等罪,茲判決處以可恥的極刑——綁在十字架上!立即在秃山執行!這四名罪犯是:狄司馬斯、赫斯塔斯、巴拉巴和拿撒勒人耶舒阿。

    在這裡示衆的就是!” 彼拉多隻用手向右指了指,并不轉頭去看犯人,他知道他們正站在應該站的地方。

     人群發出長時間的嘈雜聲,像是表示驚訝,又像是感到輕松。

    待人聲平息下來,彼拉多繼續宣布說: “但是,其中隻有三名将被處死,因為根據法律和慣例,為慶祝逾越節,仁慈的恺撒皇帝要根據地方全公會的選擇和羅馬政權的核準把其中一人的可鄙生命賜還給他!” 彼拉多口裡喊着這些話,耳朵卻聽得清清楚楚:一片肅穆的寂靜立即代替了剛才的嘈雜聲,現在廣場上聽不到一聲歎息,沒有任何響聲了。

    有一瞬間他甚至覺得周圍的一切都已消失,他所憎惡的城市已經滅絕,隻有他獨自站在這裡,被直射的陽光烤着,仰望着天空。

    彼拉多又讓這寂靜保持了一會兒,然後才大聲喊道: “馬上要在你們面前當場釋放的人,他的名字叫……” 彼拉多又頓住了,他沒有立即說出那人的名字。

    他在尋思着自己是否把該講的話全講了,因為他知道,隻要一說出這幸運者的名字,這座死寂的城市就會馬上複活,他下面要講的任何話便都聽不進去了。

     彼拉多暗暗問自己:“全講了嗎?全講了。

    宣布名字吧!” 于是,他拖長着“拉”字音高聲宣布: “巴拉——巴!” 這時他覺得頭頂上的太陽轟的一聲四分五裂了,它的火焰沖進他的兩耳,在這火焰中飛騰的是怒吼、尖叫、呻吟、狂笑和口哨聲。

     彼拉多轉身走下高壇,朝後面的台階走去。

    他什麼也不看,兩眼隻盯着腳下用五彩石鋪砌的石階,以防踏空。

    他知道,這時在他身後,銅錢和棗子正像冰雹般飛向台上,沸沸揚揚的人群正你椎我操地擁向台前,登肩搭臂地争着親眼看看這活生生的奇迹——一個已經被死神抓到手的人竟然掙脫了出來!他知道,衛兵這時正在迅速解開那人的綁繩,無意中竟使他在受審時被弄脫臼的胳臂産生劇烈的疼痛;而那人,盡管痛得皺起眉頭,哎喲叫苦,但臉上仍然現出沒有理性的、瘋人般的笑容。

     彼拉多還知道,與此同時行刑隊正押着另外三個仍被綁縛的人朝旁邊的台階走去,把他們帶上城西大路,押往秃山。

    隻是在走到壇後時,彼拉多才擡頭看了看,因為他現在放心了:他已經不可能再看見那幾個死因。

     人群逐漸平靜下來,喧嚣聲中已能分辨出公告員高亢的喊聲:他們正在不斷地高聲重複剛才總督宣布的話,有的用阿拉米語,有的用希臘語。

    同時,彼拉多還聽到越來越近的細碎的馬蹄聲和短促而愉快的軍号聲。

    與之相呼應的是孩子們刺耳的口哨聲,這些男孩子是爬到從市場通往賽馬場的街道兩旁的屋頂上去吹口哨的;時而還有“當心!”的叫喊聲。

     這時,一個手持小旗、孤獨地站在戒嚴線内空地上的士兵驚慌地朝彼拉多一行搖起小旗來。

    總督、軍團督軍、書記宮和警衛人員全都停住了腳步。

     因為騎兵中隊正朝大廣場沖過來:它要穿過廣場,繞過人群,順着爬滿葡萄藤的石牆根,經過那條胡同,抄近路趕到秃山去。

     飛馳而來的騎兵指揮官是個叙利亞人,他膚色黝黑,像個混血兒,身材矮小得像個孩子。

    他的馬跑到彼拉多跟前時,他尖聲喊了句什麼,同時抽出了鞘裡的劍。

    他座下那汗津津的烏鬃馬猛地向旁一閃,人立起來。

    指揮官收劍入鞘,朝馬頸抽了一鞭,使它站好,随即換成大跑,朝牆邊的胡同疾馳而去。

    他後面的騎士成三人一排在滾滾煙塵中向前奔馳,輕型竹予的矛尖在空中跳躍,一張張士兵的臉從總督身旁閃過去,在雪白的纏頭巾襯托下,這些臉膛顯得格外黝黑,笑眯眯地露出閃亮的牙齒。

     騎兵中隊揚起遮天蔽日的塵土,沖進胡同。

    終于最後一名司号兵也跑過去了,他背上的軍号在烈日下閃着耀眼的亮光。

     彼拉多一隻手遮着灰塵,快快不樂地皺着眉頭繼續朝王宮花園的大門走去,督軍、書記官、衛隊跟在他的身後。

     這是上午十點鐘左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