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本丢·彼拉多
關燈
小
中
大
新春尼散月①十四日淩晨,他,猶太總督本丢-彼拉多②,身穿血紅襯裡的白色披風,邁着威風凜凜的騎士方步走出大希律王③王宮正殿,來到兩廂配殿之間的遊廊。
①按猶太教曆,每年第一個月稱為“尼散月”,約在公曆三四月間,故也稱“春月尼散”。
該月十五日為猶太教的春季節日——逾越節。
②本丢-彼拉多(或譯:彭提烏斯-彼拉圖斯),公元一世紀人。
約于公元26一36年任羅馬皇帝派駐猶太的“代理官”,在屬國執掌最高權力,有兵權。
“代理官”一般譯為“總督”。
《聖經》中作“巡撫”。
據《聖經-新約》,耶稣即由彼拉多核準處死,釘在十字架上。
彼拉多的名字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已成為僞善和殘酷的代名詞。
本書作者對此人作了不同于傳說和曆史的獨特處理。
③即伊羅德(或譯黑洛德),公元前40年一公元4年猶太國王。
《聖經》中稱希律王為極殘暴的人。
總督被拉多來耶路撒冷時住在王宮中。
彼拉多生平最讨厭玫瑰油味,可今天這氣味從拂曉就來折磨他,預示着這是個不祥的日子。
玫瑰氣味似乎是從王宮内苑的棕桐和柏樹林散發出來的,同周圍的皮革味和衛隊人馬的氣味混在一起,分外叫人厭惡。
總督帶到耶路撒冷來的羅馬第十二閃擊軍團第一大隊就駐紮在王宮後苑的廂房,這時火頭軍已開始燒飯,陣陣炊煙從那裡穿過大花園的上層平台飄進遊廊。
連這略微嗆人的炊煙裡也混雜着濃重的玫瑰油味!啊,諸神啊,諸位神明①,你們為什麼這樣懲罰我? ①當時羅馬人信多神教,故呼天時“神”字用多數。
猶太人則信奉“獨一真神”雅赫維(基督教徒讀作耶和華)。
他想:“對,毫無疑問!又是因為這可怕的病,因為偏頭痛這個不可征服的病魔!是不治之症,沒有任何靈丹妙藥。
我還是盡量不活動頭部吧,試試看。
” 噴泉旁,花磚地上已放好一把軟椅。
總督對誰也沒瞧一眼,徑直坐到椅上,把一隻手伸向旁邊。
書記官急忙畢恭畢敬地把一張羊皮紙放到這隻手裡。
總督的臉痛得抽搐了一下,他朝羊皮紙上的字瞟了兩眼,把那紙還給書記宮,吃力地問道: “案犯是加利利人①,案卷送當地長官審閱過嗎?” ①據《聖經》,耶稣出生在猶太的伯利恒,他的母親馬利亞原是加利利地方拿撒勒城的人。
故這裡說他是“加利利人”,亦稱“拿撒勒人耶稣”。
“是的,送審過。
”書記官回答。
“他的意見呢?” “他對此案拒不裁斷,把地方全公會①作出的死刑判決送過來請您定奪。
”書記宮解釋說。
①全公會是古代猶太國的長老會議。
總督的臉又抽搐了一下,他低聲命令: “帶人犯!” 兩名衛士立即從廊下花園平台上把一個二十七歲上下的男人帶上遊廊前的涼台,讓他站在總督的座椅前。
這人身上的淺藍色舊長衫已被撕破,頭上包着白布,用一條細帶子在前額部位纏住,兩手被反剪着,左眼下有一大塊青斑,被打出血的嘴角上結着血癡。
他望着總督,目光惶惑而好奇。
總督沉默片刻,然後用阿拉米語①低聲問道: ①阿拉米語是公元前二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年時期西亞一帶的通用語言(或譯阿拉美亞語),當時猶太人仍通用。
“教唆人們拆毀耶路撒冷聖殿的就是你?” 總督問話時嘴唇微微翕動。
他的身子紋絲不動,活像一尊石雕:他的頭疼得要命,一點也不敢動。
反剪住雙手的人稍許向前一探身,開始回答說: “善人啊!請相信我……” 但總督立即打斷他的話,仍舊用低微的聲音說: “你把我稱做善人?你錯了!全耶路撒冷的人無不悄聲議論我,說我是個兇殘的怪物。
而且這完全符合事實。
”于是,他用同樣的音調命令左右:“叫中隊長‘捕鼠太保’①來!” ①音譯為:克雷索博伊。
意為捕鼠人或捕鼠器。
當特别中隊隊長“捕鼠太保”馬克站到總督面前時,人們覺得涼台上仿佛立即暗了許多。
這位“捕鼠太保”身材高大,比全軍團最高的武士還要高出一頭。
他的肩膀很寬,把尚未爬高的太陽都給遮住了。
總督用拉丁語①對中隊長說: ①當時羅馬帝國使用拉丁語。
“這個罪犯稱我為‘善人’。
你帶他出去,對他解釋解釋該怎樣同我講話!但是,不許緻殘!” 捕鼠太保馬克朝受審人招招手,示意跟他出去。
所有的人,除石雕般的總督外,都目送着他們。
一般說來,馬克無論走到哪裡都為人們所注目,這是由于他那異常魁偉的身軀,而初次見他的人還對他那張怪模怪樣的臉感到吃驚:他的鼻梁骨早年被日耳曼士兵的木槌打碎了。
鑲花地闆上響起馬克沉重的皮靴聲,反剪雙手的被捕者無聲地跟在他身後走出去。
遊廊裡頓時變得十分寂靜,可以清晰地聽到涼台旁的平台上有幾隻鴿子在咕咕叫,還有那噴泉唱出的奇妙悅耳的歌聲。
總督很想站起來,到噴泉下面去沖沖太陽穴,靜靜地呆一會兒。
但他知道,這也無濟于事。
馬克把犯人帶出遊廊,領到花園裡,從高大的青銅雕像旁邊站崗的衛兵手裡抓過一條鞭子,輕輕一揚,朝犯人的肩上抽了一下。
中隊長的動作看上去心不在焉,十分輕松,但那被捆住雙手的人卻像被砍斷了腿似地癱倒在地上了;他急促地喘着氣,臉上失去血色,眼神變得蒙蒙。
馬克用左手隻輕輕一抓,便像提一條空口袋似地把癱倒的人提到空中,然後放在地上讓他站好,帶着很重的鼻音用蹩腳的阿拉米語說: “對羅馬帝國派來的總督要稱‘總督大人’。
不許用别的字眼兒。
要垂手站立。
我的話你聽懂沒有?還需要再打嗎?” “聽懂了,别再打了。
” 被捕者的身子晃了一下,但還是又站穩了,臉上又有了血色。
他喘了口氣,用嘶啞的聲音說。
一分鐘後,被捕者又站到總督面前。
一個沙啞的、病人的聲音問: “姓名?” “我的嗎?”被捕者慌忙回話,極力表示自己願意好好回答,不再惹人生氣。
① ①據《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載:耶稣在彼拉多前受審時,除承認自己是“猶太人之王”外,什麼都不回答。
總督用很低的聲音說: “我的我自己知道。
不許再裝傻!你的姓名!” “我叫耶舒阿①。
”被捕者急忙回答。
①耶舒阿是耶稣的阿拉伯文和希臘文拼音的譯音,耶舒阿與約書亞原是同一個名字,約書亞是帶領猶太民族進入迦南地的古代民族英雄。
猶太人也和其他許多民族一樣往往用古代英雄、聖者的名字為名字,以示尊崇。
本書譯文中為避免混淆,凡原文用Hncyc處皆譯耶稣,用Hemya處皆譯耶舒阿。
“有綽号嗎?” “拿撒勒人。
” “原籍哪裡?” “迎瑪拉城。
”被捕者說着,用下巴朝有指了指,表示在右方遙遠的地方有個迦瑪拉城。
“是哪一家的血統?” “我自己也說不準,”被捕者連忙回答,“我不記得父母是誰。
聽别人說,我父親是叙利亞人……” “你的固定住處在哪兒?” “我沒有固定住處,”被捕者有些發窘,“我在各城市之間雲遊。
” “這個意思可以簡短地用一個詞表達:‘流浪漢’,”總督說。
然後又問:“有親屬嗎?” “什麼人也沒有。
孤身一人在世。
” “識字不?” “識字。
” “除阿拉米語以外,懂别的語言嗎?” “懂希臘語①” ①當時希臘語也是耶路撒冷的通用語言,市内住有許多希臘人。
總督微微擡起一道浮腫的眼皮,用蒙着痛苦陰影的眼睛盯住被捕者。
他的另一隻眼仍然閉着。
他開始用希臘語問話: “那麼,就是你要拆毀聖殿,還号召大衆去這樣幹的?” 一聽這話,被捕者便又精神起來,眼裡的恐懼神色消失了,他也用希臘語回答說: “我,善……”他險些又脫口說出“善人”二字,不由得一驚,急忙改口說,“我,總督大人,平生從來沒有想過要拆毀聖殿,也沒有勸過别人去幹這種毫無意義的事。
” 正在伏案記錄供詞的書記官不由得擡起頭,露出驚詫的神色,但立刻又低下頭去盯着羊皮紙了。
“每逢快到逾越節的時候,總是有形形色色的人雲聚到本城來。
變魔術的、占星算卦的、預言吉兇的、殺人害命的,什麼人都有,”總督從容不迫地數說着,“也有招搖撞騙的,比方說,你就是一個。
這裡明明記載着:你教唆人們去拆毀聖殿①。
有許多人作證!”“這些善人”,被捕者剛說出“善人”二字,又急忙叫了一聲“總督大人”;這才接着說,“一點文化也沒有,所以他們把我的話全都混淆了。
我甚至擔。
準種混淆将要繼續很長時期。
這都是因為那個人記錄我的質運得不确切。
” ①據《聖經》,耶稣曾預言聖殿被毀。
一陣沉默。
現在總督把兩隻病痛的眼睛都睜開了,他憂郁地瞧着被捕者。
“我再對你說一遍,但這是最後一遍了:不許你再裝瘋賣傻;你這強盜!”彼拉多的語氣還是那樣溫和,單調,“你的行為,記載下來的并不多,但隻憑記下的這些就已經足夠判你絞刑了。
” “不,不,總督大人!”被捕者十分緊張,急于把事情講清楚,“是這麼回事:有那麼一個人,他總帶着羊皮紙跟着我到處走,還不停地記錄。
可是,有一天,我一看那紙上寫的東西就吓壞了:上面記的那些話我絕對沒有說過。
我向他懇求:看在上帝分上,你把這羊皮紙燒掉吧!可他從我手裡把紙奪過去就跑了。
” “這人是誰?”彼拉多不耐煩地問道,摸了摸太陽穴。
“他叫利未-馬太①,”被捕者急忙回答,“原先是個收稅的稅吏,我是在去伯法其②的路上遇見他的,就在無花果園旁邊。
我跟他攀談起來
①按猶太教曆,每年第一個月稱為“尼散月”,約在公曆三四月間,故也稱“春月尼散”。
該月十五日為猶太教的春季節日——逾越節。
②本丢-彼拉多(或譯:彭提烏斯-彼拉圖斯),公元一世紀人。
約于公元26一36年任羅馬皇帝派駐猶太的“代理官”,在屬國執掌最高權力,有兵權。
“代理官”一般譯為“總督”。
《聖經》中作“巡撫”。
據《聖經-新約》,耶稣即由彼拉多核準處死,釘在十字架上。
彼拉多的名字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已成為僞善和殘酷的代名詞。
本書作者對此人作了不同于傳說和曆史的獨特處理。
③即伊羅德(或譯黑洛德),公元前40年一公元4年猶太國王。
《聖經》中稱希律王為極殘暴的人。
總督被拉多來耶路撒冷時住在王宮中。
彼拉多生平最讨厭玫瑰油味,可今天這氣味從拂曉就來折磨他,預示着這是個不祥的日子。
玫瑰氣味似乎是從王宮内苑的棕桐和柏樹林散發出來的,同周圍的皮革味和衛隊人馬的氣味混在一起,分外叫人厭惡。
總督帶到耶路撒冷來的羅馬第十二閃擊軍團第一大隊就駐紮在王宮後苑的廂房,這時火頭軍已開始燒飯,陣陣炊煙從那裡穿過大花園的上層平台飄進遊廊。
連這略微嗆人的炊煙裡也混雜着濃重的玫瑰油味!啊,諸神啊,諸位神明①,你們為什麼這樣懲罰我? ①當時羅馬人信多神教,故呼天時“神”字用多數。
猶太人則信奉“獨一真神”雅赫維(基督教徒讀作耶和華)。
他想:“對,毫無疑問!又是因為這可怕的病,因為偏頭痛這個不可征服的病魔!是不治之症,沒有任何靈丹妙藥。
我還是盡量不活動頭部吧,試試看。
” 噴泉旁,花磚地上已放好一把軟椅。
總督對誰也沒瞧一眼,徑直坐到椅上,把一隻手伸向旁邊。
書記官急忙畢恭畢敬地把一張羊皮紙放到這隻手裡。
總督的臉痛得抽搐了一下,他朝羊皮紙上的字瞟了兩眼,把那紙還給書記宮,吃力地問道: “案犯是加利利人①,案卷送當地長官審閱過嗎?” ①據《聖經》,耶稣出生在猶太的伯利恒,他的母親馬利亞原是加利利地方拿撒勒城的人。
故這裡說他是“加利利人”,亦稱“拿撒勒人耶稣”。
“是的,送審過。
”書記官回答。
“他的意見呢?” “他對此案拒不裁斷,把地方全公會①作出的死刑判決送過來請您定奪。
”書記宮解釋說。
①全公會是古代猶太國的長老會議。
總督的臉又抽搐了一下,他低聲命令: “帶人犯!” 兩名衛士立即從廊下花園平台上把一個二十七歲上下的男人帶上遊廊前的涼台,讓他站在總督的座椅前。
這人身上的淺藍色舊長衫已被撕破,頭上包着白布,用一條細帶子在前額部位纏住,兩手被反剪着,左眼下有一大塊青斑,被打出血的嘴角上結着血癡。
他望着總督,目光惶惑而好奇。
總督沉默片刻,然後用阿拉米語①低聲問道: ①阿拉米語是公元前二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年時期西亞一帶的通用語言(或譯阿拉美亞語),當時猶太人仍通用。
“教唆人們拆毀耶路撒冷聖殿的就是你?” 總督問話時嘴唇微微翕動。
他的身子紋絲不動,活像一尊石雕:他的頭疼得要命,一點也不敢動。
反剪住雙手的人稍許向前一探身,開始回答說: “善人啊!請相信我……” 但總督立即打斷他的話,仍舊用低微的聲音說: “你把我稱做善人?你錯了!全耶路撒冷的人無不悄聲議論我,說我是個兇殘的怪物。
而且這完全符合事實。
”于是,他用同樣的音調命令左右:“叫中隊長‘捕鼠太保’①來!” ①音譯為:克雷索博伊。
意為捕鼠人或捕鼠器。
當特别中隊隊長“捕鼠太保”馬克站到總督面前時,人們覺得涼台上仿佛立即暗了許多。
這位“捕鼠太保”身材高大,比全軍團最高的武士還要高出一頭。
他的肩膀很寬,把尚未爬高的太陽都給遮住了。
總督用拉丁語①對中隊長說: ①當時羅馬帝國使用拉丁語。
“這個罪犯稱我為‘善人’。
你帶他出去,對他解釋解釋該怎樣同我講話!但是,不許緻殘!” 捕鼠太保馬克朝受審人招招手,示意跟他出去。
所有的人,除石雕般的總督外,都目送着他們。
一般說來,馬克無論走到哪裡都為人們所注目,這是由于他那異常魁偉的身軀,而初次見他的人還對他那張怪模怪樣的臉感到吃驚:他的鼻梁骨早年被日耳曼士兵的木槌打碎了。
鑲花地闆上響起馬克沉重的皮靴聲,反剪雙手的被捕者無聲地跟在他身後走出去。
遊廊裡頓時變得十分寂靜,可以清晰地聽到涼台旁的平台上有幾隻鴿子在咕咕叫,還有那噴泉唱出的奇妙悅耳的歌聲。
總督很想站起來,到噴泉下面去沖沖太陽穴,靜靜地呆一會兒。
但他知道,這也無濟于事。
馬克把犯人帶出遊廊,領到花園裡,從高大的青銅雕像旁邊站崗的衛兵手裡抓過一條鞭子,輕輕一揚,朝犯人的肩上抽了一下。
中隊長的動作看上去心不在焉,十分輕松,但那被捆住雙手的人卻像被砍斷了腿似地癱倒在地上了;他急促地喘着氣,臉上失去血色,眼神變得蒙蒙。
馬克用左手隻輕輕一抓,便像提一條空口袋似地把癱倒的人提到空中,然後放在地上讓他站好,帶着很重的鼻音用蹩腳的阿拉米語說: “對羅馬帝國派來的總督要稱‘總督大人’。
不許用别的字眼兒。
要垂手站立。
我的話你聽懂沒有?還需要再打嗎?” “聽懂了,别再打了。
” 被捕者的身子晃了一下,但還是又站穩了,臉上又有了血色。
他喘了口氣,用嘶啞的聲音說。
一分鐘後,被捕者又站到總督面前。
一個沙啞的、病人的聲音問: “姓名?” “我的嗎?”被捕者慌忙回話,極力表示自己願意好好回答,不再惹人生氣。
① ①據《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載:耶稣在彼拉多前受審時,除承認自己是“猶太人之王”外,什麼都不回答。
總督用很低的聲音說: “我的我自己知道。
不許再裝傻!你的姓名!” “我叫耶舒阿①。
”被捕者急忙回答。
①耶舒阿是耶稣的阿拉伯文和希臘文拼音的譯音,耶舒阿與約書亞原是同一個名字,約書亞是帶領猶太民族進入迦南地的古代民族英雄。
猶太人也和其他許多民族一樣往往用古代英雄、聖者的名字為名字,以示尊崇。
本書譯文中為避免混淆,凡原文用Hncyc處皆譯耶稣,用Hemya處皆譯耶舒阿。
“有綽号嗎?” “拿撒勒人。
” “原籍哪裡?” “迎瑪拉城。
”被捕者說着,用下巴朝有指了指,表示在右方遙遠的地方有個迦瑪拉城。
“是哪一家的血統?” “我自己也說不準,”被捕者連忙回答,“我不記得父母是誰。
聽别人說,我父親是叙利亞人……” “你的固定住處在哪兒?” “我沒有固定住處,”被捕者有些發窘,“我在各城市之間雲遊。
” “這個意思可以簡短地用一個詞表達:‘流浪漢’,”總督說。
然後又問:“有親屬嗎?” “什麼人也沒有。
孤身一人在世。
” “識字不?” “識字。
” “除阿拉米語以外,懂别的語言嗎?” “懂希臘語①” ①當時希臘語也是耶路撒冷的通用語言,市内住有許多希臘人。
總督微微擡起一道浮腫的眼皮,用蒙着痛苦陰影的眼睛盯住被捕者。
他的另一隻眼仍然閉着。
他開始用希臘語問話: “那麼,就是你要拆毀聖殿,還号召大衆去這樣幹的?” 一聽這話,被捕者便又精神起來,眼裡的恐懼神色消失了,他也用希臘語回答說: “我,善……”他險些又脫口說出“善人”二字,不由得一驚,急忙改口說,“我,總督大人,平生從來沒有想過要拆毀聖殿,也沒有勸過别人去幹這種毫無意義的事。
” 正在伏案記錄供詞的書記官不由得擡起頭,露出驚詫的神色,但立刻又低下頭去盯着羊皮紙了。
“每逢快到逾越節的時候,總是有形形色色的人雲聚到本城來。
變魔術的、占星算卦的、預言吉兇的、殺人害命的,什麼人都有,”總督從容不迫地數說着,“也有招搖撞騙的,比方說,你就是一個。
這裡明明記載着:你教唆人們去拆毀聖殿①。
有許多人作證!”“這些善人”,被捕者剛說出“善人”二字,又急忙叫了一聲“總督大人”;這才接着說,“一點文化也沒有,所以他們把我的話全都混淆了。
我甚至擔。
準種混淆将要繼續很長時期。
這都是因為那個人記錄我的質運得不确切。
” ①據《聖經》,耶稣曾預言聖殿被毀。
一陣沉默。
現在總督把兩隻病痛的眼睛都睜開了,他憂郁地瞧着被捕者。
“我再對你說一遍,但這是最後一遍了:不許你再裝瘋賣傻;你這強盜!”彼拉多的語氣還是那樣溫和,單調,“你的行為,記載下來的并不多,但隻憑記下的這些就已經足夠判你絞刑了。
” “不,不,總督大人!”被捕者十分緊張,急于把事情講清楚,“是這麼回事:有那麼一個人,他總帶着羊皮紙跟着我到處走,還不停地記錄。
可是,有一天,我一看那紙上寫的東西就吓壞了:上面記的那些話我絕對沒有說過。
我向他懇求:看在上帝分上,你把這羊皮紙燒掉吧!可他從我手裡把紙奪過去就跑了。
” “這人是誰?”彼拉多不耐煩地問道,摸了摸太陽穴。
“他叫利未-馬太①,”被捕者急忙回答,“原先是個收稅的稅吏,我是在去伯法其②的路上遇見他的,就在無花果園旁邊。
我跟他攀談起來